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st 更為緊湊的魔力噴泉——Magico M2座地式揚聲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
形式:三路四單元被動式分音
高音單元:MBD5D 28mm鉆石鍍膜鈹單元
中音單元:MAG60004RTC 納米石墨烯Graphene Nano-Tec 6英寸振盆中音
低音單元:MAG70008RT 納米石墨烯Graphene Nano-Tec 7英寸振盆低音
頻率響應:26Hz–50kHz
輸入靈敏度:88dB
平均輸入阻抗:4Ω
建議匹配擴音機功率:50W
體積 (腳架) (H×W×D) :?1143×457×445mm
重量 (腳架):75 kg/只
開發構思跟同門師兄M6一樣,M2所使用的密封式3/8英寸多層式碳纖維弧形箱體,同樣動用一體化倒模成型技術制造,前方鑲有一件動用高精度計算機數控車床進行切割,作為固定4只自家秘制單元的鋁合金副障板及阻尼耦合板件。至于預先經過黑色陽極處理的航天級鋁制前障板,主要借助3組貫穿整個聲箱的特制鋁拉桿跟背板進行鎖定,要留意頂板和底板的線條亦來得頗為圓渾,旨在減少不必要聲音反射。箱體內壁貼有特制阻尼吸音素材,全面吸納和抵消不必要內部聲音衍射,讓錄音內所有微弱細節得以盡現眼前。
引述廠方提供數據,得知揉合航天級鋁材和碳纖維物料的M2箱體,強度重量比(Strength-To-Weight Ratio) 較全鋁制箱體能提升60個單位,連帶整體重量和外部體積亦同時下降50%及30%水平,絕對是揉合當今頂尖生產技術的最佳成果。
除了造價不菲,質量所向披靡的聲箱之外,落實在M2身上的單元質量亦同樣講究,一只28mm直徑半球型高音單元,振膜環節選用既輕巧但剛性強大的鈹素材,借助特殊技術鍍上一層成本極之可觀,有助加強頻應伸延的鉆石膜。加上嶄新改良銣磁鐵回路配合下,縱使長時間被強大功率推送,失真率仍可保持在極低水平。
貴為全球首家把石墨烯Graphene這種整體剛性遠比世上最堅硬鋼材高100倍的嶄新素材融入單元振盆的高級音響品牌,美國魔力Magico對于生產技術的掌握無疑更勝業界對手,參看M2所配備的MAG60004RTC中音,其 6英寸振盆主要由多層碳納米石墨烯(Multi-Wall carbon XG Nanographene) 和碳纖維編織而成,不但較其它同門產品所用者輕巧20%,連帶硬度亦同時提升300%!音圈部分嚴選鈦線材繞制,配搭2組磁束密度極高的釹磁鐵回路。值得一提的是這只6英寸納米石墨烯振盆中音,將會被安放于造型頗為獨特,嚴選特殊聚合物生產的獨立聲箱內,杜絕低音單元工作時所引發的干擾侵襲。
而位于6英寸中音下方,還有兩只以垂直方式鋪排,振盆同樣選用多層碳納米石墨烯和碳纖維編織而成的MAG70008RT 7英寸長沖程低音單元,實踐高瞬變與超低失真的完美表現。為確保每件振膜的厚度、弧度皆達至完美境界,組裝前必需經由業界最高標準 Finite Element Analysis系統進行精確分析和測量,只有完全符合最高指針的單元,才會被安裝到M2身上,絕不妥協。
內藏于M2體內的三路被動式分音器, 同屬德國 Mundorf 按照Alon Wolf先生要求特別訂制,當中所使用的零件如電容器、大功率電阻、電感線圈及內部接線,全屬質量出類拔萃的發燒級補品,協助發揮得來不易自家制單元的極限。配合3只以2前1后手法固定在專用承托支架,揉合不同機械和物理特性素材優點的MPOD 重量級避震釘腳,讓M2能與地面達至最佳耦合效果,直接提升動態對比,加強結象聚焦之余,同時把聲箱積聚的不必要諧振快速導離。
在威達的試音室現場,筆者嘗試了RCA Living Stereo版本的《Scheherazade》。
《Scheherazade》
由大型樂團所演繹的交響樂經過Magico M2的重放,所表現出來的畫面感能夠清晰地呈現在筆者的正前方,特別是其中每個聲部在演奏時其定位頗為精準,要是耳朵再更加靈敏,似乎每個聲部的人數都能夠數出來。正因為這么精準而敏感的反應,弦樂部分齊奏時每一次的拉鋸都能夠讓筆者捕捉得到,再配合無與倫比的聲場與出色的能量感,營造出包裹全身的氛圍感。試想下,如換上TELARC版本的《Scheherazade》的話,想必其大動態、大聲場,如同史詩般場景定必能夠完美還原。
威達的試音室現場
再來播放《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在這首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音樂從法國號開始,悠遠而綿長,隨后鋼琴附和著法國號的樂句,M2展現層次分明而又相互烘托的音樂場面,M2把音樂當中的空間感表現得很好,M2可以清晰的呈現具體而微的錄音現場空間,樂團的規模感在這般尺寸的揚聲器,可以如此輕松又帶有厚實感,而鋼琴主角的地位則顯得顆粒分明,位置凸顯,M2帶來相當濃郁豐潤的感覺,在開闊的音場當中,表現出個別樂器的濃郁芬芳。
