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st 新一代藍牙音頻技術標準: LE Audio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藍牙技術聯盟在CES2020上推出了低功耗音頻LE Audio技術標準,其不僅能夠提升藍牙的音頻性能,還可為助聽器應用提供更強大的支持,并且支持音頻分享。
藍牙技術聯盟全球市場副總裁指出,下一代藍牙音頻的目標將主要圍繞提高性能、增加支持和引領未來三個方向展開,并由此介紹了新一代藍牙音頻技術標準——LE Audio,將基于低功耗藍牙無線通信(Bluetooth Low Energy),而此前的 Classic Audio 將基于經典藍牙無線通信(Bluetooth Classic)。LE Audio能夠支持與Classic Audio相同的音頻產品和用例,同時其新特性能夠提升性能并帶來新的使用場景。LE Audio將使用全新的高音質、低功耗音頻解碼器LC3,支持多重串流音頻(Multi-Stream Audio)、支持廣播音頻技術,為助聽器提供強大的支持。
The post 新一代藍牙音頻技術標準: LE Audio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蘋果AirPods 3將推出?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雖然在本年初蘋果公司才發布AirPods 2耳機,但細心留意各種數碼資訊人可能都有發現,不少媒體都開始或多或少地猜測AirPods 3的設計。你甚至可以在網上找到疑似AirPods 3的渲染圖。
先來看看這些消息和透露,外媒《9to5Mac》在最近的iOS 13.2 Beta測試版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耳機圖示,,這個白色的耳機圖示與現時AirPods前兩代的外形都不相同,似乎是透露新一代AirPods 3將改為入耳式耳機的設計。
從外媒曝光的渲染圖來看,AirPods 3的充電盒相較上一代產品整體更加寬大,雖然長度有所降低,但是耳機給人的感覺“厚實”不少,整體體積也有所增加,大概是需要顧及到耳機的內置電池以及續航。
不但如此,在公測版的iOS系統上,外媒還發現了疑似降噪功能的開關。因為此前就一直有傳聞稱蘋果正在積極開發第三代 AirPods,將會集成主動降噪功能(ANR)。用戶可以從控制中心點擊音量圖標,然后將其擴展后會在底部顯示一個滑塊,據猜測,該滑塊大概是用戶在佩戴AirPods時更改降噪設置的方式,可以一鍵控制開關。
如果蘋果決定在年底發布AirPods 3的話,產品周期會不會過短了呢?要知道,AirPods 2在本年3月份才上市,而AirPods第一代其實早在2016年便開始發布。不過以現時無線耳機制造商的激烈競爭來看,蘋果公司早日發布新品也許是比較明智的。據推測,蘋果可能將 AirPods 3 稱之為 AirPods Pro。
The post 蘋果AirPods 3將推出?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疑似 PlayStation 5 游戲主機外觀透露?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此前有消息稱,索尼將于 2020 年 2 月 12 日舉辦 PlayStation 大會,屆時 PlayStation 5 或將正式發布。根據目前的消息,PlayStation 5 將會采用 AMD Ryzen 第三代定制版 CPU(7 納米 Zen 2 微架構 8 核)以及 Radeon Navi 核心定制版 GPU。其中,這次 AMD 為索尼定制的 Navi GPU 支持光線追蹤、8K 輸出以及 4K@120Hz 游戲。(具體情況請以SONY PlayStation 大會發布為準)
The post 疑似 PlayStation 5 游戲主機外觀透露?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打破固有格局 —— 鴻蒙系統(HarmonyOS)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鴻蒙系統(HarmonyOS)是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于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甚至可到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鴻蒙OS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鴻蒙OS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內核,第二層是基礎服務,第三層是程序框架??捎糜诖笃?、PC、汽車等各種不同的設備上。還可以隨時用在手機上,但暫時華為手機端依然優先使用安卓。作為使用者的我們無需了解過多,只需知道:通過這些東西,就能支持鏈接不同的設備,包括智慧大屏、穿戴、車機、音響、手表、手機、PC等!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將這款系統介紹為“首個微內核全場景分布式OS”,這種一如既往的理科生式描述,初看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每個名詞下面都潛藏著新興技術:
具體來看,“微內核”是對應現有的谷歌、蘋果主要的宏內核操作系統,“全場景”則是為各種生活場景提供無縫智慧化生活體驗,“分布式”就是指打通所有終端,能夠部署在手機、平板、手表等各個硬件設備上。而首款搭載鴻蒙OS的產品就是8月10日發布的榮耀智慧屏。目前,鴻蒙在手機中已經適配完成,達到商用的程度。但是因為考慮到生態原因,華為支持谷歌的安卓生態,優先使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統。
鴻蒙系統的四大特性:一、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二、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三、基于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四、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 ? ? ?雖然大多數人可能看不懂,但只需知道,它很強大就行了!
