The post 為追求者提供最好的 FM Acoustics FM 256-RC前級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但不管怎樣,瑞士的音響產品大多擁有高昂的售價,更不用說該國Hi-End級的音響產品,而我們熟悉的FM Acoustics就有著音響界勞斯萊斯之稱。其不論聲音、設計以及用料,都遵循永妥協的設計、經久耐用的使用壽命和擁有專業模擬錄音時代的聲音重播標準。
為追求者提供最好的
這是FM Acoustics音響品牌和產品非常貼切的描述,廠家甚至無所謂于被視為“瘋子”、“癡迷于準確性”還是“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等評價。FM Acoustics研發一切產品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聲音還原的“真實感”,以及應有的音樂之美。
FM Acoustics由Manuel Huber于1973年5月創立,最開始屬于小型實驗室,專門從事研發、聲學和振動的分析,曾受聘對各品牌和機構進行咨詢工作。憑借對技術的深耕,Manuel Huber為品牌建立了多項專利,并推出了首款非共振音箱(后來被世界知名制造商仿制)。隨后,公司推出了獨特的強制風冷低音單元,后板通風和“間隙”音圈冷卻技術,隨后又推出了首款高效超緊湊多路音箱(后來被多家專業制造商仿制)。多年來,FM Acoustics開發了許多特定技術和非傳統解決方案,樹立了新標準。
當時用于室內分析的功率放大器長期反復發射全直流電壓,70V DC瞬間燒壞音箱,并損壞了昂貴的參考級單元,因此品牌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持續驅動所存在的問題,并推出一款堅固耐用的功率放大器,具有保護裝置、高效的高性能冷卻系統、更高的輸出功率和更好的單元振膜控制(這對于當時功率放大器屬于技術難題和弱點),由于該放大器專為室內分析研究而設計,因此只研制了四臺。
令FM Acoustics功放產品知名的當數FM 800A型號,這款產品同樣用于分析研究之用,因此數量上非常有限,但由于其出色的聲音重播令這款放大器被Manuel Huber身邊幾位燒友高度認可并“占為己有”,這一切基于FM Acoustics豐富的電路技術和專業知識應用于當中。Manuel Huber為了平息身邊燒友的要求,最終為他們制作了十臺F 800A。當這些產品交付后,他陸續收到了鄰國甚至海外的生產訂單。隨后FM Acoustics推出FM 212 MC唱放前級,進而繼續推出特殊的前級放大器,其獨特的線性相位電子分頻器再次實現了巨大的突破。
即使在CD浪潮下,FM Acoustics依然在模擬領域堅持、發展并不斷突破,例如推出FM 222唱頭前級放大器。如今FM 123和FM 223憑借出色和經典的電路設計,成為唱頭前級放大器非常重要的領導者。
FM Acoustics的產品是為專業人士和超級發燒友精心打造的,從品牌網站可以看到,FM Acoustics旗下有兩條業務線,包括民用發燒音響和專業路線,前者為音響發燒友和音樂迷所準備,而后者針對錄音室和監聽室等專業場景和人士而定制開發。但無論如何,FM Acoustics憑借為“為追求者提供最好的”理念,業已成為世界知名藝術家、制作人、工程師、工作室、音樂廳、收藏家和音響發燒友的珍寶,而這一切也成就了FM Acoustics成為不可多得的成功的瑞士高端音響企業。
讓FM 255 MKII-R重生
全新推出的FM 256-RC是FM Acoustics備受推崇FM 255 MKII-R的繼任者。在近30年生產中,FM 255系列一直是FM Acoustics的支柱和最成功的線路設計,而隨著FM 256-RC前級的推出,FM 255 MKII-R得到重生,而且所有功能都得到了保留。而更為重要的是FM 256-RC加入了附加功能——ARC(Acoustic Resonance Correction)聲學共振校正,為聆聽者提供更好的聽覺體驗。
外觀上,FM 256-RC沿襲了FM Acoustics的設計語言以及金燦燦的機箱著色,前面板的金屬銘牌(包括Resolution系列和瑞士制造的重要信息),方正的機械按鍵和音量旋鈕,設計和布局簡約又凸顯專業。背面接口一應俱全,模擬輸入方面包括2組平衡XLR和3組非平衡RCA,模擬輸出部分則僅有1組平衡XLR,還具備RCA錄音接口。
真實阻抗衰減器??精確的增益調節
FM 256-RC具備一個獨特的功能,就是平衡輸入端包含一個“True-impedance”真實阻抗衰減器,這個衰減器對當今一些供應過高電壓的高級組件非常實用,眾所周知,過高的輸入電平可能會使輸入級過載(實際上并非FM 256-RC的輸入級過載),從而迫使用戶將線路級上的音量控制設置為非常低的水平,而真實阻抗衰減器所起的作用就可以完全替代降低前級音量的手法。由于具備真實阻抗衰減的功能降低了輸入的電平,反過來前級音量控制成為了另一個關鍵,也使得正常聆聽的前級音量位置在“黃金12點”上。而這個真實阻抗衰減器具備超高精度調節,確保與家用及專業設備連接的兼容性。如果家里前端和后端擁有專業設備的連接,建議使用平衡接口。不管用戶系統是真平衡、偽平衡還是非平衡,FM 256-RC精密的前級電路都能兼容。
另外,FM 256-RC也具備了精確的增益調節,令其在任何系統中獲得最佳的表現。其增益調節可通過FM 256-RC內部組件進行調節,大大提供了器材使用的靈活性,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表現。
輸入端新模塊??新的輸出電路
FM 256-RC輸入端使用了全新的模塊,有助于實現對100dB干擾、嗡嗡聲、噪音進行抑制,使FM 256-RC免受外來干擾。事實上,這種抑制手法并不是通過廉價的運算放大器來實現的,而是通過精細調整的離散A類組件來實現,這保證了FM Acoustics享譽全球的驚人分辨率。而輸出電路上,FM 256-RC使用全新的HR模塊,能提供無與倫比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而真正平衡輸出也采用了全新的模塊,其屬于品牌多年的開發成果,它們令FM 256-RC實現卓越的聲音再現性和可靠性,達到品牌前所未有的高精準水平。廠家聲稱,平衡XLR輸出可以驅動任何負載和長信號電纜,具有完美的再現和穩定性。
值得強調的是,FM 256-RC內的所有組件均經過嚴謹的人工挑選,從而獲得組件最精確的輸出電平和平衡控制效果,結合專有的抗干擾和獨特的屏蔽/接地技術,可以實現最高水平的音樂準確性還原。前級同時具備左右聲道的“音量平衡”手動控制,保證用戶根據環境更細致的聽感調校。
FM Acoustics所有設備均由瑞士生產,就連當中的遙控器也經過精心設計,在瑞士工廠手工制作。該遙控器具備了FAST快速和Slow慢速的音量控制,后者可以令音量調節更加平緩和精準,簡單、實用且人性化。
ARC(聲學共振校正)
借助獨特的ARC電路,令FM 256-RC置于不同聽音環境,搭配不同系統,都能讓系統發揮應有的水平和效果。其中影響房間聲學最大的因素就是駐波,駐波會疊加導致低頻和中低頻的清晰度,影響音樂的還原。駐波的來源非常多,例如室內空調或其他共振表面和房間組件,有鑒于此,ARC功能就顯得非常重要。
FM 256-RC的ARC功能采用純模擬電路來完成,從而不會干擾音樂的還原,同時不采用數字化辦法。當然內部也會通過AD和DA轉換來實現,但系統信號還原的完整性能保持完好無失真。因此,通過ARC電路可以消除干擾共振,進而令聆聽環境的聲音表現獲得更接近真實錄音再現的效果。必須注意的是,ARC需要特定的知識和測試設備方能進行。
自然、真實、清透
很多朋友在搭建系統的時候都希望實現極簡的信號鏈路,甚至希望去掉前級控制設備的環節,以此減少信號傳輸的多重“節點”,這種觀點往往忽略了前級在全頻段平衡性和動態控制力的作用(尤其是傳統前后級系統上)。在FM 411Mklll后級放大器驅動FM inspiration System XS-lll音箱時,FM 256-RC純模擬前級放大器發揮出極為匹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例如在播放《Battements d’ailes dans le brouillard(à Pierre Favre)》的牛鈴錄音,其出自打擊樂手Jo?l Grare的《Des Pas Sous La Neige》專輯,以雪山稀薄的空氣為天然錄音背景,加之牛鈴等鈴聲,結合鼓子的低頻,形成一幅純潔、清新、高解釋力的音樂畫面。FM 256-RC對該段錄音的還原非常精彩,鈴聲還原的聲音再現出極為清晰無染的穿透力,聲音的傳遞非常真實且準確,再現出雪山山頂無垠的音場和寧靜干凈的聲音背景。每一次鈴聲通過現場FM Acoustics系統的還原,都瞬間讓我感到神清氣爽和思路清晰。
繼續播放《Mécanique Organique》錄音,其出自音樂家édouard Ferlet《Think Back Op.2》認識巴赫專輯。這首錄音開始部分展現出聲音的“微觀世界”,“大珠小珠落玉盤”展現出真實和客觀的狀態,通過FM 256-RC的無隔膜還原,達到如“可視化”的“閉眼即現場”的地步。每一顆珠子掉落地板所產生的聲音以及反彈都清晰可聽,甚至能數出當中的顆粒數,非常精彩。當然,整首曲子是音樂家édouard Ferlet對巴赫部分曲目的改編以及加入自己的一些主觀理解元素,令整個錄音非常有趣。各種樂器的展現并不干薄,顆粒感和飽滿感得到如實反應,聲音分析力和穿透力都非常驚人。總的來說,這不就是Hi-End音箱追求高保真下讓聆聽者所獲得的樂趣嗎?
