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st 干貨來啦! B&O PLAY H7耳機開箱測試!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其實Stanley一開始不是很清楚B&O PLAY這個品牌,甚至不知道他們家的產品有哪些,表現如何,只是好像之前有一點點B&O這個牌子的印象,但好像也是在室內設計雜志看到的樣子,現在做了點功課,就一起分享給大家吧!
▼B&O集團或是說B&O品牌,全名是Bang & Olufsen,是由丹麥工程師Peter Bang和Svend Olufsen于1925年在丹麥的斯特魯爾創立的丹麥品牌,將近一世紀以來,一直致力在創造科技與工業設計結合的產品,最著名的產品,就是聲音類的收音機、音響、揚聲器等等,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1978年,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特別為Bang & Olufsen舉辦了一個產品展覽,向公眾展出了全系列39件產品。在MoMA歷史上,僅有四次為某一個品牌舉辦展覽,截止至今,共有18件Bang & Olufsen產品被列入MoMA永久性設計收藏品。』由此可知,B&O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品牌!
▼而B&O這將近一世紀以來,真的陸續創造了很多經典產品,許多的室內設計,尤其是高檔的豪宅都很喜歡搭配B&O品牌的音響和產品(難怪Stanley對B&O一開始的印象是關于室內設計XDD),當然許多高檔品牌的汽車音響,也有采用B&O專門客制的喇叭。
▼而應該是這幾年,B&O品牌力求創新和突破,創立了『B&O PLAY』這個比較專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新科技,目標客群是更年輕化的子品牌,雖然更貼近年輕世代,但是B&O品牌堅持的高質量、設計質感,還有『風格』卻依舊傳承下來,也陸續推出了許多非常棒的產品:
而目前B&O和B&O PLAY品牌也在全球各地開了非常多的實體店面,這些非常棒的產品,都等待著你實際去摸摸看、體驗一下,親自感受一下這個丹麥品牌的魅力所在!
▼而今天這篇開箱文,想要先介紹給大家的,是B&O PLAY高檔耳罩式耳機系列里的最新款 H7,主要是因為朋友跟我說,這只H7耳機在這個價位里來說,表現是相當棒的一只,所以就和廠商先借這只來開箱測試啦!
▼B&O PLAY H7共有兩個顏色,黑色和自然棕:
▼廠商借來測試的,是自然棕的B&O PLAY H7,外盒正面,相當大一盒:
▼翻到外盒背面,左上方有『MOVE AND BE MOVED』這個標語Stanley個人認為寫得相當好,因為H7帶藍牙無線,所以很輕易地可以讓你戴著H7『MOVE移動』,而H7的高質感和聲音高質量,也會讓你被深深『MOVED感動』。
另外,盒裝上也列出了B&O PLAY H7的幾個特點:
▼好,來開箱吧!
一打開外盒,很明顯就可以感受到一股精品的質感,真的必須得說,B&O PLAY H7是Stanley近年來開箱產品里面,除了蘋果產品之外,明顯有這種感受的產品了!
當然啦,也許和B&O PLAY H7的價位有關,但市面上有更多賣這么高價位,但質感明顯不符價位的產品阿。
▼放置耳機的擋板,兩側還有這樣的緞帶,方便你把擋板連同耳機拿起來。
▼拿起擋板之后,可以看到下方整齊地放置著配件盒,而且配件不是凌亂地塞在里面而已,不同配件,還有不同大小的黑色小紙盒裝著,擺放整齊,很有精品的質感!
▼有張卡片,上面寫著『A gift is waiting for you』表示如果你拿了這張卡片,造訪B&O實體店面的時候,你將會得到一個小禮物喔!
▼翻開內頁,有進一步說明,表示如果你帶著這張卡片,前往B&O實體展示中心,就可以得到價值26美元的禮物!
不過不知道這個送禮物的活動,適不適用臺灣的B&O實體展示中心就是了。
▼卡片翻開內頁,可以看到很多B&O品牌的『家具+喇叭』精品!
▼所有B&O PLAY H7盒內的內容物,耳機本體一只,三盒配件盒,下面我們再來一一介紹配件盒中的配件。
▼首先,最大盒的配件,里面附上了『麡皮』材質的攜行袋,讓你可以裝著B&O PLAY H7帶著走。
不過Stanley個人認為如果附上的是硬殼的收納盒,會更棒,假如Stanley自己買了這么高檔的B&O PLAY H7耳機,想要帶著走的時候,一定會想用保護性較高的硬殼來裝它的。
▼再來打開中型配件盒,里面是裝著多國語言的說明書,包含繁體中文。
▼最后,打開最小的配件盒,里面裝著兩條線。
▼一條給B&O PLAY H7充電用的MicroUSB to USB充電線,一條是兩頭都是3.5mm音源頭的音源線。
比較可惜的是,3.5mm音源線看起來就是一般的音源線,如果可以附上鍍金接頭的線材會更好。或是如果你更在意質量和有線時的音質,可以自行更換掉這條3.5mm音源線啰。
▼接下來來看B&O PLAY H7本體吧!算是中大型的頭戴式耳罩耳機。
▼兩邊耳罩最外部,是經過陽極處理的鋁殼,上面印有B&O的Logo。
▼在鋁殼和耳罩海綿中間,是灰色的塑料材質,畢竟是帶有藍牙聯機的耳機,如果都采用金屬材質,可能會有影響收訊的問題。
而這灰色塑料的區塊,右耳這側,由左到右,是耳機的開/關/藍牙配對按鈕,然后是充電用的MicroUSB孔,再來是3.5mm音源孔。
▼耳罩連接往頭帶的部份,應該是采用Unibody的鋁金屬制成,上面還帶有發絲紋路處理,感覺很強壯且有質感。
▼上方頭帶的外側,摸起來質感很細致,聞起來有淡淡的牛皮味,是使用真的牛皮制成。
加上兩旁的逢線襯飾下去,真的非常有精品包的感覺~
▼頭帶內側,采用灰色比較不易顯臟的透氣織布,內部包覆有彈性的海綿。
▼在右耳這一側的鋁殼,上面印有四個小橫杠,表示這側可以透過『觸控手勢』來操作耳機。(下方會補上操作的影片)
而和耳朵接觸的耳罩,包覆著柔軟舒服又耐用的小羊皮喔,非常高檔!
