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st 聽覺革新,聲臨其境 Hi-Res品質覆蓋流媒體服務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聽覺革新,聲臨其境 Hi-Res品質覆蓋流媒體服務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
1、光線照明
總有一些時刻,你會想要認真享受一些內容并完全投入其中,這時候一定要留意房間里的亮度,因為這可能對你的觀看體驗造成負面影響。
光線照明小貼士和小竅門:
·????????如果你想真正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中,一定要讓房間盡可能地暗下來。可以使用窗簾遮擋自然光線,關掉所有室內燈。
·????????不要將電視機放在窗戶旁邊。
·????????確保自己的所有設備——WIFI路由器、智能音箱、空調和恒溫器等——不會無意中反射多余的光線到電視屏幕。
o?? 查看這些光源是否在自己視野范圍內,如果是的話,就需要關掉這些設備,因為它們特別會分散人的注意力。
2、定制化電視輸入信號配置文件
不論你是急著參加電話會議,還是正在做飯,你都可以通過定制輸入信號源,來簡化孩子或長輩獲取娛樂內容的方式,特別是當你的電視機連接了多個設備的時候。
電視信號源定制化小貼士和小竅門:
·????????大多數電視機都支持用戶對每個輸入信號源進行命名,例如——“某某的游戲機”“有線電視機頂盒”“互聯網電視”或“藍光播放器”等等。
·????????另一個簡單的小貼示是針對多個家庭成員使用同一個網絡視頻服務賬號的情況,每個家庭成員可以根據對內容的不同喜好選擇相關的頻道專區——例如“少兒模式”“長輩模式”等等——讓他們能夠輕松找到自己喜歡看的內容,其他家庭成員則可以能夠專注于其他重要的事情。
3、距離很重要
不論是追劇看節目,還是通過電視與親朋好友視頻通話,電視機與沙發之間的距離對于觀看體驗都很重要。如果電視機離你太遠,你所看到的影像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畫質看起來不會那么清晰分明。細節決定一切,所以在家看電視和在電影院不一樣,距離近=效果好。J
一旦沙發與電視機之間的距離超過三個圖像高度**,你所看到的影像就會開始失去細節。如果看的是4K的電影或劇集,這個距離還要再近一些。
**圖像高度就是電視屏幕頂部到底部之間的距離。
4、如何在家獲得優質聲音又不用擔心影響其他家庭成員
考慮到很多家庭都需要兼顧工作、網課及觀看電視的時間,電視機或聲音系統的擺放將對聲音體驗——以及家庭和諧——產生重要影響。
優秀音質小貼士和小竅門:
·????????確保自己的電視機放置在一個臺面(如桌面)上或上方,以便確保聲音能夠傳遍整個房間。
o?? 近幾年新上市的大多數電視機的揚聲器都在面板背后并向下發聲。如果電視機下方沒有臺面幫助反射聲音的話,音質將大打折扣。
·????????如果你的房間回聲太大,可以考慮鋪一塊地毯或在墻上掛一件藝術品。這有助于吸收聲音。
·????????如果你用的是條形音箱(soundbar),一定要將條形音箱懸掛或放在電視柜邊緣,而不是與墻壁齊平——這樣的話,聲音將能夠向外反射到房間中,而不是反彈到電視機上。
·????????不知道低音炮應該放在什么地方?低音炮是全向的,也就是說它能夠讓聲音在整個房間里回蕩。因此,你可以把低音炮放在任何地方——不過不要靠墻或靠近會格格作響的物品旁邊(你的另一半和鄰居提前謝謝你)。
5、電視機觀看模式
就像你很少對在社交媒體發布的每個照片都使用相同的濾鏡一樣,享受不同類型的電視內容時你也不想千篇一律地使用相同的觀看模式。因此,當你從《歌手》等音樂類綜藝調到《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經典大片再調到體育經典節目時,你可以個性化定制自己的觀看模式,從而獲得更好的觀看體驗。
觀看模式設置小貼士和小竅門(大多數電視機都包含這些常見的設置):
·????????影院或電影模式——適用于希望獲得更純粹畫質的用戶
·????????鮮艷模式——提高飽和度和亮度,但同時可能讓圖像失去細節
·????????運動模式——優化直播賽事和其他形式的現場娛樂效果
·????????標準模式——這個模式在以上所有模式之間尋求平衡
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很多電視機都包含一個“游戲模式”。這實際上會關閉電視機內的某些功能,加速內部處理,從而減少潛在的延遲,讓游戲玩家獲得額外的優勢。
#專業小貼士:在每種模式下至少停留15-30分鐘,以便讓你自己適應,然后再做決定。
]]>The post AV和Hi-Fi空間的聲學驗收有哪些國家和國際標準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因為精力和時間有限,所以目前能找到的具備國家和國際效力的標準就這些,歡迎大家討論和補充!