繼續播放我們熟悉的葉振棠《笛子姑娘》,該錄音出自風行唱片的《Reference Sampler》MQA&HQCD專輯,不得不說風行唱片在錄音、后期和壓碟上的水平都相當之高,因為在以FM 256-RC為前級的FM Acoustics系統表現下,棠哥的聲音非常像真,甚至連歌唱的口型和歌唱時的輪廓都得到準確還原,還原人聲時失真非常低,聲音辨識度很強,感染力到位,而且聲音飽滿不干薄,展現出傳統模擬錄音的風貌。
高低兩極延伸出色??低頻扎實有沖擊力
播放經典的穆特《卡門幻想曲》,可以聆聽到,FM 256-RC前級放大器并沒有在系統中“添色”,相反聲音釋放了本該有的靚麗、晶瑩、細膩、絲絲入扣的高頻質感,小提琴的聲音讓人耐聽,但又不失該有的真實的尖銳度和刺耳感,尤其在穆特快速拉弓和強奏的片刻,高頻延伸可謂如入云霄,FM 256-RC前級放大器的全面控制下展現出一流的華麗感。
最后播放達人藝典《喝彩》中的《鼓.舞》,千萬不要小瞧FM Acoustics的系統,在播放如此大動態的鼓樂錄音,沖擊力撲面而來,捶鼓的能量逼真傳遞。最為值得稱道的是,FM 256-RC前級對整套系統展現出極強的控制力,收放自如,速度飛快,同時再現出鼓面的規模感和錄音的保真度。而且,得益于ARC聲學共振校正的功能,面對現場空間的不對稱性,結像和音像依然在聆聽范圍得到精準的再現。
The post 為追求者提供最好的 FM Acoustics FM 256-RC前級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讓線材懸空 Voodoo Labs Witchcraft喇叭線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這不是線材,而是傳輸系統
Voodoo Labs這個品牌你可能認為非常小眾,但創辦人Jan Geschke先生也非等閑之輩。他自1990年以來一直為Dynaudio工作,同時還為Burmester、PEAK、DALI、NAD和Audionet等品牌公司提供咨詢服務。而往期我跟大家介紹的Audionet,更使用了他授權制作的線材承載結構,并命名為Gauss。而基于這個想法及物理原理,旗艦Witchcraft喇叭線項目也正式誕生。同時,他強調,該喇叭線不僅僅是一款線材,更是傳輸系統。而Voodoo Labs品牌的貓頭Logo則取材于自己家里心愛的貓咪。
Geschke表示,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線材結構(包括信號線和喇叭線)都存在設計誤區,因為它們沒有考慮到信號從放大器傳輸到音箱的方式。這里設計的并不是“電子流動”,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實際上粒子并沒有流動,相反這里起到的作用是電磁場。因此Voodoo Labs的理念是讓線材擁有足夠的空間,以此不接觸到任何物體(尤其木材和金屬)。而將線材懸空顯然就是最好的辦法!
品牌旗下的信號線
Voodoo Labs不提供具體的技術參數,Geschke表示如果沒有充足理解背景、物理特性和必要性,這些參數可能會產生誤導。然而,Voodoo Labs線材中的內部電阻和電容指標均優勝于市場上大部分線材。另外,Voodoo Labs的線材均使用德國和丹麥的原材料,并在德國手工制作,保證品牌在工藝和聲音上的品控。目前旗下還有一款Carbon Age的喇叭線材,也與旗艦Witchcraft喇叭線一并給我社送評。
讓線材懸空,以空氣為介質
Witchcraft喇叭線的支架系統是由制造商專門開發的材料制成,支架上附有六邊形網格。其是一種特定金屬合金制造而成,使用工業激光工藝,隨后進行大量手工打磨等操作。通過這些網格,每聲道中的每個極點都有4根線材在足夠的距離處穿過(左聲道8根,右聲道8根)。Witchcraft導體的有效橫截面實際上比很多喇叭線要大得多,整整44平方英寸(從電磁角度來看),即284平方厘米。導體方面,Witchcraft喇叭線都使用了專利的AlMgty材料,這是一種軍用級合金,具有幾乎完美的晶體結構,使電磁場能夠均勻通過,不受干擾。由于這種導體對電磁場具有良好的傳輸特性,由于其他更為昂貴的金屬或更為復雜的合金。
而且Witchcraft喇叭線兩端不使用插頭/接頭等連接器,因為據稱連接器會使傳輸電阻增加至少30%,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結構整體性的目的。每根線材中的導體均為多芯細芯的導體結合而成,導體外披使用一種特定的棉編織物,其具有最佳的介電性能,且周圍有足夠的空氣。沒有屏蔽,因為它會引入額外的傳輸干擾,Voodoo Labs聲稱他們在聆聽或測量中從未發現以空氣作為介質對聽感和數據存在不良影響。
為了讓導體和線材維持在一個不受干擾的磁場范圍,Voodoo Labs通過多次實驗(并已申請專利的)進行布局以及成份調整,從而確保信號從放大器到音箱獲得完美的傳輸,且有別于傳統線材的不同。Voodoo Labs對Witchcraft喇叭線的設計目標,是“解放”音響鏈中兩端元素之間的連接,擺脫常見的干擾和噪音影響。同時,盡可能減少內部電阻、電容和損耗。由于其構造原理,也沒有微音現象的風險。
Voodoo Labs進一步指出,由于信號95%在介質中傳播,而5%在電纜的上層1mm范圍內傳播,所選的橫截面和概念也為信號的保真傳播奠定了基礎。也與公司Voodoo Labs名稱形成呼應——對宇宙常磁場、物質介電常數和材料原子中價電子行為的理解。根據他們的說法,厚電纜的內部(在提到的毫米厚的披覆)只會攜帶電磁場漩渦,并因此帶來不利的傳輸影響。因此,使用“粗大軟管”實際上并不可取。
Carbon Age喇叭線在設計理念上則與Witchcraft喇叭線有明顯的不同,前者使用一種特殊的Roentgen MA-XRF工藝來處理的碳納米纖維材料,能令信號傳輸的速度非??欤@令碳纖線材在處理高頻信號時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碳材料能夠傳輸最大能量,其獨特的電子結構使其在電磁場中表現更加出色。而且在使用時同樣需要“懸空”,通過一并送評的Faraday線托支架進行承托。該Faraday線托是品牌專門設計,用戶如有需求可另購。
享受高質量的音樂效果
事實上,Witchcraft喇叭線當中的六邊形網格對很多線材制造商來說都十分熟悉,成為一個理線器的角色,架起的喇叭線就如同電網的輸電鐵塔。按照Voodoo Labs的理念,在使用Witchcraft喇叭線時,盡量避免任何一跟線材接觸地面或物體,盡管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聲音的提升則不枉這些理線的功夫。演示的器材是Audionet Mach前級和Schr?dinger單聲道后級,音箱是美國PerListen(佰儷聲)的S4b SE書架式音箱。
播放《Best Audiophile Voices》人聲專輯,Witchcraft喇叭線解析力相當優秀,女聲獨唱中細微的聲響特別明顯,另外還可以感受到良好的空間感,以及極其順滑的三頻過度。在女聲還原上,Witchcraft喇叭線給人感覺非常自然,人聲口型也不會過分擴大,以此讓人感覺聲音的真實表現。Witchcraft喇叭線把舞臺和人的形體感都有比例地展現出來。在某一些細節表現上,Witchcraft喇叭線突顯出一種華麗感和文化氣質,而非金屬味太多的光亮感(這種感覺久聽后會耳累),把女聲的感情自然舒服,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而不會有“生硬和做作”之嫌,所重播的音樂時清新而脫俗。
在播放天樂出品的《倫敦48把小提琴之聲》SACD專輯,Witchcraft喇叭線所散發的音樂感染力是清新的,沒有濃而化不開的厚重味道。小提琴現場的演奏上,由于演奏者的演繹姿勢都不斷在搖擺,因此你會發現這些小提琴聲音的結像好像“風吹蘆葦”般隨之搖擺,但通過Witchcraft喇叭線獲得了有趣的聆聽體驗。小提琴的結像清晰,音樂線條很精致細膩。閉眼所聽,Witchcraft喇叭線所塑造的輪廓感都如在眼前展現。