▼小羊皮里面包覆的海綿也是軟硬適中,摸起來很細致,戴起來很舒服,隔音效果非常好。
由于B&O PLAY H7屬于中大型的耳罩式耳機,所以耳罩的部份,是可以把整個耳朵包覆進去耳罩里的,戴上之后,如果不開音樂的狀態下,是那種可以稍微聽到自己心跳聲的靜音程度,被動式抗噪很贊!
耳罩里面,印有『R』和『L』字樣,代表右側和左側。
▼耳罩連接頭帶的中間,可以拉出調整長度,整支應該是Unibody的鋁材制作,中間有走音源線,感覺相當堅固耐用。
最長可拉出4公分長。
▼最短的樣子。
▼耳罩在左耳的塑料部份,有個小開關。
▼打開之后,原來是放置可抽換式鋰電池的地方。
▼可抽換式的鋰電池!這樣就可以確保B&O PLAY H7這只耳機可以用很久,不會因為將來內建電池老化、損壞就要更換整只耳機,只要更換電池即可。
▼這個鋰電池的規格是3.7V,容量770mAh,日本制,型號:PLB-103,可供B&O PLAY H7藍牙聆聽20小時!
稍微查詢了一下,好像不是公用規格的鋰電池,應該之后就要跟B&O PLAY購買了。
▼B&O PLAY H7質感相當好,就算拿著把玩欣賞,也相當享受。
▼這么精品的耳機,好像真的一生應該要收藏一只的~
▼真皮的質感,真的就是不一樣~
▼走北歐風格的B&O PLAY H7,真的隨便擺哪里都好看。
▼嗯,在實際測試之前,我們要來說明一下關于右耳外部鋁殼上的觸控手勢操作,透過以下圖示,應該就可以清楚各項手勢代表的功能。
▼如果還不是很清楚的話,Stanley錄了一小段影片:
但這邊要說的是,因為B&O PLAY是北歐品牌,北歐地區氣溫長期都比較低,所以H7的觸控操作,是設計成戴著手套也可以操作的,所以這里的觸控操作,是『按壓式』的,需要搭配一點力道才會精準觸控操作喔!
測試使用3.5mm音源線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測試B&O PLAY H7的耳機功能。
如果在B&O PLAY H7內建電池沒電的情形下,可以使用3.5mm音源線,接上B&O PLAY H7,它還是可以當做一般的有線耳機使用的,非常方便!
▼只要將配件中的3.5mm音源線,接上B&O PLAY H7和音源端即可。
▼然后右側耳機旁的開關按鈕,不管是推到『ON』或『OFF』都沒關系,都可以直接使用。
▼3.5mm音源線,接到音源端即可,我們先測試接上計算機來聆聽。
當B&O PLAY H7當做一般耳機,用計算機聆聽高音質的音樂,真的非常棒,應該是目前Stanley聽過耳機里面,各方面音質都最好的耳機之一了,高音分辨率清晰透徹、中音、低音明顯、重音很有震撼力,層次分明,音場、定位感、臨場感都很贊,真的讓Stanley一聽就驚艷,非常享受!