The post AV和Hi-Fi空間的聲學驗收有哪些國家和國際標準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aptX adaptive技術提升無線耳機體驗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aptX adaptive技術提升無線耳機體驗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NFC功能,讓匹配更方便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由于索尼是NFC技術研發的一員,因此,本次我們就以索尼耳機為例講解一下耳機NFC的連接過程。以索尼MDR-1000X耳機為例,它支持NFC功能連接智能手機,整個過程非常簡單,首先打開智能手機的NFC以及藍牙功能。將MDR-1000X耳機左側的“N”標記與手機相接觸,直到您的手機出現彈窗之類的反應。之后按照屏幕說明完成配對和連接。當耳機與智能手機連接時,MDR-1000X左側的藍色指示燈開始緩慢閃爍,使用者會聽見語音指導“藍牙連接”,即可連接成功。倘若想要斷開連接,則使用智能手機再次觸碰耳機的“N”標記即可。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么不直接用藍牙連接?NFC是與藍牙相類似的一種通信方式。如果手機帶有NFC功能,可以省略了藍牙的配對步驟,使用的時候,還是通過藍牙傳輸數據的。不過NFC匹配的精準度更高,而且不會因為附近人多的時候搜索到多個藍牙設備,連接更為簡單,因此,NFC技術的實用程度還是相當高的。
NFC是基于免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RFID一樣,近場通信信息也是通過頻譜中無線頻率部分的電磁感應耦合方式傳遞,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近場通信的傳輸范圍比RFID小,RFID的傳輸范圍可以達到0~1m,但由于近場通信采取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相對于RFID來說近場通信具有成本低、帶寬高、能耗低等特點。
近場通信的技術原理非常簡單,它可以通過主動與被動兩種模式交換數據。在被動模式下,啟動近場通信的設備,也稱為發起設備(主設備),在整個通信過程中提供射頻場(RF-field)。它可以選擇106 kbps、212 kbps或424 kbps其中一種傳輸速度,將數據發送到另一臺設備。另一臺設備稱為目標設備(從設備),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制技術,以相同的速度將數據傳回發起設備。而在主動模式下,發起設備和目標設備都要產生自己的射頻場,以進行通信。
從該技術的特征上我們就很容易得出結論:近場通信的傳輸距離極短,建立連接速度快。因此近場通信技術通常作為芯片內置在設備中,或者整合在手機的SIM卡或microSD卡中,當設備進行應用時,通過簡單的碰一碰即可以建立連接。例如在用于門禁管制或檢票之類的應用時,用戶只需將儲存有票證或門禁代碼的設備靠近閱讀器即可;在移動付費之類的應用中,用戶將設備靠近后,輸入密碼確認交易,或者接受交易即可;在數據傳輸時,用戶將兩臺支持近場通信的設備靠近,即可建立連接,進行下載音樂、交換圖像或同步處理通信錄等操作。
The post NFC功能,讓匹配更方便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手機等移動設備遙控Onkyo功放操作教程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Onkyo Controller是一款Onkyo官方推出的遙控軟件,用戶通過Android或iOS移動設備能輕松操控支持網絡的Onkyo產品。同時它直觀友好的用戶操作界面,可讓用戶盡享豐富音頻內容帶來的娛樂體驗。