The post 讓線材懸空 Voodoo Labs Witchcraft喇叭線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為發燒而生!Pink Faun×Goldmund Eidos Streamer串流音樂播放器/服務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其中大家熟悉的Goldmund,近年新品推出頻率非常高,而且產品線覆蓋范圍非常大,即使是有源音箱,都無不與Hi-End相聯系,把旗下的所有產品打造成貫穿Hi-End理念的高端音響杰作。而最近好消息又傳來,為應對當下流媒體音樂發展的大潮,以及品牌早前已經布局的無線有源音箱發展策略,Goldmund聯合荷蘭數字串流音頻品牌Pink Faun(下文簡稱P×G)聯手開發出擁有革命性、理想音質和極簡設計的Eidos Streamer串流音樂播放器/服務器,這款產品結合了串流音樂播放器和音樂服務器兩大功能,將尖端科技與經典設計完美融合。此次合作,也標志著Goldmund正式進軍流媒體領域,為生活便捷的音頻聆聽樹立新的標桿。
精挑細琢的瑞士工藝
Goldmund品牌在1978年成立于瑞士日內瓦,至今已有47年的歷史。該品牌的創始人和一直以來的主事者是Michel Reverchon先生。在45年的時間里,Goldmund品牌開發出了諸多高級的音頻和視頻器材。在不斷探索對聲音和圖像的精準還原過程中,為自己樹立了極佳的口碑,生產出了像Reference黑膠唱盤、Apologue無線音箱和Telos純后級放大器這樣經典的產品,每一件都堪稱是當時的不世之作。
對自家的產品,Goldmund品牌有著充分的自信,自稱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唯一能夠實現音箱在頻率響應、相位響應和時間響應方面均達到理想地步的廠家,能夠實現其他廠家無法實現的高準確和真實現場感的聲音”,并且廠家并不是將自己定位于Hi-End級別,而是直接定位于“超級Hi-End級別”!
Goldmund品牌還特別表示,在超級Hi-End市場和豪華家庭影院市場中,Goldmund品牌保持著領先地位的原因是基于以下兩點:一、“瑞士制造”意味著瑞士加工工藝的高品質,為全球的豪華音視頻系統設立了新的標準。二、Goldmund品牌的產品是基于最先進的技術開發而來。多年來公司一直專注于基礎性的研究,也不斷開發出新的技術。公司絕不容忍任何品質方面的妥協,為用戶提供完美的服務。
與有源音箱無縫銜接
正如我上述所言,P×G Eidos Streamer串流音樂播放器/服務器是專為品牌旗下的有源音箱而開發,因此從匹配性、技術性和設計上都能實現無縫銜接,專為追求創新和卓越音質的音樂愛好者量身打造。Eidos Streamer的開發歷經了五年,并融合了Pink Faun的先進技術和Goldmund卓越音質的執著追求。
相信大家都有留意我社上年向大家介紹Goldmund推出的三款無線有源音箱,例如Asteria、Rhea和Theia,盡管它們均有著女性化的命名,但它們卻被賦予了希臘神話當中女神的角色,從外型設計上都充分展現了女性特質和品牌的極簡風格。甚至從它們背面你找不到你認為常規應有的接口和按鈕,但她們卻內置24bit/96kHz DSP的解碼模組,更重要的三款音箱均采用全金屬制作,硬朗的視覺質感和精挑細琢的工藝都讓人感到嘩然!事實上,當時它們的推出就讓我感到搭配上的困惑,畢竟Goldmund旗下并沒有純數字化的音樂播放器,音源產品只有SACD/CD超高規格的碟機,但現在看來,一切謎底都解開了!而現場搭配體驗的正是Goldmund Rhea“二女神”。
Pink Faun提供核心操作系統
如果你是發燒數字音樂玩家,相信你對Pink Faun名字并不陌生,該品牌擁有深厚的數字技術底子,是不折不扣的數字專家,其旗下就有著名的2.16數字串流轉盤,當中以超高規格的電源技術加持(當中更應用了肖特基二極管,擁有非常低的壓降水平)以及超高電容量的電容陣營等等。
而本次聯手,Eidos Streamer的核心為Pink Faun操作系統,專為Roon Core兼容性而設計,該操作系統確保對硬件和軟件集成實現完全的控制,提供定期更新的驅動程序優化,以提升性能,并解決Roon的傳統局限性,為要求苛刻的用戶提供出色的體驗。
為現代流媒體而生
Eidos Streamer滿足了現代人的聆聽習慣以及日益增長的流暢在線音樂播放需求。Eidos Streamer可同步您的音樂庫、流媒體服務和播放設備,并通過Roon應用進行控制(需訂閱),可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臺式電腦訪問。Roon可讓您直觀地整理您的音樂收藏,無論是在8TB的海量存儲空間中,還是在TIDAL、Qobuz和網絡電臺等互聯網流媒體應用中。這種流暢的音樂管理方式讓您能夠輕松地通過Goldmund有源揚聲器瀏覽和播放音樂,使其成為挑剔聽眾的必備之選。
硬件絕不妥協
為了令Eidos Streamer在Pink Faun操作系統下獲得最好的聲音表現,Goldmund專門定制功能,并進行精細調整,以實現更為卓越的性能表現,包括CPU時序噪聲以及與Goldmund有源音箱的匹配設計。另外,Eidos Streamer也應用了Goldmund一貫的“接地”設計,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干擾,確保信號的純凈性。另外,Eidos Streamer采用CNC銑削鋁制機箱,提供優雅的灰色和黑色兩種顏色選擇。為了實現靜音設計,內部采用了水冷式熱管的被動散熱系統。另外,Eidos Streamer具備有線和無線選項,為追求簡約家居空間的用戶提供最大的靈活性。
為了令Eidos Streamer與Goldmund有源音箱之間實現高保真的連接,確保信號傳輸順暢和音質卓越,Goldmund攜手Fono Acustica推出Goldmund S/PDIF RCA數字音頻線,這款高質量數字線材采用精心設計,左右聲道成對出售,專供選購。
高分析力且極強穿透力
Eidos Streamer使用Roon作為播放系統,如果用戶系統大部分數字音源和還原設備均以運行Roon為主,那幺Eidos Streamer就非常適合,而香港豐寧音響聽音室則直接連接Goldmund旗下的Rhea“二女神”有源音箱進行直接數字音樂還原。
通過Roon播放內嵌Tidal流媒體音樂,例如近年非常大熱的Anette Askvik《Liberty》,輸出格式是FLAC 24bit/48kHz數字音樂,其規格滿足Rhea 24bit/96kHz DSP數字處理器的傳輸和解碼要求。當然,流媒體平臺大部分都并非超高采樣率,如果超過96kHz,系統會無法播放,但用戶可以通過Roon的“降頻”設定進行實現?;蛟S有朋友會認為Rhea僅支持96kHz以下采樣率表示并不理解,但這一點可以與Goldmund對聲音和性能獲得的平衡點上進行理解。而這種情況其實在瑞士某些品牌上也有出現,即使內部解碼芯片規格可以支持DSD解碼,但最終設定只支持PCM音頻編碼,抑或線路明明可以安裝更高解碼規格的芯片,卻追求當年靚聲之選的PCM1792。
通過現場的系統,Anette Askvik的人聲非常清澈、通透和高分析力,聲音如在稀薄的高空中傳播,高解析力的聲音讓人聽覺十分提神和清醒。人聲的辨識度非常高,口型輕松再現結像和聚焦,而伴奏所呈現的分離度刷新了我對流媒體音樂的認知,聲音的背景非常干凈無染,展現出純凈的美感。而低頻和動態的再現,展現出厚實的飽滿感和分量感,輕松呈現高低兩極的無限延伸的聽覺極限。
而播放我們熟悉的《四季》,開篇的《春》章節那種春回大地的感覺,通過現場Goldmund極簡鏈路的系統,聲音如盎然生機、更有活力,而當演奏至起伏較大的段落時,不但清脆、自然毫無拖沓感,而且每一絲的動態細節都能夠用雙耳輕松捕捉。而且值得夸贊的是,小提琴的聲場以及泛音,把小提琴的聲音魅力盡情呈現。而在音色方面,曾有不少音響愛好者認為這張專輯容易表現的仿似“鋸木頭”的不適感,但事實上,真實的現場演奏時,小提琴在某個高音部位都會展現刺耳感屬于正常情況,而這點在現場Goldmund系統的還原下反而更顯真實。
低頻分析力、下潛和能量感驚人
最后播放馬友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盡管并非播放特別深低頻和動態的錄音,但現場整套系統所還原大提琴的低頻延展性十分迷人,聲音飽滿且充滿牛筋的韌性,低頻得到深入的下潛,大提琴拉奏時低頻能量的曼妙之美讓人欲罷不能,其中又飽含著復雜豐富的層次和輕松自然的音場拓展,更讓人大呼過癮。
總結