以B&O PLAY H7這只,不需要額外使用耳機擴大器,直接3.5mm音源孔就可以直接推動的耳機來說,真的很令人驚訝有這樣的表現。
▼接下來,3.5mm音源線,接上iPhone來測試,一開始的時候接上iPhone的話,耳機可能預設會比較小聲一點,建議調整稍微大聲一點點,音質比較出得來。
▼原廠附上的這條3.5mm音源線,就是一般普通的音源線,如果有很講究或要求的朋友,可以自行更換音源線,是沒有問題的。
3.5mm音源孔接到裝置那端,接頭不會太大,而且也有稍微預留一些些的長度空間,所以就算有裝保護殼的iPhone也是可以使用沒問題的。
▼使用這樣有線的方式接上iPhone使用,B&O PLAY H7的聲音表現,依舊很棒,幾乎聽不太出來和接上計算機的差異之處了(除了要把聲音稍微調大聲一點點)
以上透過有線方式接上計算機和iPhone使用B&O PLAY H7,就無法使用右耳旁鋁殼上的觸控手勢來操作那些功能了,稍微可惜了一點。
以下接著我們要來測試B&O PLAY H7的藍牙無線連接功能,不過在測試之前,要來先把內建電池充電一下。
▼拿出內附的MicroUSB to USB線,接上B&O PLAY H7的MicroUSB孔。
▼另一側,接上一般5V的USB充電孔,或是計算機的USB孔,就可以對B&O PLAY H7內建電池開始充電啰。充電時,上方的LED指示燈會顯示紅燈。
測試藍牙無線連接方式
▼充飽電之后,就可以來測試了,測試藍牙之前,需要先將B&O PLAY H7和計算機或是音源裝置配對。
把開關按鈕,往『ON』方向推過去,一直推到『藍牙圖標』的位置,并且按住持續2秒左右,這個時候上方的LED指示燈會呈現『藍色』表示B&O PLAY H7呈現可配對狀態。
▼計算機端開啟藍牙,就會找到『BeoPlay H7』,按下『配對』后,不到一秒鐘,就可以配對完成,顯示『已聯機』了。
▼和計算機已聯機之后,LED指示燈就會轉變為『白色』
▼透過『藍牙聯機』到計算機的話,右耳外側鋁殼上的觸控手勢就可以操作使用。不過要使用『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功能的話,只有搭配Mac OS X內建的iTunes能夠使用,像第三方的軟件如Spotify的話,就無法使用。
但是『大小聲』的部份,是控制整個系統的聲音輸出,所以是可以操作的。
關于使用藍牙無線來鏈接B&O PLAY H7聆聽音樂,音質的部份,可能是B&O PLAY在藍牙連接技術上比較早就開始著墨,所以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原本Stanley以為切換到藍牙聯機之后,音質會差很多,但事實上,需要非常仔細聆聽、同首歌曲反復比對,才會發現用藍牙聽音樂的時候,細節的部份少了一些,但整體來說,音質還是相當好的,用來『享受』音樂,絕對是沒有問題的,相當不錯!
▼透過『藍牙聯機』到計算機的話,右耳外側鋁殼上的觸控手勢就可以操作使用。不過要使用『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功能的話,只有搭配Mac OS X內建的iTunes能夠使用。
▼接下來,Stanley要來測試一下B&O PLAY H7當做計算機的藍芽耳機,是否會有『影音不同步』的問題。
以往,在Mac OS X下使用藍芽耳機,其實經驗不是那么愉快,但這次Stanley使用B&O PLAY H7搭配MacBook Pro Retina 15吋 Late 2013,操作系統Mac OS X 10.10.5的環境下,完美使用,真的是太好了!
舉凡不論看YouTube影片、Facebook影片等等,都可以影音同步,這樣的話,真的可以擺脫有線的限制了,太感動了!
▼并且,不局限在網頁上的影音內容,連使用MPlayerX軟件播放的各式影片檔,都可以正常播放,影音都會同步喔!真的太好了,藍牙耳機就是應該這樣用的嘛~
▼再來,我們測試把B&O PLAY H7搭配iPhone的藍牙使用,但要注意的是,B&O PLAY H7要和iPhone配對聯機之前,請先把之前和B&O PLAY H7聯機的裝置中斷聯機,例如我們上面先連接計算機,就要先把計算機上的B&O PLAY H7藍牙聯機先中斷。不然在iPhone上要重新配對會聯機失敗喔~
▼B&O PLAY H7和iPhone用藍牙連接之后,右耳外側鋁殼上的觸控手勢也可以操作使用。而且不論使用『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功能,或是『大小聲』,除了內建的Music App可以使用,連Spotify也可以操作喔!這樣就方便多了~
▼而且在iPhone上使用,觀看各種影片,如YouTube、Facebook影片或是一般播放影片,影音都是同步的啦,贊!
▼再來,因為Apple TV第四代有藍牙4.0的關系,我們也來測試看看B&O PLAY H7是否可以搭配Apple TV第四代使用啰!
進入到Apple TV的設定>>藍牙 里面,將B&O PLAY H7開到配對模式,就可以輕易找到,點選之后,就可以配對聯機。(一樣,請把之前有和B&O PLAY H7聯機的裝置,藍牙要先中斷聯機,這樣B&O PLAY H7才能給其他裝置配對、聯機。)
▼太棒了,B&O PLAY H7也可以搭配Apple TV第四代使用,并且影音也是同步的啦!這樣以后晚上夜深人靜,想要自己享受在Apple TV上租電影看,也可以自己用B&O PLAY H7聽聲音,不會吵到人啦!