該應用程序不但支持通常的遙控功能(播放/停止,音量控制等),還支持多房間特性,允許在單個房間或多房間播放不同的音樂。
功放設置
AV Receiver
Step. 1 – 注意事項
將「固件升級」-「升級提醒」的“啟動”改為“禁止”,避免因使用網絡而造成設置、使用功放的中途自動網絡固件升級(PS:如網絡不穩定,容易升級失敗)
Step. 2 – 連接網絡
進入功放「設定」菜單,選擇「網絡」選項
Step. 3 – 連接網絡
將「Wi-Fi」調為“開”;將「Wi-Fi Setup」調為“Start”;點擊「SSID」,選擇可使用的Wi-Fi連網
手機設置
Handphone
Step. 1 – 下載App
①至Onkyo官網https://dwz.cn/nNjKCh9i下載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跳轉)
②iOS設備可直接至蘋果App Store
下載Onkyo Controller App
Step. 2 – Wi-Fi連接
① 移動設備與功放
連接同一Wi-Fi網絡
② 打開App
Onkyo Controller
Step. 3 – 初始界面
如果無需啟用2/3區功能,則直接點擊“完成”即可;若需啟用2/3區功能,需先打開對應按鍵,再點擊“完成”
藍框中的紅黑接口分別連接至ZONE 2 / 3的喇叭(最下方一排的紅白接口的ZONE 2 / 3可連接后級或迷你機、回音壁等設備)
Step. 4 – App主界面
①(INPUT選項卡)
HDMI對應的通道界面
②(NET選項卡)
手機無線傳輸界面
Step. 5 – 多區使用
主區
2區
3區
點擊下面一排正方形小窗口進行切換即可操作2/3區
Step. 6 – 多區通道操作
① 點擊“設備待機中”
即可顯示右側頁面
② 其余操作與
主區操作相同
其他設置
Others
No. 1 – 設置菜單
① 點擊主區界面左上角控件
② 可在彈出菜單進行設置
No. 2 – 裝備設置
① 點擊主區界面設置菜單的
“裝備設置”即可進行設置
② 如未在首頁開啟2/3區,可在此頁面操作;同時可開啟或關閉網絡待機
No. 3 – 聲音設置
① 點擊主區界面設置菜單的
“調整聲音”
② 在該界面設置聆聽模式、
聲調及揚聲器電平
No. 4 – 遙控
① 點擊主區界面
設置菜單的“遙控”
② 可在該界面用方向、確認、返回鍵遙控功放,并調出快捷、設置菜單等
無需遙控器,移動設備在手
即可隨時享受全屋音樂
The post 手機等移動設備遙控Onkyo功放操作教程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聽音樂該用書架箱還是落地箱?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大是大非:書架PK落地,單維優勢,多維迷離。先來直觀的對比,第一部分書架箱官方所標的頻率范圍下限為45Hz,沒有提供平直正負3dB的頻率下限。播放黎允文《五虎封將》皇帝位錄音。第二部分為我在聽音室所錄音箱官方頻響正負3dB下潛30Hz,聽音室實測正負5dB下潛20Hz的大落地,黎允文《五虎封將》SonyD100皇帝位錄音。主觀聽感的討論難以盡錄,我們現在來進行聲學的物理學分析:
第一步:先分析超低頻在小空間聲學的物理特性
先引用國際聲學專家哈曼Floyd著作中的聲學原理:在時域內,共震和其它共振近似,也有Q值,反映整個系統中的聲學阻尼或摩擦力衰減。高Q值的共振具有較小的衰減:它們表現出較窄的頻帶的銳利曲線峰,在時域范圍內則會產生延續的的拖尾音。一只底鼓應該發出結實的爆棚低音,但如果是在一間有不良共振的房間內,在共振的頻率上,快速的連續敲擊可能會演變成持續的模糊的轟鳴。在房間內、房間的邊界、房間內的陳設以及聲學結構當中,所采用的吸聲量越大, 共振的Q 值就越低。低Q 值的共振是由于系統的損耗導致的。在頻域曲線申會產生較寬范圍的提升,和短得多的、受到抑制的拖尾音。抑制共振是一件好事情,但我們將會看到,用被動聲學方式抑制房間內的低頻共振是難度很高的。幸好,我們還可以利用電子和電聲學手段來幫助消除不必要的聲音。內部機制決定了共振的外部表現,當聲音在兩個或更多房間邊界之間傳播,并產生了完全的相長干涉時,就會產生我們熟知的駐波( standing waves )現象。這種現象存在于所有的共振頻率上,并且可以通過測量房間邊界范圍內各點的聲音強度變化檢查出來。那些由高Q 值共振引起的尖峰和低谷都是比較銳利和窄的。而低Q 值共振則會產生相對平緩的聲級變化。這些都會導致我們在小房間內,不同位置座位的低頻品質的不罔,有時這種不同甚至十分驚人。