The post 為發燒而生!Pink Faun×Goldmund Eidos Streamer串流音樂播放器/服務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纖薄機身,強大功能——WaversaSystems WSlim-Pro一體功放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音響領域的科學家團隊
WaversaSystems總部位于韓國,一直以來提供市場真正獨特的產品。品牌自2013年成立以來,提供高質量音頻設備和系統,包括數字模擬轉換器、前級放大器、功放和網絡播放器。經過長時間交流及發展,品牌現在已到達成熟階段。
WaversaSystems品牌由CEO Collin Shin先生創立,他作為一名狂熱的音樂愛好者和電子管愛好者,Collin的抱負是通過新興技術的力量和改進的想法,將模擬電子管聲音的自然性帶入數字回放領域。Collin建立了一支來自韓國知名公司,在數字系統方面擁有極為豐富經驗的優秀團隊,其目標是利用最新技術創建數字回放系統,并利用韓國的工業實力來實現這些目標。為解決數字回放的重要挑戰,WaversaSystems通過十多年來的研發,建立了廣泛的專有技術,憑借以安裝在電路板上的小型隔離器設備作為新專利,實現了這些設計目標。
WaversaSystems的獨家技術包括Waversa Audio Processor(WAP)音頻處理器、Waversa Audio Processor Extension(WAP/X)音頻處理器擴展、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電池管理系統、Waversa Network Direct Renderer(WNDR)網絡直接渲染器、Parallel Bridge Tied Load(PBTL)并行橋接負載。
WaversaSystems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團隊使用網絡技術將優秀的組件整合,從而設定和控制高階音頻系統時實現更大的靈活性優勢。他們母公司是世界上極為重要的芯片生產商,在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開發有非常重要貢獻,也是極少數有能力生產SoC音頻芯片音響公司。WaversaSystems擁有自家高科技硬件及軟件開發研究中心。
目前WaversaSystems旗下擁有非常豐富的產品,除了本文介紹的一體機外,還有電池供電的交換機、噪聲隔離器、電源供應器、集成數字功放以及線材等,尤其針對當下的數字音頻領域。
集品牌所有技術于一身
WSlim-Pro是一款高端的一體化功放,集品牌所有技術于一身。該項目僅開發階段就耗時3年多,并且以遠超當初計劃的規格完成,其中也包括因半導體供應問題而進行的設計變更,以及噪聲隔離器等最新的技術追加等。從廠家對型號定義Slim就可以看到其尺寸的纖薄性,盡管機身非常纖薄,但其依然集成了強大的規格和功能,包括每聲道200W輸出、雙WAP處理器和專用WNDR網絡直接渲染器,令人相當嘩然!
事實上,WaversaSystems推出的產品中,還有一款更加纖薄小巧的桌面一體功放WSlim-LITE,其厚度僅僅為20mm,帶有豐富的數字輸入和無線傳輸功能,機身為一體化鋁材銑削加工,電路板和組件能恰好直接內嵌其中,完成度非常高,但供電部分需要24V的外置電源供應。如此纖薄的機身加之80W的輸出功率,令我難以忽略它的存在!而就在方浪音響聽音室,這款WSlim-LITE就有展示。
“大哥級”的WSlim-Pro定位中級市場,功率每聲道在8Ω負載時為200W、當負載減半時功率翻倍到400W,對于驅動絕大部分現代音箱毫無問題。從其背面喇叭接口可以看到內部功放模組對稱分布于機身兩側,且內部的功放模塊一致,屬于名副其實的雙單聲道結構,由于采用如此纖薄的機身設計,因此內部的功放模組均屬于WaversaSystems專利技術,其通過四個高輸出PBTL功放進行同步運作,實現真實且充足的功率輸出。PBTL為并行橋接負載技術的功放模組,該技術可以令多個功放模組同步在一起實現非常低的阻抗輸出,這也令WSlim-Pro以及WSlim-LITE在如此纖薄的機身設計下,足夠驅動不同的音箱產品。從網站資料可以看到,WSlim-Pro最低的負載功率低至1Ω,即使對于很多傳統的功放也未必能過關。當然,我個人建議,任何器材使用上也不要走極端,愛護設備,注意安全!
強大功能集成于一體
WSlim-Pro采用全數字放大和品牌專利的WAP信號處理技術,并配專有的隔離設備,支持DLNA、Roon Ready、專利的WNDR網絡直接渲染器、AirPlay、USB、同軸、光纖、AES/EBU、藍牙、HDMI ARC輸入以及藍牙。除此之外,WSlim-Pro還具備XLR平衡模擬輸入以及Phono MM/MC RCA輸入,內置1個2.5英寸和3個M.2 SATA硬盤(位于底部),令WSlim-Pro的功能表現無比強大,實現“通吃”數字和模擬音源。
大部分數字接口相信大家都基本看明白,其中我提一下兩個特別的接口,一個是Link RCA,其是屬于WaversaSystems專用連接通道,通過這個接口可以實現兩臺WSlim-Pro聯合運作,實現雙功放操作,讓每臺WSlim-Pro中的功放模組分別驅動音箱的高音和中低音音路。而另一個接口是Word Clock,屬于我們常說的數字時鐘,多設備使用時通過接入時鐘能大大降低數字信號傳輸時的時基誤差。
WSlim-Pro & WSlim-LITE
當然,WSlim-Pro也具備強大的性能指標,例如以雙WAP處理器運作,輕松實現WAP和WAP/X進行處理,同時包含專用的DSP引擎,配備7個超緊湊的噪聲隔離器(阻止噪音流入的可能),以及高性能ARM CPU和WNDR網絡直接渲染器等。而應用程序方面,用戶可以通過Waversa WPlayer和WRemote應用程序進行操控。
機身為鋁塊銑削而成
通過機內照片,可以看到WSlim-Pro組件的布局密度非常高,但規劃井然有條理,得益于高精度銑床加工,機身內部專門制作了放置不同組件的內腔進行分隔,組件之間通過數據排線連接。得益于底部安裝設計,WSlim-Pro機身頂部和四周都沒有一顆螺絲,令產品的一體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時也加強了機殼的散熱效能,前衛的科技感高度彰顯。
一體化銑削的鋁質機箱
WSlim-Pro電源部分直接內置到纖薄的機身內,這點與WSlim-LITE完全不一樣。但針對此,WaversaSystems采用創新的電源設計,應用超薄的SMPS電源,其擁有WLPS超低噪聲電源技術,有助于提高音質的表現。而且,WaversaSystems對該電源也進行金屬封裝處理,一方面降低電源受到的干擾,也最大程度減少其對機內其他組件干擾。
總的來說,一體化的機箱帶來了各種的好處,在發燒音響領域一直都是理想的選擇,其不但擁有極高的噪聲屏蔽、高散熱效能以及自身振動抑制等好處,同時在觸感和觀賞性上都能讓人印象深刻,但遺憾的是制造成本高昂。
金屬封裝的電源部分
另外,在WSlim-Pro的前面板位置,WaversaSystems專門設計了LED矩陣顯示屏,通過密集的金屬打孔呈現不同“燈點”信息,非常有科技感,但這種工藝和制造成本想必也非常高昂。
底部安裝的硬盤
如果是盲聽,你肯定會猜錯
方浪搭配的系統基本屬于最簡鏈路,包括D?hmann Helix TWO MK3黑膠唱盤、Grimm Audio最新的PW1唱頭放大器、WSlim-Pro一體功放以及Avalon Acoustics Precision Monitor 2.2座地式音箱。
播放蔡琴和黃凱芹多張人聲黑膠專輯,WSlim-Pro一體功放驅動Avalon Acoustics PM2.2座地式音箱,在聲音的控制力上有板有眼,聽感上一點都不“吃力”。不管是男聲還是女聲的表現,WSlim-Pro對人聲的辨識度非常高,分析力非常出色,即使歌者演唱時換氣的聲音細節都得到清晰的反映。其中有一點值一提的是,WSlim-Pro雖然纖薄,但聽感上不會給你有“數碼味”的錯覺,相反卻帶有傳統純模擬功放一貫的暖感和飽滿性,這一點對人聲還原十分友好,把應有的“肉感”和模擬性充分展現,聲音耐聽而不干薄。而這也印證了品牌創辦人Collin先生對電子管聲音特質的追求。如果先盲聽聲音再讓你猜功放,想必你會猜錯!