▼而且,B&O PLAY H7的觸控手勢操作,調整『大小聲』的功能,在Apple TV第四代上是可以用的!直接在耳機上重設大小聲,電視屏幕右上角還會顯示目前音量的圖標喔~
▼最后補充一下,B&O PLAY H7包含電池的重量約277克,拿起來算有點份量,但卻不致于太重,戴在頭上幾個小時,都還算ok~
▼上面有說過了,B&O PLAY H7使用中大型耳罩式耳機,耳罩的部份是全罩式的,可以把耳朵整個包覆起來,被動式的抗噪隔音效果很不錯!(沒有Model, Stanley再度親自上陣啦XDDD)
▼這陣子測試B&O PLAY H7下來,不管是搭配計算機、iPhone、Apple TV第四代,真的越測越喜歡,方便度、音質、質感都沒話說。
▼B&O PLAY H7真的讓Stanley很心動,已經開始規劃編列預算,準備要入手一只應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了XDD
以上就是B&O PLAY H7的開箱,還有功能的簡單測試。
接下來,要說關于聲音測試方面的心得:
B&O PLAY H7當做一般有線耳機,用計算機聆聽高音質的音樂,真的非常棒,應該是目前Stanley聽過耳機里面,各方面音質都最好的耳機了,高音分辨率清晰透徹、中音、低音明顯、重音很有震撼力,層次分明,音場、定位感、臨場感都很贊,不管拿來聽古典、聽人聲、聽節奏感較強烈的歌曲,表現都超棒,真的讓Stanley一聽就驚艷,非常享受!
而使用藍牙無線來鏈接B&O PLAY H7聆聽音樂,音質的部份,可能是B&O PLAY在藍牙連接技術上比較早就開始著墨,所以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原本Stanley以為切換到藍牙聯機之后,音質會差很多,但事實上,需要非常仔細聆聽、同首歌曲反復比對,才會發現用藍牙聽音樂的時候,細節的部份少了一些,如果說真的要形容的話,應該就是隔了一小小層薄膜聽音樂那樣的差異而已,但整體來說,音質還是相當好的,用來『享受』音樂,絕對是沒有問題的,相當不錯!
所以如果以音質來給B&O PLAY H7的表現打分數的話,有線連接應該可以輕松給它95分,藍牙連接可以給它90分沒有問題,并且值得稱贊的是,有線連接的時候,B&O PLAY H7只是單純透過3.5mm音源線連接而已,就有這樣的表現,它不需要先接上耳機擴大器才能推得動而有好表現喔,是不是很難得!
最后,再次總結一下B&O PLAY H7的優缺點,讓大家在參考選購的時候,有個很快的了解:
優點
1.丹麥品牌B&O的子品牌B&O PLAY,承襲B&O的北歐設計風格和光環。
2.牛皮包覆頭帶、發絲鋁金屬和陽極處理鋁殼、耳罩包覆小羊皮,用料高級且有質感!
3.有線連接時,不需要耳機擴大器,音質非常棒,Stanley個人認為已經有到耳罩式耳機攻頂1萬5左右的音質。
4.可以透過藍牙聯機,擺脫有線的限制,非常方便,且藍牙連接時的音質也很棒。
5.觸控手勢操作,連戴著手套也可以操作。
6.藍牙聯機聆聽可以超過20小時,內建可更換式的鋰電池,增長使用壽命。
7.藍牙聯機,當手機電話來時,可以直接當免持聽筒通話,通話質量很棒,也因為是耳罩式,通話時不太會覺得自己的聲音在口腔中共振。
雖然B&O PLAY H7的優點很有,但也不是沒有缺點的:
1.觸控手勢操作的部份,因為要連戴著手套也可以用,所以是按壓式,因此要習慣一下,不要誤認為它是電容觸碰式的,不然會覺得靈敏度沒有那么高。聲音大小聲的部份,需要對準那一圈鋁殼的銜接處按壓,滑動慢一點才會控制得到。
2.B&O PLAY H7的建議售價NT$16990,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說,價錢稍高了一些。
不過如果以有線連接的音質來說,Stanley認為他有1萬5左右,頭戴耳罩式耳機攻頂價位的價值,加上它又有不差的藍牙聯機方便性,以這兩點來看,這個價位其實就比較可以接受了,更別說因為是B&O品牌出品,就有點像是買M-Benz、BMW、Audi高級車那樣,已經無法單純用C/P值來衡量,品牌價值也算在里面的話,B&O PLAY H7真的很贊!值得擁有和推薦!
關于大昌影音
大昌影音代理多個世界級影音品牌,包括英國耳機品牌RHA、法國手工訂制耳機品牌EarSonics、美國耳機品牌SHURE舒爾、日本Accuphase金嗓子高級音響器材、英國Tannoy天朗揚聲器、法國殿堂級Cabasse 卡巴斯音響等共27個品牌。名下所代理的電器于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地區二百多間電器商店均有發售,建立起廣泛的分銷網絡。本部門設有多間陳列室及零售中心、兩個服務中心,擁有一百多名經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員提供充足的售后支持服務。
The post 干貨來啦! B&O PLAY H7耳機開箱測試!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運動時不想帶耳塞,又想聽音樂?這個玩意能幫你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耳機可是運動的標配,但是這個樣子真的很煩人
有同樣困擾的你或許已經瞄上蘋果發布的AirPods無線耳機
AirPods 雖然沒了線的困擾
但這樣的設計風格
注定了它同樣不適合劇烈運動
所以今天要介紹的這款Trekz Titanium耳機——骨傳導耳機,將顛覆你對傳統耳機的認知,也是未來耳機的發展方向及趨勢。
此外,Trekz Titanium骨傳導運動耳機擁有IP55防護等級,以應對汗液以及小雨;同時配有雙降噪麥克風,具備通話功能。續航方面,標稱擁有六個小時的音樂播放和通話的續航能力,充電需1.5小時。
如果你是一個運動愛好者,或者偶爾出去運動的人,Trekz Titanium從外觀設計和佩戴舒適性上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骨傳導的新穎也適合喜歡嘗鮮的你,Trekz Titanium絕對是出游和運動必備!