簡單歸納的意思就是,小空間的聲學處理(一切家裝都是不以聲學處理為目的的聲學處理),會不同程度的影響超低頻能量的消散速度,會讓原本的空間共震駐波結點導致的大峰大谷變得平緩,嗡聲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減短(聲音更平衡,更干凈,染色更少)。
以具體的測量量化數據分析來說,這是我所錄音空間的低頻衰減時間時域瀑布圖,能量消散最慢的點34Hz經過300毫秒從92dB衰減到63dB,衰減量約29dB。
第二步:分析電聲對于低頻回放控制的影響
頻率越低,要達到與中高頻相同的聲壓,所需求的功放驅動力是要高太多太多(低音炮我們玩的經點是持續功率千瓦,峰3千瓦以上的陣列),有些常識的都知道,功放不只要驅動喇叭運動碰撞空氣發聲,同時在此頻率信號結束時,還要提供近似將此頻率短路的反相電流以阻止喇叭繼續震動的阻尼,不然喇叭就會一直像彈簧一下作阻尼震蕩下去,慢慢靜止,那必然聲音不可能干凈,所以超低頻的另外一個方面還有一個電聲學的時域時間,就是功放控制喇叭在一個頻率信號結束后還會持續蕩多長的時間。蕩得越久,聲音越糊,瞬態越差。
分析完這些原理后,再來討論,為什么要用書架箱?1、小空間建筑聲學的角度,書架箱原生頻率下潛差,很多空間都會出在4-6米的對立面(嚴重一階駐波頻率為28Hz到43Hz),以剛的書架箱為例,官方標稱頻率下限為45Hz,這樣一來,箱子根本就發不出45Hz以下的超低頻,也就不存在激發空間導致的駐波問題,出現嚴重嗡聲的負面染色。2、電聲角度,因為缺乏極低頻回放能力,所以功放的負荷也比較輕,控制起來更為容易。
然后再來分析為什么所以頂級旗艦都是超大型系統,有些帶配有分體炮,基本上都保障原生下潛正負3dB平直至少低于30Hz以下?接下來我分享兩位不同的,與音頻工作相關的朋友的數據證明:一位是群里的發燒友,用Adobe專業錄音軟件對《粉墨是夢》的其中一首音頻作了頻率對數分析),可以明確看出,20Hz以下依然有可觀的信息量。頻率對數對比原音樂(藍色線),網易云音樂(紅色線)及我所在皇帝位用Sony D100錄音響回放的音頻(綠色線)。
另外一位朋友,也是用專業錄音軟件直接分析的《矜持》在低頻最重的那一瞬間的頻譜:依然可以看到20Hz以下有可觀的信息量。
所以音箱原生正負3dB平直下潛是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幅度的保障音樂本身中的低頻信息量的完整回放,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上面所分析的在建聲和電聲上面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負面染色。所以單維度的看落地箱在音樂回放上,肯定頻段更寬,有碾壓性優勢,但是再結合上空間聲學和功放控制這兩個多維度的問題疊加后,就變得很不確定,迷離起來了。
文:楊迎春
The post 聽音樂該用書架箱還是落地箱?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線材有無用?武裝到牙齒的聽音室了解一下(下)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接上期介紹,本期我們繼續和大家探討線材在聽音室系統中的作用。上次文章末段,我們介紹了部分工程聲學的數據,本文將帶來后續的數據:
第七項,低頻響應