作為鴻蒙系統“落地”的第一款實體終端,榮耀智慧屏還是引起廣泛關注。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作為華為旗下面向年輕人的科技潮牌,榮耀承載著華為技術的前瞻性應用和探索,榮耀智慧屏是華為智慧屏戰略和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首款落地產品,意義重大。”據介紹,該款智慧屏產品采用海思鴻鵠818智慧芯片、AI攝像頭的NPU芯片和旗艦手機同級海思WI-FI芯片等三顆華為自研芯片,采用55英寸全面屏,屏占比為94%。本次華為推出的榮耀智慧屏,有望在家電行業掀起一陣巨大的風波。
The post 打破固有格局 —— 鴻蒙系統(HarmonyOS)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無線充電+雙重防護——Launchport Rugged系統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甚至是一些特殊工種也開始使用IPad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物流司機、建筑工地、消防員等。
但是這些工種的工作環境比較復雜,消防員的工作甚至可說是極度的危險,IPad那脆弱的觸控屏在撞擊跌落時非常容易損壞,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工作。
專為Apple設備打造頂級周邊設備的iPort公司發現了這一問題,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Launchport Rugged系統
Launchport Rugged系統由多個優秀組件組成,能在復雜崎嶇的工作環境中確保IPad設備的安全使用,并提供無線充電功能和磁吸式固定。
AP.5保護套可以將iPad完全包覆在其中,并憑借內置的感應充電組件通過與壁式充電底座進行接觸,從而實現無線充電。保護套采用了磁吸式設計,能與底座牢固吸附,安全可靠。
Rugged Case緊緊地包裹在AP.5保護套外面,為IPad提供雙重保護,在跌落和撞擊時起到完整的保護。這個保護套還通過了MIL-STD 810G-516.6和NFPA 1901認證。
充電底座幾乎可以被安裝在任意一個平面上,包括大部分商用汽車的儀表盤在內。這款充電底座使用電磁系統,以與蘋果有線電源適配器相同的速率對IPad進行感應充電。
可選配的通用背盒讓系統安裝更具靈活性,通過與充電底座進行組合,它能安裝在任意一輛采用了75/100MM標準VESA支架的汽車上,并通過標準12V直流熔斷器電路供電。
從作業現場到運輸車輛,從指揮中心到救災現場,Launchport Rugged系統在當今最具挑戰性的工作環境中,為滿足IPad產品提供堅實保護。
雙重包覆、全包裹式設計,提供高強度的保護,防止跌落造成的損壞。外層的Rugged保護套通過了MIL-STD 810G-516.6和NFPA 1901認證,在跌落測試中能承受高達10.6G的力量。
通過選擇不同的配件,Rugged系統的使用范圍及其廣泛,墻面上、桌面上、車輛儀表盤上甚至可以用掛繩吊在背包上。隨心所欲,滿足您的不同需求。
關于iPort
The post 無線充電+雙重防護——Launchport Rugged系統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2019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本次發布會主打軟件以及服務提供,相信觀看發布會的各位小伙伴都非常驚訝:沒有新iPhone、iPod之類的硬件產品,有的只是全新的應用服務,對于不少期待新硬件產品的蘋果愛好者來說或許是一個晴天霹靂。
接下來,我們來粗略統計一下本次發布會的“焦點”。
一:Apple News+
蘋果宣布將對其新聞應用程序進行全面改革。該應用內新增了300多家雜志,每個月價格為10美元。庫克重點強調了該應用的人工編輯和嚴格的新聞媒體選擇。蘋果還表示,該應用程序將不允許廣告商跟蹤讀者。
二:Apple Card
蘋果與高盛合作,將于今年夏天推出自己的信用卡Apple Card。無需領取實體卡,Apple Card將在錢包應用程序的所有IOS設備上使用。它有一個獎勵系統,使用 Apple Card 每天消費金額的 2% 都可作為現金添加到蘋果錢包中,購買蘋果的產品和服務返現比例為 3%。使用實體卡的返現比例為1%。