The post 運動時不想帶耳塞,又想聽音樂?這個玩意能幫你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選用稀有物料,Campfire Audio Lyra II&Vega入耳式耳機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
Lyra是CFA第一只推出的耳機,當時以陶瓷外殼和鈹單元所配合出來的聲音極為獨特,令不少人迷上了這只天琴。但由于陶瓷外殼的產量十分少,在嚴重的供不應求下,最終CFA決定把Lyra的生產暫停。但這不過這并不代表CFA放棄了動圈耳機,相反,他們決心要找出更佳的物料,讓喜歡動圈的人也能享受CFA的調聲。在不斷的努力研究下,CFA新一代的動圈耳機終于能以全新的面貌推出。
再續天琴,選用新材料的Lyra II
Lyra這個型號不論是在發燒友還是CFA心中都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以CFA希望讓Lyra能重生。Lyra II繼承了Lyra的鈹單元設計,和最初版的Lyra一樣的是鈹單元薄9μm,既輕且巧,高頻有更好的延伸。
在外殼方面,CFA一直苦惱著要如何取代Lyra的陶瓷外殼。在不斷的試驗下,終于被CFA找到一種不常見的取替物料:液態金屬。這是一種非晶態金屬,由于非晶態金屬沒有晶界,其抗蝕能力也比一般普通的金屬更強。在液態金屬外殼和鈹單元的配搭下,Lyra II的聲音非常爽朗有力,空間感更佳,低頻扎實有力,十分適合流行和搖滾等音樂。而線材方面則是搭配了鍍銀的Litz Cable,價值不菲。
尤如鉆石的聲音:織女星Vega
高級音響界對鉆石單元并不陌生,但在耳機界卻是鮮有聽聞。雖然不能像過十萬的頂級揚聲器一樣使用鉆石單元,但CFA想到用“類金剛石”的技術,令能比擬鉆石的技術可以在耳機也出現。
Amorphous Diamond Like Carbon (ADLC),是一種令碳在高能量時急速降溫而高速結晶的技術。雖然不能像真鉆石一樣有晶瑩剔透的外觀,但卻能有比擬鉆石的硬度。
由于ADLC單元的剛性非常高,在高頻下也不易變形,ADLC單元下的高頻會非常自然和透徹。再加上使用了液態金屬的外殼,Vega的聲音細致、自然而富有音樂感。連在演繹極難還原的現場音樂時,Vega也能把聲音中的原素自然地帶出來。除了音樂,連觀呼、拍手等人的位置也能仔細地還原,也有一點高端音響中脫箱的感覺,令人很容易迷失在音樂的世界中。
而線材方面則是與Lyra II一樣,采用的是鍍銀的Litz Cable。
產品規格
Lyra II | Vega | |
單元種類 | 動圈 | 動圈 |
單元直徑 | 8.5mm 鈹單元?(9μm) | 8.5mm ADLC單元 |
響應頻率 | 5-22kHz | 5-40kHz |
靈敏度 | 103 dB @ 1kHz | 102 dB @ 1kHz |
阻抗 | 17.4 ohm @ 1kHz | 17.6 ohm @ 1kHz |
端子 | 銅?+ 鈹MMCX | 銅?+ 鈹MMCX |
The post 選用稀有物料,Campfire Audio Lyra II&Vega入耳式耳機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優雅旅程的搭檔,德國Ultrasone耳機新品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Edition M Black Pearl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
德國Ultrasone所推出的耳機產品一直以來都讓人感覺到昂貴、優雅的特點,尤其是旗下的Edition系列,還特別設計了多項獨家技術,確保優質的聲音表現。而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Edition M頭戴式耳機以斯文、優雅而輕巧的設計作為賣點,不僅是商務公干人士的便攜耳機之選,更是不少人接觸Ultrasone Edition系列的首選產品。
Edition M Black Pearl
來到了2016年,Ultrasone為廣大耳機用家帶來了這款產品的延伸產品,分別是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和Edition M Black Pearl。兩款新品均使用了全新的黑珍珠配色,低調中見明亮,配襯成功人士,漆黑中仍然如螢火蟲般搶眼。
以佩戴舒適為重心,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
Edition M是系列中第一款采用On-Ear貼耳式的設計,在外形上保留了系列瑰麗的音色同時,其輕盈的重量滿足對便攜耳機較為執著的耳機用家的雙重追求。而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則是Edition M的放大版本,佩戴方式改為Over-ear罩耳式的設計,重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在內部結構里面,則是換上了更大的40mm鍍鈦單元,帶來細致與動態兼備的聲音表現,加上自家招牌的S-Logic Plus技術,空間感及定位都有保證。
外觀上,保留了Ruthenium質感,以PVD鍍上黑珍珠般富有層次的顏色,支架部分使用金屬制作,而頭墊及耳墊都以羊皮制造,柔軟而舒適,更適合長時間使用。而且為了讓更多喜歡音樂的朋友也能聆賞好聲音,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針對訊源方面作了更多的兼容性,即便在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上推動也有不錯的表現,同時支持可換線設計,原裝線上有可接聽電話用的線控。
產品規格:
單元:40mm鍍鈦動圈單元
頻率響應:7 – 39,000 Hz
靈敏度:96dB
阻抗:30?