繼續播放Jazz World Records品牌旗下的《Midnight Sun》爵士黑膠專輯,JWR是方浪音響成立十一周年后推出的爵士唱片品牌,針對合作的海內外知名演奏樂隊推出的爵士專輯,而這張由三本剛爵士鋼琴手與Moon Haewon女歌手共同演奏的《Midnight Sun》,在全套系統的演奏上,再現出錄音室真實而準確的還原,Avalon Acoustics PM2.2在WSlim-Pro的驅動下,呈現出耐聽而精準的監聽效果。不但人聲口型結像和鋼琴聲源的定位傳真,兩者共同演奏下的空間感和聲音層次感都得到還原,在現場讓你聽到錄音時的準確效果。鋼琴的顆粒感晶瑩剔透,響應利索快速,而人聲深層次的情感元素和韻味點滴再現。
而在播放搖滾類的Metallica金屬樂隊專輯,WSlim-Pro的表現非常無懼,即使驅動座地式音箱,其強勁的動態、龐大的氣勢和清晰的節拍得到全面的展現。不論某些錄音曲目從低電平漸進到較大的動態,WSlim-Pro對音箱的控制力抑或瞬態的響應都非常到位,已經超出了我對纖薄功放的評價和看法,從聲音規模和氣勢可以感受到WSlim-Pro表現非常從容自若,好像還有更多蘊藏的功率裕量有待釋放。即使是微動態還是大動態下,錄音中的各種細節全面且精彩地還原。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我把音量調小后,我發現錄音中的各種細節和動態依然成比例地呈現,而不會存在某個頻段被削減的情況。可以說,即使面對如此爆棚的搖滾樂章,WSlim-Pro一體功放均能穩定、有序和清晰地還原,搖滾的瘋狂和不羈的特性充分展現。
總結
The post 纖薄機身,強大功能——WaversaSystems WSlim-Pro一體功放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這不是魔法——Sixth Element(第六元素)3D量子墊系列(PLUS)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專注量子效應產品
Sixth Element(第六元素)品牌成立于1996年,在臺灣從事生產制造與OEM量子效應的產品,并出口全世界各地,致力于研發設計多元化產品,利用AIS獨家編程加入鑭系元素,應用3D量子科技達到除凈噪聲、優化信源、環保節能、優化和提高工作效率。支持各種產業的實際應用,包括汽車、音響、工業設備、生活保健、運動系列,跨足于環保、節能、流行、時尚、保健的領域。從網站上可以看到,第六元素產品除了音響領域外,產品還涉足到汽車、運動和生活用品。
獨家專利A.I.S量磁效應
2017年,第六元素推出全球首創的專利——聲學改善系統Acoustics Improvement System(A.I.S)全新技術與制程,其具備優化信源和提升音質。并于2018年發表了A.I.S DynamicBass動態低頻獨家技術,令低音清晰且動態加強,展現出超高的臨場感。2019至今,A.I.S系列產品,連續榮獲日本多項獎項,并一直陸續發表多項音響產品,深受市場用戶的廣泛歡迎。
A.I.S專利能除凈噪聲、優化訊源、提升音質。其中PLUS量磁系列更加入了鑭系元素Lanthanides和磁粉讓量子效應和磁力線交互作用。令低中高音三頻升級優化,表現更加出色,音樂更具有3D和活生感。加上A.I.S Dynamic Bass動態低頻獨家技術的控制,針對各種形式的應用設備、空間處理,都有相應的型號可支持對應,使原始系統音質得到升級。
旗下豐富的產品
第六元素目前旗下已經擁有豐富的音響類產品,包括ACX(首雷)系列、ST-R火箭貼片系列、喇叭音箱系列、A.I.S精選系列、電源相關系列、信號優化系列、線材系列、A.I.S QM5量磁5號、3D量子網系列、3D量子貼片系列、3D量子墊系列和3D量子球系列、3D量子管/量子環、HE-R1八八鎮、唱片鎮、量子接地樹系列、調音插頭系列、唱片掃和耳機等等。
3D Pro-1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
而本次體驗的3D量子墊系列(PLUS)一共有四種型號,3D Pro-1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也稱為“四平八穩PLUS”,支持汽車音響與各種視頻設備等。其尺寸為20×25cm,厚度2.0mm,重130g,材質為硅膠嵌入稀有金屬鑭系元素(鑭系元素嵌入在整片方墊內),并擁有M499102專利號。其適合應用在4K電視機、音樂播放器、投影機、播放器、前級放大器、功放、音箱產品上方或機器底部,能形成量子場,優化產品性能并改善3D音像效果。
PPX 3D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
PPX 3D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也稱為“大圓滿PLUS”,可以作為黑膠唱片墊。其尺寸為圓形,直徑為29.7cm,厚度為2.0mm,重160g,材質為硅膠嵌入稀有金屬鑭系元素(鑭系元素嵌入在整片圓墊內),同樣擁有M499102專利號。可放置于黑膠唱片轉盤上,墊于黑膠唱片下方,達到平衡唱盤的共振優化。
DS-1 3D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
DS-1 3D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也稱為“中圓滿PLUS”(無背膠、有3M背膠),可以放置于機器設備上以及作為黑膠唱盤鎮;其尺寸為圓形,直徑為9cm,厚度為2.0mm,重20g,材質為硅膠嵌入稀有金屬鑭系元素(鑭系元素嵌入在整片圓墊內),同樣擁有M499102專利號。該款圓墊具備兩種規格,包括無3M背膠和有附3M背膠。使用上可放置于機器設備上的四個角,或放置于黑膠唱片上,當作輕量黑膠唱片鎮使用。
DTX 3D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
DTX 3D Quantum Pad量子墊(PLUS)也稱為“小圓滿PLUS”(無背膠、有3M背膠),可以支援環境空間、音箱背后與機器內外升級(改機)。其尺寸為圓形,直徑為6.2cm,厚度為2.0mm,重10g,材質為硅膠嵌入稀有金屬鑭系元素(鑭系元素嵌入在整片圓墊內),同樣擁有M499102專利號。該款圓墊具備兩種規格,包括無3M背膠和有附3M背膠。使用上不導電,可放置于空間四角、音箱后背四角,或可用于機內作為升級使用,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在電路板上。
聽感有耳聞的提升
在香港V8 HiFi聽音室,現場系統以黑膠唱盤為音源,播放中村雅俊演唱《戀人也在被淋濕的街角》專輯,經過全系統加持第六元素3D量子墊系列(PLUS)后,歌手的唱腔更加飽滿和有模擬感,聲底雄厚扎實,聲音分析力得到提升,如無隔膜,更好展現歌者那種那種灑脫不羈、看穿世事的平和心態被再現得活靈活現。事實上,這首歌曲在國內曾被黃凱芹改編為《雨中的戀人們》所熟知,而中村雅俊作為原版更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和氣息。而在3D量子墊系列(PLUS)的加持下,樂器與人聲形體的輪廓更清楚和更扎實,層次更細密、音場更寬深、分離度更好、反應也更快速。總的來說,令高中低三頻獲得更為線性和帶寬優化的表現,除凈噪聲,優化信源,增強動態,提升音質的表現。
我們試著播放相對大場面的錄音,例如惠特尼.休斯頓1994年的《新南非現場演唱會》,這專輯對于現場和高音與動態的呈現非常有優勢,在使用第六元素3D量子墊系列(PLUS)后,整個音場呈現得更為龐大,閉眼即現場,如同一覽無遺,而且各種音樂中的信息和細節都得到全面的反應,例如觀眾的歡呼、尖叫和掌聲如浪潮般撲面而來,重播下再度展現出強烈的包圍感。而且通過3D量子墊系列(PLUS)使用后,我發現歌者在舞臺的高光感更強了,舞臺的縱深更好,輪廓更加凸出,把整個錄音現場再度清晰重現,各種伴奏樂器與人聲展現出非常分明的層次感和清晰度。