每次購買都需要指紋或面部識別確認。出于隱私原因,蘋果表示,它不追蹤支付地點或金額,預算功能是在設備上完成的,不會向第三方出售用戶信息。
雖然可以無需實體卡,但用戶依然可以定制一張。這張卡是鈦合金制,激光蝕刻,典型的蘋果風格——沒有有效期、卡號、安全碼,一切信息都在蘋果錢包里。庫克表示,這張卡將是“50年來信用卡體驗中最顯著的變化”。
三:Apple Arcade
蘋果將推出一項名為Apple Arcade的游戲訂閱服務,該服務不含廣告,允許用戶訪問100多款蘋果獨家或新游戲。這項服務將于今年秋季在150個國家推出。目前沒有公布任何定價。游戲需要下載,但用戶可以在一臺設備上停止游戲,然后在另一臺設備上繼續游戲。
四:Apple TV相關服務
發展了雜志閱讀和游戲訂閱服務后,蘋果還將觸角伸向了電視領域,推出全新的Apple TV App。它指的并不是蘋果的電視機頂盒硬件,而是蘋果官方的視頻服務軟件。
Apple TV擁有iOS和Mac適配版本,一個App集合所有內容,包含電影、體育、娛樂等多項視頻類目。在Apple TV上將可以觀看HBO、Showtime和Starz的節目,Apple TV APP還將包含亞馬遜Prime Video內容以及對TV頻道服務的免費試用。Apple TV支持支付選項,不含廣告,支持下載和家庭分享。
Apple TV App將于5月作為軟件更新上線,其還將登錄三星、索尼、LG等智能電視。Apple TV將會在10個國家和地區首先上線,最終目標是在100多個國家上線。
毫無疑問,本次蘋果公司的發布會或許標志著蘋果公司未來將從硬件領域拓展到軟件以及服務領域。而且他們在發布會中多次強調“隱私”以及“安全”的內容,可以說是貫徹了蘋果一貫的產品特色。加之蘋果設備的使用者在全球范圍內分布極多,倘若加以引導,或許本次發布會的服務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普及。
圖片來源:網絡
The post 2019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aptX HD將大爆發?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aptX是一種基于子帶ADPCM(SB-ADPCM)技術的數字音頻壓縮算法。
aptX HD音頻確保藍牙設備提供高清晰度(HD)音頻。通過音頻傳輸保存聲音數據,相比以往的編解碼技術,aptX HD可以讓藍牙音頻產生媲美CD級別的音質。
aptX對聲源的大文件應用比特率(碼率)高效算法,再將其復原在設備上播放,解決了以無線方式傳輸清晰音頻的難題。最新增強版Qualcomm aptX HD編解碼技術,可以更加輕易地解析高分辨率的音頻。并且,aptX HD還提供24位音頻品質,可謂是超越了CD效果。
目前,將近300多家音頻廠商運用此技術,包含了耳機、揚聲器、汽車音箱以及其他Bluetooth音頻產品。不僅如此,智能手機以及平板也開始廣泛采用aptX技術以實現其設備高品質的音頻傳輸。例如索尼、三星、MOTO、HTC等品牌的手機及平板設備。甚至MAC OS X 、Windows 10等操作系統采用了Qualcomm aptX技術。
不過,似乎并沒有發現iPhone的身影。沒錯,iPhone暫時沒有得到此技術的授權,非??上?,但安卓平臺展現出優越感了。
不過要享受aptX HD,你還必須得有對應的硬件,也就是所謂的CSR8675藍牙音頻片上系統。它不僅能支持碼率更高的硬盤,而且還能提供更好的數字信號處理。另一方面,這也說明aptX HD是無法以軟件升級的方式獲得的,你必須要購買新硬件。
好消息是,aptX HD可以向下兼容aptX。如果你入手了搭載aptX HD硬件的設備,但對它的音質提升并不感興趣,那一樣可以用過去的耳機和揚聲器。
這個技術是SONY獨家研發的一種音頻編碼技術,它最早在 2015 年的CES消費電子設備大展上亮相。在當時,索尼表示比起標準的藍牙編碼、壓縮系統,LDAC 技術要高效三倍之多。這樣一來,那些高解析度的音頻文件在進行無線傳輸的時候就不會被過分壓縮,以至于極大損失音質了。簡單來講LDAC就是一種能夠無線傳輸高解析度音頻的編碼技術,采用無線的手段就可以傳輸碼率990kbps的音頻。這也足以媲美CD級別的音質了。
使用LDAC技術傳輸高解析音頻內容時,不會經過任何的劣化,而且設備反而可以輸出更多的數據,保證了音質的高度純凈。
為什么傳統的藍牙技術對音質影響大呢?