重量:228g(不包括耳機線)
線長:1.2m(可換)
更顯低調上檔次,Edition M Black Pearl
除了新型號外,Edition M也推出的全新版本Black Pearl,跟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一樣以PVD鍍上黑珍珠般的配色,配上獨有的金屬質感,在貴氣之余加上一點低調的神秘感。至于整體設計跟Edition M一樣,采用On-ear設計,重量只有146g,較小的機身可以輕易收納在公文包中,在旅程上帶到不同地方使用都不會造成負擔。頭墊及耳墊都使用羊皮制作,在配戴上不會因為耳墊變小而產生不舒適的感覺。
單元方面使用30mm鍍鈦振膜,配上DAP、手機、平板都有澄明、瑰麗的聲音,加上S-Logic Plus技術,在聲音的空間感及結像都有更為不同的體驗。耳機線為可換設計,透過MMCX連接,原裝線身備有單鍵式線控,可對應手機通話。
產品規格:
單元:30mm鍍鈦動圈單元
頻率響應:10 – 38,000 Hz
靈敏度:99dB
阻抗:40?
重量:146g(不連耳機線)
線長:1.2m(可換)
The post 優雅旅程的搭檔,德國Ultrasone耳機新品Edition M Plus Black Pearl、Edition M Black Pearl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新技術引領耳機新發展,專訪日本Final社長細尾滿先生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Final憑借其日式傳統工藝與獨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在眾多日系耳機品牌中確立了Hi-End級別的高端定位,而隨著細尾滿先生接管Final成為新社長后,大膽地采用新穎技術打造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耳機產品;其中有在較早時間推出的Final旗艦耳機產品Lab II以及F系列耳機。
細尾滿社長
在2016香港高級視聽展上,FiPlay先生有幸與細尾滿社長進行專訪,而詳細內容請觀看以下采訪視頻,或者是下方文字資料。
Q1:
Final從推出全球限量150條的Lab I以及Heaven系列耳機,再到最新推出的Lab II。在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耳機遇到什么難題,而又如何克服?
關于3D打印技術,第一個困難的地方就是要先準備方程式。一般通過比較簡單的方程式制作出來的產品,角度會凹凸不齊、表面也不會光滑與漂亮,而要事先準備一個符合要求的方程式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而另外一個難點就是要控制好打印時準確度的問題,打印出來后的產品表面是非常粗糙的,如何把它表明盡可能地做到平滑,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也找了很多專家,最后決定使用化學藥品去進行沖洗,將表明一些不需要的部分洗掉,日本最大的電訊公司NTT,而在其中有專門負責研發未來技術的工程師,而且我們的3D打印的機械也是由它們開發出來,同時他們也一并負責3D打印所需要的方程式。
而表面處理方面,我們找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專家,比如說對鈦金屬表面處理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化學處理專家等等。通過這些專家的幫忙與指導,新產品才有辦法達到目前這樣的效果。但在最開始我們去找這些專家協助的時候,他們都表示不愿意或者是沒興趣;后來我們將工程樣品讓他們先試聽的時候,他們認為“這個產品不將它研發出完成品不行,因為聲音實在是太好了”。而且在協助期間是撇開聲音與成本的問題,工程師們去研發純粹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挑戰。
Q2:
Final將原本Pandora Hope系列易名為Sonorous系列,而且新產品也進行了調整,是因為什么原因?
關于這一點我們需要說明一下名稱變更的問題,其實剛開始取Pandora Hope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些產品只是在日本販賣;而后來當產品賣到全世界之后,在商標登記方面我們發現某些國家已經使用了Pandora Hope這一名稱,所以我們只好放棄原有名字并將整個系列更名為Sonorous。我們寧愿將商標登記以及維持商標的預算放在開發新技術方面,而這次新推出的F系列沒有取名稱改用數字就是這個原因。
而Pandora Hope的4和6使用兩個單元,一個動圈一個動鐵,使用動鐵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動圈高頻不足。因為動圈單元做得越大,高頻就越不容易上去,而動鐵則是作為幫忙與補充,并不是將高頻全部轉移至動鐵單元上。
而在后來開發Sonorous的8和10時候,我們已經開發出一個全新的單元,而振膜部分采用的是鈦金屬;由于更換了材質后得到我們所要求的高頻以及音場。另外在為8和10進行調音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需要調整出一個比較平直的聲音。正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Sonorous就不再需要動鐵來幫忙。而且在更早前推出的Sonorous 2和3,里面所采用的技術是在8和10里面是一樣的。
Q3:
現在很多廠商都推出不同類型的圈鐵集合耳機,未來Final也會推出嗎?