總結
The post 這不是魔法——Sixth Element(第六元素)3D量子墊系列(PLUS)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再次升級,NAD M10 V3流媒體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廠家表示,M10 V3不僅是一款升級產品,更是高保真音響的重大改進,其憑借小巧的機身和內部非常豐富的音頻功能,在當下市場同類型產品中展現出極高的性價比和綜合實力。M10 V3保留了前代產品的所有特點,并在其扎實的基礎上,提供了專為現代音樂系統設計的精致性能和增強功能,其中重要升級有三點。
1、芯片升級
相比上一代,NAD M10 V3配備了全新的ESS SABRE ES9039 DAC解碼芯片,也意味著解碼部分得以升級。盡管實際支持的音頻解碼規格不變,但全新芯片的升級能提供更高的動態范圍、更低的噪聲和更豐富的聲音細節。得益于更高性能芯片的應用,對于播放串流無損和高分辨率的音頻顯得更駕輕就熟。而且M10 V3對于MQA音樂具備完整的MQA硬件解碼和渲染功能,因此對于MQA音樂用戶以及長期播放流媒體MQA音樂,M10 V3非常適合。
2、唱放功能
隨著市場年輕用戶逐漸加入黑膠大潮,M10 V3在小巧的機身中增加MM唱頭放大器可謂深受市場歡迎,也令用戶在選購黑膠唱盤的范圍得到大大的拓展,否則用戶只能選擇帶有內置MM唱頭放大器功能的黑膠唱盤。M10 V3內置全新專用的MM唱頭前級放大器,確保了擁有教科書般的精確的RIAA均衡和純凈的增益,即使用戶黑膠唱盤內置MM唱頭放大器,M10 V3內置更高素質的MM唱放將成為您升級的方向,再次聆聽你收藏的黑膠唱片將會有全新的體驗和收獲。
3、Dirac Live Bass Control
M10 V3擁有前代內置的Dirac房間聲學校正功能,使用附帶的校準麥克風和直觀的Dirac應用程序可以糾正用戶房間聲學引起的高峰或低谷。通過該功能,用戶能聽到電影的真實原聲和效果,不存在由聽覺環境引起的異常情況。而M10 V3將在未來發布的固件中增加Dirac Live Bass Control功能(屬于付費功能),這不僅可以優化多個低音炮,還可以對低音炮和音箱進行共同優化,從而顯著改善低頻和高頻之間的融合,釋放房間中每個音源的全部潛能,消除聆聽環境本身造成的異常。M10 V3可以針對不同的聆聽位置或房間條件存儲多個Dirac配置文件。例如,窗簾是打開還是關閉,只需輕觸隨機提供的BC1紅外遙控器上的一個按鈕,就可以訪問其中的每個自定義的預設值。
小巧高性能
和前兩代一樣,M10 V3繼承了靚麗時尚的7英寸觸控大屏幕,機身以堅固的拉絲鋁制成,優雅別致的外觀在視覺上和家居環境高度融合,只需連接一對音箱即可享受音樂,大大節省了擺放空間,輕松組建客廳音響系統。
不要小看M10 V3體積小巧,其充足的功率對家居型書架式音箱都能驅動得有板有眼,當中應用了著名Hybrid Digital的Hypex nCore D類線路放大技術,每聲道連續可輸出100W功率,動態功率8歐姆負載為160W,4歐姆負載為300W。
M10屬于NAD具備BluOS內核的設備,因此M10 V3也很好繼承了該特點,同時更好地與智能手機、平板或個人電腦播放串流服務中的音樂,以及播放USB和網絡存儲設備中的音樂檔案。M10 V3除了支持AirPlay 2和藍牙外,更支持Spotify Connect和Tidal Connect,因此可以使用這些服務的應用程序播放音樂,并支持Roon Ready。目前BluOS可支持的流媒體服務非常廣泛,包括亞馬遜高清音樂、Tidal Max、Deezer、Qobuz、QPlay等等和TuneIn電臺、iHeartRadio、Calm電臺和天堂電臺。
背面接口方面,M10 V3與第二代很接近,除了輸入、前級輸出和2×超低音輸出外,新增了MM唱頭放大輸入和接地。數字部分依然包含同軸和HDMI接口,滿足各種數字輸入的接入需求。如果用戶日常已聆聽音樂的主場景在客廳,選擇NAD M10 V3流媒體放大器將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其不僅簡單易用,通過它組成的系統也相當精簡。而除了高端、高素質的音樂享受,M10 V3還可一并控制各種家庭系統,例如照明、窗簾、暖通空調和安防等等。
The post 再次升級,NAD M10 V3流媒體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非一般的模擬聲享受,My Sonic Lab 全新旗艦Signature DiamondMC唱頭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眾所周知,理想的黑膠唱頭應具備高輸出和極低的內阻,對于MC動圈唱頭來說更是如此,而這也成為了世界各大Hi-End廠家努力鉆研的方向,而日本知名的黑膠唱頭品牌My Sonic Lab從2003年開始就一直為這個目標不斷奮進,并為高端模擬音源市場輸出了眾多豐富的發燒級唱頭產品。
一輩子專注于一件事
My Sonic Lab由Yoshio Matsudaira松平吉男先先生于2004年創立,定義了品牌目標是追求并開發最理想的黑膠唱頭,而松平吉男就是該品牌的靈魂。跟很多日本小作坊企業一樣,My Sonic Lab專注于黑膠唱頭的探索和開發,并一直視高輸出和低內阻唱頭為開發目標,同時松平吉男把自己大半輩子在黑膠唱頭和模擬領域的技術和知識全面貫注。
而關于靈魂人物的松平吉男先生,可能國內了解他的燒友不算多。但他在模擬領域和唱頭設計開發上有著漫長的履歷以及功底,是一位備受推崇的高性能黑膠唱頭設計大師,他甚至為眾多知名的音響廠家定制和設計過唱頭產品,當中包括Koetsu、Air Tight、Miyabi、Luxman、Supex和Audio Craft等。而他獨特的SH-μX高磁通量/高磁導率物料成為過去五十年黑膠唱頭設計中為數不多的真正突破之一,也就是說,只有通過SH-μX物料,才有可能實現MC唱頭前所未有的性能水平,達到最低的內部阻抗及最高輸出的目標。
1958年,松平吉男受雇于一間Tokyo Sound株式會社小型企業,負責單聲道唱頭及油壓式單點唱臂開發,從此成為他音響事業的開始。而當時的有關制作和產品主要供應電臺及廣播之用。隨著動圈唱頭及立體聲于1963年誕生,松平吉男也轉投到另一機構以研發電吉他和黑膠為主的有關產品。
到70年代,日本音響工業已達到盛勢蓬勃時刻,當時發展紅火的先鋒,山水和建伍等廠家都紛紛須要大量的OEM廠及研發商協助,而松平也因此將工作轉移到此類研發機構,繼續他一直喜愛的黑膠產品開發工作。直至到1979年他以自由職業的身份,幫Koestu光悅珠式會社設計唱頭及進行一系列如硼制針桿、沙粒狀磁粉作磁芯等新物料開發和應用研究。
1981年,松平加入另一著名黑膠制品公司Audio Craft,并設計出AC-01動圈唱頭、AC-3300及4400唱臂、AR-110/110L兩款唱盤、唱放以及唱臂線等黑膠產品。而最令松平先生感動的制作可說是AC-03唱頭和他一直懷念的PE-6000簽名版唱頭放大器。隨著CD光盤及其后一系列的數碼軟硬件面世,并逐漸成為音響市場的主流,但是像松平吉男等熱衷于黑膠的愛好者卻沒有放棄,因為這類型的數碼音源短時間內無法代替黑膠特有的模擬音質,模擬黑膠依然有著眾多的市場擁躉,所以到現在黑膠仍然有其生存價值。
火候已到,成立品牌
而到千禧年來臨,松平看準機會,結合自已多年累積的經驗及取得特別物料廠方的支持下,正式創立My Sonic Lab品牌,并探索和研發他一直要求唱頭設計須解決的物理難題——低內阻及高輸出技術。第一件Eminent“顯赫”系列唱頭成為日本首枚輸出達0.5mV但內阻只有1.8Ω的MC動圈唱頭。Eminent的出現,立刻受到日本音響界的高度關注,翌年于日本權威雜志Stereo Sound獲得最高殊榮的Grand Prix大獎。兩年后,松平設計出更高級別的Hyper Eminent唱頭,成為“顯赫”系列之等二號乘員。接著更有Stage 302升壓牛和Eminent Mono唱頭等產品的出現,令My Sonic Lab的名氣短短幾年間不斷提升,享譽全球!