目前能找到的最新的國際標準為ISO 2969-2015,這個是電影院標準;(從標準中可以看出,影片制作也越來越變態,5HZ都做進去了)4.3現代音軌上低頻效果聲道的帶寬從5 Hz擴展到120赫茲。 從大約25Hz到120Hz需要線性重低音揚聲器響應。該120赫茲音軌切斷非常陡峭,因此合適的低音揚聲器需要上面幾乎沒有響應125赫茲。 有關低音炮調節的信息,請參閱ISO 22234:2005。
許多房間在低頻效應通道內具有一個或多個主要共振頻率帶寬。 如果沒有阻尼,這可能導致每次特征性的低頻“振鈴”音軌包含低頻信息。 大多數影院處理器至少有一個用于低音炮帶通的參量均衡器。 調整后,之間的反應25 Hz和120 Hz應平坦至±3 dB。
三炮擺位見模擬圖:
吻合國際聲學專家哈曼Floyd老爺子著作中的聲學原理:
在時域內,共震和其它共振近似,也有Q值,反映整個系統中的聲學阻尼或摩擦力衰減。高Q值的共振具有較小的衰減:它們表現出較窄的頻帶的銳利曲線峰,在時域范圍內則會產生延續的的拖尾音。一只底鼓應該發出結實的爆棚低音,但如果是在一間有不良共振的房間內,在共振的頻率上,快速的連續敲擊可能會演變成持續的模糊的轟鳴。在房間內、房間的邊界、房間內的陳設以及聲學結構當中,所采用的吸聲量越大, 共振的Q 值就越低。低Q 值的共振是由于系統的損耗導致的。
在頻域曲線申會產生較寬范圍的提升,和短得多的、受到抑制的拖尾音。抑制共振是一件好事情,但我們將會看到,用被動聲學方式抑制房間內的低頻共振是難度很高的。幸好,我們還可以利用電子和電聲學手段來幫助消除不必要的聲音。內部機制決定了共振的外部表現,當聲音在兩個或更多房間邊界之間傳播,并產生了完全的相長干涉時,就會產生我們熟知的駐波( standing waves )現象。這種現象存在于所有的共振頻率上,并且可以通過測量房間邊界范圍內各點的聲音強度變化檢查出來。那些由高Q 值共振引起的尖峰和低谷都是比較銳利和窄的。而低Q 值共振則會產生相對平緩的聲級變化。這些都會導致我們在小房間內,不同位置座位的低頻品質的不罔,有時這種不同甚至十分驚人。
第八項:房間大小和構造
客觀指標也發完了,主觀部分開始就發了,整個空間能搞的東西都搞上了,算是武裝到了牙齒。現場的聽感來說,背景極黑,所以一直以來使用的音量極小,但動態對比度卻很大很明顯的感覺到動態落差。
因為一開始就說了線材,所以后面我要再舉證一組對比,都知道我的原則,不得談無法舉證的東西,所以下面一組對比,將是對線材是否有使用的一個真實舉證,并且就是昨天才完成的。6月26把箱子從大Q(Quested HD210),換成了XTZ 瓦片旗艦,群友對比聽出“現在你放的這個1分鐘左右開始大提琴,瓦片大提琴的粘稠質感全無,琴體共鳴也是更差,比Q箱差距巨大”。 這位發燒友一直對發燒線材故意染色,給玩家制造一種一換上去一下就立竿見影,變化明顯(不一定是提升明顯)的感覺,凸顯一部分,弱化一部分線材比較憤概,這也是線材在行內最慣用的伎倆,所以現在用高端錄音室線材。同時另外一位群友,直接用錄音軟件對此首音樂的原文件、云音樂、和我錄的音頻作了全頻的頻率對數分析,除了云音樂是壓縮的,高頻被切之外,數據差異很少,所以以這個對比的方式來說,無法得到可明顯區別的舉證。但聽感確實是大提琴比原文件在腔體共鳴上差不少。
在群友提出大提琴共鳴差之后,我昨天收到了第二批測試的線材(全新),所以換上錄了第二組對比,其它完全不變,只改變了解碼器到前級,前級到后級的信號線。
音箱:瑞典XTZ alpha旗艦;
功放:金音輪2200S;
前級:柏林之聲877;
解碼:Auralic Vega;
播放器:PC Jriver
第一組線材
前后級之間線材:三角形線圣平衡線
解碼器到前級線材:德國OHE澳霸
第二組線材
前后級之間線材:Xlo
解碼器到前級線材:線圣qudioquest eagle eye signature
當時的主觀聽音證實:換了第二批線后,錄音可以明顯聽出大提琴腔體粘稠質感、共鳴的聲音厚度有明顯的提升;所以放上兩段視頻公測;第二組的聲音離高級的聲音(皇帝位錄下來效果大部分的表現超過在線有損壓縮的音樂,這樣的效果基本能讓人服氣)還有很遠的差距,僅作為線材對聲音有影響的舉證。
文:楊迎春
The post 線材有無用?武裝到牙齒的聽音室了解一下(下)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