其實圈鐵結合方面,因為有了之前的頭戴式耳機是使用圈鐵結合,所以在入耳式耳機方面也有進行研發與試驗。然而現在有那么多廠家在做圈鐵結合的入耳式耳機,老實說我們是希望做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產品與技術。在之前的發布會上我們也有說過,Final的優勢就是有工程師可以自己開發單元,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材質;而目前我們也已經開始研發新的單元,屆時將會有一款比較有趣的產品在明年發布。
The post 新技術引領耳機新發展,專訪日本Final社長細尾滿先生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耳機技術之大成,日本?Final 耳機新品發布會(廣州站)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8月3日,日本著名耳機品牌Final攜手戰略合作伙伴ECT酷音韻在廣州舉行耳機新品發布會。作為北上廣三個城市最后一站,廣州站前來參加發布會的媒體人士和發燒友都比兩地的要多,擠滿了活動場地。
細尾滿先生和平松英子小姐
Final Lab II
Final F7200
Final F4100
Final F3100
Final旗下其它產品
備受贊譽的“夜壺”Piano Forte系列產品
幾乎所有Final的耳機產品都可以試聽
Final的頭戴式耳機產品
在本次發布會上,不僅請來了日本Final的社長細尾滿先生以及營業部部長平松英子小姐出席在現場并介紹此次發布的 Final 新品Lab II和F系列產品,而且還提供了Final旗下所有現售的產品供試聽。另外還舉行驚喜滿滿的抽獎活動,整場發布會的氣氛相當熱烈。
廣州站的流程與其它兩站區別不大,先是由社長細尾滿先生和平松英子小姐介紹F系列產品的特點。例如僅2g重、5.5mm大小的F系列產品,在設計上是由旗下Heaven系列改進而成;當耳機配合特別制造的耳套進行佩戴聆聽音樂時,小體積身材結合耳套密閉耳孔將為用家帶來更加出色的聲音表現。
而且,兩位的發言還提到F系列的旗艦型號F7200。他們介紹到這款耳機不僅支持MMCX的升級線換線,而且采用金屬外殼,選用與日本超級計算機“京”同款的線材,經過機器長期試驗與調試,務求讓用家能夠有好音質的同時,耳機可以長時間耐用。
可換線的F7200
而其余兩款F4100、F3100,雖然沒有使用高端線材和金屬外殼,但前者可以仍可更換線材,后者定位廉價的入門產品,讓不同需求的發燒友有了可選擇的余地。
介紹Lab II內部結構
Lab II試作品的外殼
現場介紹Final的3D打印技術
現場播放的這個視頻,讓大家清晰了解到Lab II的制造過程
關于另一款Lab II,他們二人略作休息后又在繼續介紹。這款Final Lab II的外殼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而成,而且經過好幾次試作與調研,終于才選用這種縷空、具備聲學效果的金屬外殼,而且耳機單元上也有不少特點。另外,二人還特意介紹關于Final的品牌故事,讓在場的朋友更深入了解這個品牌的成長經歷。
Final曾推出過鉆石唱針
介紹完畢后,現場就開始問答抽獎與試聽,到場的發燒友都滋滋有味地品鑒Final的耳機新品和其它型號。
抽獎環節還需要與社長猜拳定勝負
合影留念
The post 耳機技術之大成,日本?Final 耳機新品發布會(廣州站)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2016香港高級視聽展:耳機篇(視頻)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在本次展會上,Fi-Play先生體驗了各家廠商最新最高端的耳機型號,比如Focal的Utopia、Sennheiser HE-1靜電耳機系統等等。
Focal Utopia&Elear
Sennheiser HE-1靜電耳機系統
除了高端型號外,新穎的入耳式耳機、時尚耳機以及運動耳機都備受追捧。而且更有不少耳機廠商的負責人來到了現場與耳機愛好者討論交流。
ADL GT40α和A-1 DAC耳機放大器
ADL STRATOS DAC耳機放大器
Koss耳機
Onkyo 安橋耳機
拜亞動力提供旗下耳機產品試聽
鐵三角AT-HA5050H耳機放大器
Master&Dynamic耳機
Master&Dynamic頭戴式耳機
日本Final
Astell&Kern
防水耳機
The post 2016香港高級視聽展:耳機篇(視頻)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Viva Audio Egoista 845電子管耳機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大部頭設計,不為音質妥協