傳統的藍牙音頻傳輸技術,在傳輸LPCM音頻前,會先解析到44.1kHz/16bit,然后經過328kbps的傳輸。這對之后產生的音質折損率非常大。
LDAC提供了三種傳輸模式,分別是990kbps(高解析)、660 kbps(中等)、330kbps(一般),其實,這和傳統的無損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經過LDAC解碼之后的音頻仍然是有損音頻,只不過相比于普通的藍牙音頻解碼,LDAC的失真率已經算是非常非常低了。
LDAC解碼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它保證了無線音頻傳輸解析度達到最大值。到用戶實際體驗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三頻的力度明顯飽滿了許多,一些不易聽到的細節也浮現出來了。
需要注意的是,LDAC 所傳輸的同樣是一種有損音頻,而非無損,這一點索尼并不否認,它表示經過傳輸之后的音頻已經不是“高解析”了,而將其稱之為“高質量”音頻。不過官方宣稱,即便如此LDAC的傳輸造成的信息量損失仍舊比傳統的藍牙傳輸要少得多。
The post aptX HD將大爆發?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折疊屏 —— 趨勢?還是噱頭?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三星近期發布的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
就像2007年的6月29日第一代iPhone出現,這臺手機的出現讓人們了解到智能手機的創新方向 —— 一臺既有傳統通話功能又能做到類似當時電腦一樣上網的“智能手機”,引起了業內的震驚。當然不僅僅是這兩項,第一代iPhone甚至顛覆了以往的設計:移除實體鍵盤、機身的輕量化等等。
左側為內折,右側為外折
回到折疊屏的話題上,當下,折疊屏手機的推出似乎已經處于行業的風口位置,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折疊屏手機的設計方案層出不窮。目前來說,折疊屏的設計方案不外乎這幾種:
外折:
在進行向外翻折之后,外折疊屏手機在某種形式更加類似雙屏手機。除了折疊屏一直存在的硬件難題——屏幕材料的折疊壽命,外折方案需要面對比內折更大的挑戰。比如說兩種狀態下UI的切換,從大屏到小屏的無縫轉換是一個問題,需要足夠的流暢度。其次外折方案意味著更大的屏幕露出,這對手機整體的防摔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
內折:
有留意三星手機發布的人可能都知道,此次三星推出的全新手機Galaxy Fold采用了Infinity Flex Display方案,這種方案的設計為內折,能夠在彎折的情況下極可能減少機身的厚度。UI切換方面視覺上要更加自然。雖然外折方案也可以利用適配保證UI的流暢,但是在看視頻,打游戲的時候,做不到即時切換就會影響用戶體驗,想做到即時切換就需要手機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也會增強手機負載。
內折
外向雙折:
這項折疊可以參考小米手機的折疊屏,即以屏幕為邊界,左右兩側向中間折疊。
小米折疊屏手機渲染概念圖
除此以外還有上下對折的折法,也無非是為了減少屏幕的占用空間,增強便攜性。
由于實體產物如:華為在 MWC 發布的 Mate X和三星發布的Galaxy Fold已經出現,因此,對于折疊屏技術的可行性我們不再去討論。
Huawei Mate X
但,筆者個人認為,在折疊屏技術還沒達到成熟之前不能貿然肯定或夸大它的作用。畢竟作為一個使用者,我們也必須考慮到一些現實的問題,如折疊屏的使用壽命、屏幕更換、手機電耗、甚至是操作界面的適配性等的現實問題。但,對于折疊屏的創新意義,大家都無法否認。如觀感更強、更易攜帶。
而更現實的狀況是:售價高昂。三星 Galaxy Fold 的市場價格是 1980 美元(約合13265.6人民幣),華為 Mate X 的價格則高達 2299 歐元(約合17510人民幣)。因此現在,折疊屏對于廣大買不起的群眾來說僅僅是一個噱頭。
它能否隨著時間的發展日趨完善,乃至彌補當下的缺點?筆者無法判斷。但倘若繼續發展下去,并且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許未來我們將不再需要區分平板電腦和手機。
The post 折疊屏 —— 趨勢?還是噱頭?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