2008年中,松平再次突破制作唱頭物理極限,設計出“顯赫”系列中頂級之作Ultra Eminent Bc唱頭,成為現時全世界唯一內阻只有0.6Ω且輸出擁有0.3mV的MC動圈唱頭,而且獲得多本音響雜志的推薦和獎項。到2009年現身的Stage 1030升壓牛,更令Ultra Eminent唱頭獲得前所未有的完美配搭,高保真的My Sonic Lab黑膠音色,再一次受各界的肯定和愛戴。
SH-μX物料的誕生
說起SH-μX物料的誕生確實是“低內阻和高輸出”發展下的必然產物。如果通過常規的磁鐵和線圈電磁作用的原理來實現電聲轉換時,“低內阻和高輸出”只能通過線圈的繞線減少,但這樣的話唱頭的輸出卻相對降低,顯然這是一對矛盾。如果唱頭要實現獲得更低的內阻,減少繞線圈數或換用更幼細的導線也是無法解決這種矛盾。而突破口則需要更換另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來替代傳統的線芯結構或物料。
針對這種情況,在技術界最為人矚目的是通過磁性合金物料來代替傳統的磁鐵,但松平認為這種發明仍為能徹底解決問題。盡管這類合金能產生高密度磁通量,問題仍在于磁性飽和及磁芯滲透性不足。唱頭一般使用延展性強的鐵材或者是內含78%鎳透磁合金作磁芯,但兩者卻擁有上述的先天性缺點,而且在交流電磁場工作時,容易產生失真。在這摸不著頭的情況下,松平某一天拜訪一位尊門研發磁芯來制作MC升壓牛廠商的朋友,發現了一種能實現他20年來的設計夢想——通過SH-μX物料制作唱頭磁芯。
通過該專利廠商供應的SH-μX物料,使My Sonic Lab研制高出兩倍磁通量和三倍強滲透性的透磁合金。隨著松平掌握了調節SH-μX制成的磁芯繞線圈數量,并改善了相位飄移和降低了磁性失真,令聲音更具瞬變特征和杜絕了嚴酷的噪頻。得益于SH-μX物料的應用,令My Sonic Lab唱頭擁有能量充沛、清楚自然、高低頻伸延感強的聽感,即使在大聲壓下都不會產生削波的情況,保證音質的高質量。
全新旗艦杰作登場
從網站可以看到,My Sonic Lab唱頭目前旗下唱頭一共5款,而加上本文介紹的最新旗艦Signature Diamond MC唱頭,則共有6款唱頭產品。除旗艦外,由高至低包括Signature Platinum、Signature Gold、Ultra Eminent EX、Hyper Eminent EX和Eminent Ex。當然還有SH-1rh唱頭快拆蓋板。
旗艦Signature Diamond MC唱頭同樣基于Eminent系列技術基礎而開發,其指標達到廠商MC唱頭在聲學實驗室測量的更低阻抗和更高能量輸出的目標。而且當中應用了核心材料SH-μX(具備Hi-Bs和Hi-ui特性),讓這顆旗艦唱頭獲得目前超低阻抗和高能量輸出的效果。其中Hi-Bs意味著高磁飽和(Bs=1.5特斯拉),實現了高能量輸出和寬動態范圍,而Hi-ui是高初始相對磁導率(ui=100000),實現了低磁失真和出色的瞬態響應及低信噪比。
旗艦Signature Diamond MC唱頭的基座采用鈦,并以金離子電鍍,唱頭主體為A5056(鍍銠),外觀上明顯有別于其他型號。唱頭的循跡力使用標準是1.9-2.2g(以2.0g為中心),但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唱盤和唱臂進行調整。針桿是錐形空心管鉆石針桿,針尖是Semi-Line半線觸點(長短直徑為3μmx長直徑為30μm),這確保了它沿著黑膠唱片坑槽平順運動。另外,在精美的唱頭包裝中,也附贈了一張日文的Stage 1030和302升壓牛信號放大說明,相信也是這款旗艦新品唱頭的理想搭配。
與之搭配的唱臂選用上,My Sonic Lab建議使用結構堅固,設計正統,所有部件接觸都非??煽康某?,而不是具有復雜機制和特殊材料的唱臂。另外,對于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唱臂可能具有獨特的聲音特性,因此根據MC唱頭頻寬的平衡再現可能不一定匹配。另外,針對唱頭蓋板,同樣建議使用平衡且接觸可靠的產品,不要過輕也不要太重,使用傳統材料而非特殊材料,因此我們建議用戶選擇內部阻抗較低的唱臂產品。而黑膠唱盤的選擇上,廠家建議使用盡量少受電機馬達振動干擾的產品,同時對外界也有足夠好的震動隔離。
真實、自然的模擬之聲再現
音源是德國盤王JR Transrotor旗艦Metropolis FMD黑膠唱盤,搭配Reed 5T激光校正唱臂,放大環節包括Dan D‘Agostino Momentum Phonostage唱頭放大器、Dan D‘Agostino Momentum C2前級和M400 MxV單聲道后級,驅動Magico S3 2023音箱(沒有搭配低音炮)。
在播放DECCA出品的鄭京和演奏柴可夫斯基和孟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在全套系統的演繹下,小提琴淳樸真實的聲音韻味全面施展,Signature Diamond MC唱頭把小提琴纖細輕柔的音質準確再現,音樂感濃厚,線條流暢,樂器音源的結像非常清晰,錄音現場栩栩如生還原了出來。
接著播放兩張流行男聲,首先是呂方的《聽不到的說話》,在Signature Diamond MC唱頭的還原下,我發現該唱頭有著非常高的人聲辨識度,呂方的聲音特質準確把握,同時對人聲情感的還原準確到位地釋放了出來。其中最讓我深刻的是,人聲沒有過分凸出,相反與伴奏和樂器都形成很好的還原比例,系統展現出很好的平衡度和全頻性表現。
接續播放張學友《相愛》專輯,在Signature Diamond MC唱頭的還原下,同樣展現出非常準確的人聲辨識度,把張學友的聲音特質準確再現。很多朋友會認為這些舊版的流行黑膠錄音并非以發燒方式制作,但通過現場發燒的系統和設備,能讓我輕松感受到當年模擬錄音所追求的模擬感和審美性。學友的聲音非常干凈,得益于系統的分析力,人聲非常清晰準確,同時展現模擬的飽滿感和“肉感”,讓你聽到舊錄音從未聽到過的細節及信息。
The post 非一般的模擬聲享受,My Sonic Lab 全新旗艦Signature DiamondMC唱頭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以科學成就真實,Audionet Mach前級放大器、Schr?dinger單聲道后級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很早前我社就向大家提過Audionet革命性旗艦Ultimate(科學家)系列的Stern前級和Heisenberg單聲道后級放大器,這兩款產品定位該系列的旗艦之作,其中Stern前級還具備“橫版”和“豎版”機型可選。當中應用了全新開發的革新性技術以及“懸浮面板設計”,讓大家體現到無與倫比的音響特性。隨后,Audionet在這些先進技術的前提下,再度推出次旗艦產品Mach前級和Schr?dinger單聲道后級放大器,產品規模跟上述的基本一致,也沿襲了一貫的外觀設計語言,這套前后級放大器系統在上一年的廣州音展上也有演示,而本次它們正式到臨我社。
精準性和可靠性的杰作
德國Audionet品牌成立于1994年,公司成立之初位于德國北部的工業重鎮Bochum波鴻。Audionet屬于當地魯爾大學的Idektron醫學研發公司旗下獨立運營的子品牌,Idektron公司是專門從事醫療測量工程,Audionet通過醫療領域高精尖技術來設計音響,同時將高要求的測量技術應用到Hi-End音響產品上。在2018年,Audionet團隊技術顧問Stefan Schwehr先生轉任為品牌CEO,并帶領Audionet向新的方向全面發展,推出Ultimate(科學家)系列及旗艦產品,而在2024年品牌30周年之際,該系列再度補充本次介紹的次旗艦成員。