在派美試音室中,這款Egoista?845耳機放大器外形確實不小(430×250×520mm),不過漢子費勁一下也能搬抬(30kg),確實對于耳機燒友來說,這么大體積的耳放還不算多見,不過本次Viva Audio對耳放有備而來,自然也是毫不妥協,同樣是以Hi-End的精神進行設計和制作。而在顏值方面,Egoista?845也是花足心力,在金屬外殼上同樣采用了以往放大器所用到的專業噴涂和打磨技術,動用豪華房車上漆的制作流程,務求令金屬器材有著光鮮和靚麗的一面,從廠家提供的官方圖片可見當中的艷麗黃色版本,非常吸引眼球,除了黃色外,還有多種顏色供用家選擇,當然也可以進行客制化設計。
在現場使用的器材跟官方圖片在接口方面有點不同,現場所使用的器材在前面板耳機接口上發生了一些改變,動用了多接口設計,令用家可以接駁多款耳機同時聆聽一曲,從而可以進行兩款耳機的A/B對比。在此筆者想重點提及的是,市面上“石機”耳放不少,但作為Viva Audio一貫專注于電子管線路設計的產品,有希望能聆聽極致“膽味”的朋友,這下可以大大關注了。
這主要得益于Viva Audio在聲音調校方面有著獨特的背景故事,Viva Audio的聲音與著名俄羅斯大提琴家Maxim Beitan先生很有關聯,盡管兩者所在的領域上并不相同,但在音樂領域上,Viva Audio和Maxim都音樂愛好者的聆聽做出了不少貢獻,自Maxim接觸Viva Audio廠家后就有了更多在音色標準調校的合作。Viva Audio廠方為了讓產品有著更為完美和富有音樂韻味的音色標準,更特意為Maxim提供了一支產自1689年由著名意大利大提琴制作大師David Tecchler制作的精品大提琴,而Maxim通過演奏這支著名的大提琴為Viva Audio提供舊有意大利情懷的聲音標準作為調校,而針對機器,Viva Audio推薦天才設計師Amedeo Schembri針對音色特點進行眾多的微調,從而獲得高度的如真迫近。
而在業界,Viva Audio一躍成為了演繹大提琴樂章最為優美動人的“膽機”。而本次向大家介紹的Egoista?845耳機放大器也獲得了HEADPHONE.GURU頒發的2014年度產品獎項。
Egoista可以說是Viva Audio的首款耳機放大器,該款產品具備4個音源輸入切換以及1個前級直通接口,而前面板則有兩個專業耳機接口。而筆者在代理商派美現場所看的則有著四個接口,分別為2個6.35mm和2個XLR專業接口(看來廠方應該具備改接口的選項)。該Egoista放大器采用純粹的零負反饋純A類線路設計,每聲道輸出為15瓦(絕對純A類的線性輸出)。而現場搭配電子管方則使用1×6N6P、1×6SN7 GTB、2×845、2×EH 5U4GB電子管。該款產品在線路設計等應用上采用了不少高階產品的設計和技術下放,務求令首款耳放同樣盛名。
聲音讓Hi-End系統汗顏
現場筆者同時接駁了兩款耳機產品,分別為拜亞動力T1旗艦紀念版耳機,而第二款則是來自寶島的oBravo HRIB-1平面振膜與動圈同軸耳機。在筆者未曾到達派美前,負責人早已對Egoista?845耳放和耳機進行“長煲”模式。在聆聽T1時,筆者在聆聽《Eva Cassidy》人聲專輯時最有感觸:“線條太滑溜啦!”膽味極為濃郁,人聲厚潤而富有空氣感、飽滿而沒有毛躁,聲音純度極高。而另一個最大的印象莫過于聲音的平衡度,盡管只是播放人聲,但當中伴奏音樂在高頻和低頻的表現上也是十分突出,沒有針對人聲而只是過分把中頻刻意突顯。
接著再播放小提琴穆特樂章,在Egoista?845耳放的推動下,T1的搭配是恰到好處,拜亞特有的中規中矩且有著理性音質表現,顯然這是更好地再現和還原Egoista?845本色的“膽管”味道。在模特超高頻及強奏演繹下,Egoista?845耳放推動下筆者有感更耐聽而不高亢,聲音順滑流暢密度感高。出色的耳機能制造出出眾的包圍感和空間感,這套搭配同樣如是,給人扎實和舒暢的聽覺體驗,但又不失Viva Audio濃郁的意大利藝術風情。這種體驗也讓同行的編輯感到驚訝和意外,都為此而感嘆“毫不遜色于Hi-End級音響系統”等言辭。
而在另一端接口上,oBravo HRIB-1也在同時發聲,在同樣播放上述樂章時,筆者發現聲音緊湊度不及T1,但換來的是音場的龐大以及凝聚的人聲。蓬松的感覺讓木質耳機散發出特濃的松香味。而在穆特的小提琴方面,光澤感把弦樂展現的格外全神,線條流暢順滑,如同展現著一幅金秋落葉的油畫。當日兩副耳機搭配Egoista?845耳放讓筆者在過足2個小時耳機癮。不過,筆者覺得Egoista?845最為吸引筆者之處的是,除了其是一臺專業Hi-End級的發燒耳機放大器之作外,其更具備前級輸出的功能,換句話就是可以作為一款前級放大器使用,前級功能方面絕對也遜色于現有的產品,這下對于以耳機發燒為主的朋友,亦要兼顧家中Hi-End系統的需求,相信Viva Audio的該款Egoista?845耳放能進您們候選之列。
Viva Audio Egoista 845參數:
屬性:電子管耳機放大器
電子管:1×6N6P、1×6SN7 GTB、2×845、2×EH 5U4GB
背面板接口:5×RCA(背面輸出)
前面板接口:2×6.35mm、2×XLR(4Pin)輸出
體積:430×250×520mm
重量:30kg
The post Viva Audio Egoista 845電子管耳機放大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