Ultimate(科學家)系列外觀幾乎進行了全面的轉變,與以往“方正鐵盒子”的設計有了明顯的變化,據說這些都是源自邀請了設計大師Hartmut Esslinger先生親自操刀,他原本也是蘋果的御用設計師,和Steve Jobs合作了數十年之久。而如今這位知名的設計大師愿意為Audionet進行產品設計,你可能懷疑任何一家音響小公司都無法支付如此高昂的設計費,但其中能讓Hartmut Esslinger先生為Audionet免費設計,更源于他看到了Audionet公司25人團隊的熱情和執著,或許也讓他看到當年蘋果團隊的影子。
Hartmut Esslinger先生對Audionet的設計大部分是鉛筆手繪稿,完成之后會交由Audionet工程師以CAD繪制,樣品制作完成再送回給他審視。而事實上,有很多Audionet的設計都可以看到Hartmut Esslinger先生的執著和堅持。
不管產品從設計到成品,其實每一個細節Audionet都基本親力親為,除了個別元件如變壓器和電容等需要特別訂制外,廠家也有能力進行SMD貼片工藝,機箱也自行生產,務求每一個環節都能監測把關,實現最好的品控,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聲音還原。
次旗艦前級放大器
本次介紹的Mach前級放大器屬于Ultimate(科學家)系列的老二,外觀上沿襲了Stern前級的設計語言,作為次旗艦之作融合了該系列的設計特點和功能,并延續了Audionet音質的基因,包括專利的“懸浮面板設計”等。
Mach前級放大器的所有電路和設備設計都經過磁性和電容優化,機器內部和機箱均不使用任何帶磁性的材料。上述提到機箱的“懸浮面板設計”,其能最大程度抵抗微音效應和溫度變化帶來的不穩定性,浮動面板則通過鋁框架上的墊片實現優化共振。
Mach內部采用雙單聲道電路布局和電源設計,雙聲道模塊兩側相等布局,能最大限度確保信號通道的分離,而輸入和輸出部分以及音量控制均采用增強型,獨立的Audionet運算放大器模塊,其來自旗艦Stern前級。同時使用最新的云母電容。關于Audionet運算放大器,其屬于品牌自主設計的技術,這源于其對市面常見的運算放大器在音質上無法滿意。Audionet的每一個運算放大器由至少86個元件和組件構成,其電路設計實現了高達1GHz的增益帶寬積,從而帶來卓越的聲音表現。而音量控制則采用雙滾珠軸承軸設計,配有磁性齒輪和光學傳感器,音量通過電子開關和實時線性化精密電阻網絡進行控制。
Mach實現了完全的DC耦合,內部優化的設計令信號路徑最短,電容和線圈不使用降低音質的制品。主電源電容為22,000μF,并優化設計以實現極低的阻抗,采用絲介電材料,而總電容為176,000μF。
Mach擁有非常先進的監測和控制系統,配有獨立電源監控,管理所有功能,并通過屏幕向用戶反饋,而設備管理也是Audionet一貫的強項,例如電源相位檢測功能,如果你家里供電反相,器材會立馬提示。除此之外,Mach還具備Audionet Link專屬的遠程開關控制,令Audionet器材之間獲得聯控。
背面信號輸入接口包括1組XLR和5組RCA,輸出接口包括2組XLR和3組RCA。同時配備接地端子,便于所有需要接地的器材進行連接,而且以前級為接地核心也會帶來理想的效果。而且每一個輸入可以自定義名稱,每個輸入的音量可獨立調節,互不影響。
Schr?dinger單聲道后級放大器
次旗艦的Schr?dinger在尺寸上更像小號的Heisenberg,但依然沿襲了相應的技術和外觀設計語言。功率方面在8Ω負載時為400W,4Ω時為750W,2Ω時為1200W,對于現代家居座地箱來說非常足夠了。值得一提的是,Schr?dinger的核心設計靈感來自“薛定諤的貓”這一量子物理學概念,象征這音樂體驗中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Schr?dinger內部和箱體材料均采用非磁性材料以及采用“懸浮面板設計”。作為單聲道后級,Schr?dinger更重視散熱的特點,電路板采用Air Flow Design空氣流動設計,確保最佳的散熱效果和穩定的靜態電流,而所有模擬電路均通過光耦合器進行電氣隔離。并應用了Audionet特色的ULA(Ultra Linear Amplifier)超線性放大技術,用于實時線性化失真。而這種技術也是Audionet一貫的特色技術,其最初是為醫學工程設計,能夠實現測量雪上的極限結果,即使在極端負載或高壓環境下,信號失真幾乎不可察覺。另外,其高回波損耗確保即便是嚴苛的音箱也能在其極限范圍內獲得理想的重播體驗。而針對信號傳輸,同樣實現完全的直流耦合,使用無音質衰減的電容和線圈,并實現最短的信號路徑。
電源對于音響來說至關重要,Schr?dinger分別使用了多只電源變壓器,例如兩個獨立電源用于設備控制和零交越檢測/監控,兩個封裝且解耦的50VA環形變壓器用于輸入與驅動級,兩個封裝且解耦的1200VA環形變壓器用于功率級,確保供電的獨立性。Schr?dinger內部使用總量達到160,000μF的低阻電容,為瞬態供電提供更多的電能供應。
背面接口包括RCA和XLR各一輸入,喇叭端子有兩組,便于雙線分音的使用。作為后級放大器,Schr?dinger更需要檢測和保護電路,當中配備了獨立的電源,對高頻、直流以及電流過載過熱進行檢測,如突發情況機器通過保護電路進行保護。
分析力出眾,中頻如無隔膜
現場搭配的是Perlisten(佰儷聲)S4b書架式音箱,在播放蔡琴經典專輯《遇見》SACD,前后級系統展現出透明、準確和無染的特點,蔡琴的聲音得益于前后級出色的分析力,令人聲表現如無隔膜,歌者哼唱的鼻腔共鳴和換氣聲響,在系統重得到清晰準確反映,與伴奏一起融化到空氣中,把人聲情感的特質得到十足的還原。正如某評論家所言,不論你音源使用的是SACD、CD還是黑膠唱盤,Audionet都會把錄音最真摯的一面提供給用戶。而在播放男聲張學友《愛與交響曲》,這套前后級對人聲擁有非常高的辨識度,聲音不單薄,也不過于厚暖,相反把展現出德式中性且無偏頗的審美特色,能展現出大型監聽系統的風范。
速度飛快,動態驚人
隨后播放更大動態的《鬼太鼓疾走》,該前后級系統把鼓樂演奏時各種微細動態等都清晰還原,不會被大動態和高聲壓所掩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ach前級的音量調節可以做到非常精準的步進且失真很低,各種場面當中的細節,例如表演者腳踏舞臺的聲音,高強度運動的呼吸聲以及遠方的笛子伴奏等,在本次前后級和搭配系統上都全面展現,高頻的上延和低頻的下探都令人驚嘆!而在眾鼓齊鳴的高潮片段,該前后級把龐大的動態、低頻的能量和沖擊力全面釋放,低頻的下潛讓我得到深刻的體驗,速度飛快,干凈利索。再現真實的聲音還原和表現。
最后播放《Touch Yello(Deluxe Edition)》專輯,這套系統不論分析力,速度以及微動態上都堪稱一流,不但控制力驚人,大動態下細節依然展現。放大器除了控制力和功率外,底噪表現至關重要,同時這點在聽感上也得到明顯表現,例如專輯中對底噪水平控制已經十分出色,而我發現本次前后級系統的還原放大上更加突出。各種音像玲瓏再現,呈現多層次的浮凸感,各種復雜元素不斷交織下整體發揮同樣十拿九穩。同時龐大的音場還原下并沒有被壓縮的嫌疑,相反音場非常開闊,塑造的空間非常龐大,聽感上非常刺激過癮。
總結
The post 以科學成就真實,Audionet Mach前級放大器、Schr?dinger單聲道后級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