而試聽Alyn Cosker的《Lyn’s Une》時,能夠很安心地享受整張專輯。
《Lyn’s Une》
作為英國最受歡迎鼓手之一的Alyn Cosker,曾經與很多不同的歌手同臺演出以及錄制專輯,而在這張個人專輯中,有以樂隊組合的形式演奏,其節奏快慢不同的爵士樂,以及有為爵士女伶輕輕地伴奏。而M2就由于其準確的音色以及出色的解析力,無論樂器之間默契的配合、還是Alyn Cosker本人精湛的Solo,每一下的敲擊、鼓點都清脆利落,自然散發的泛音更是為其營造出不錯的空間感。
小結
這款更輕盈緊湊的Magico M2座地式揚聲器再次展現出如魔力噴發的科技實力,近十年來,Magico對高科技材料的應用,向音響愛好者展示了全新的揚聲器設計理念。對于抑制箱體諧振。Magico以圓弧形的一體鑄造箱體配合內部復雜的加強結構,對此,M2有良好的貫徹落實。
The post 更為緊湊的魔力噴泉——Magico M2座地式揚聲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源于美國的頂尖科技!Magico M3揚聲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來自美國的Magico揚聲器品牌,正是對箱體材料有著獨特的理解。其品牌創辦人Alon Wolf認為目前揚聲器廠商常用的MDF材質,由于其剛性不足,很容易在單元被驅動發聲時,因為真冬而失去穩定性從而影響聲音表現。根據這一情況他在自家推出的揚聲器產品中采用以航空級別的合金板搭建箱體內部的骨架,然后箱體表面上加上較厚的金屬板;
而這種做法經過測量對比后發現,在實際工作時揚聲器產生的振動降至最低,有效解決了箱體穩定性的問題。而且,Magico里面所采用的單元均來自獨家研制,全因Alon Wolf先生創辦Magico之前就已經有多年先進的電腦動畫制作經驗,所以Magico旗下的揚聲器產品內里的骨架結構以及其它方面的設計,均采用獨家研發的專用軟件進行研發。
集合多項革命性元素的新品
憑著傲人的技術優勢,Magico推出了新一代柔和了航空級鋁材和碳纖維材質的革命性新品:Magico M3。它不僅擁有與世界如雷貫耳的高級跑車同一代號,其背后的開發概念,也值得大家玩味。在2014年迎來Magico創立十周年之際,推出了全球限量生產50對的M-Project,當時面世不久就瞬即售罄,在難以滿足影音愛好者的情況下,通過不懈的努力,繼承M-Project優勢的M3就這樣誕生了。
Magico M3擁有經過精密計算且無數次嚴格測量單元的放置位置,確保單元能夠穩定地發揮,達至天衣無縫的最佳境界;而內部依然設計了繁瑣復雜,以數十件通過CNC高精度切割的金屬骨架組裝而成的三軸式支架,而在左右兩側上配備了三文治結構的碳纖維材質的面板。
碳纖維擁有高強度、輕盈、耐腐蝕等優點,在目前的軍事和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上取得廣泛應用。而Magico選用這項材質作為側面面板的原材料,是為了能夠有效杜絕不必要的諧振對重放音樂時所造成的干擾和渲染,以此來提升聲音的結像與定位。
單元方面,Magico M3采用的是三路分音設計,但在單元的材質方面則是要比S3領先很多。首先Magico所配備的1只6英寸MAG6004RTC中音單元和3只7英寸MAG7012RTC低音單元,其振膜材質是選用了Graphene(石墨烯),而且Magico也是全球首家采用這一項材質制作單元振膜。
據筆者了解,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影音廠商和代工廠在研發石墨烯材質作為單元振膜材料,但由于原料供應、材料運用的工藝和優化措施不盡人意,致使很多廠商無法如愿推出能夠量產的成品。而Magico則是以多層式碳XG納米石墨烯及高剛性碳素材編織而成,與舊型號相比不僅大幅減輕了20%的重量,整體剛性還提升到300%的水平,可見Magico的雄厚、領先的技術。
加之內部采用的鈦音圈和釹磁鐵,不但能承受大沖程的音壓,而且其諧波失真甚至能達到近乎零水平,其研發能力以及工藝的熟練足以傲視全球任何一家揚聲器單元供應商。而且,所以的中低音單元均放置在一個獨立、以聚合物材料制作的隔離箱之內,獨特的結構造型能夠抑制內部折射,并同時抵抗外來諧振的影響。
為了讓采用石墨烯納米振膜的中音和低音單元全面發揮潛力,Magico M3的MBD28高音單元方面是經過Alon Wolf先生運用特殊技術將鉆石粉末平均地覆蓋于鈹振膜的表面,而這單元之前亦是在M-Project上使用。運用這種特殊技術加工的制作而成的高音單元進一步加強振膜的剛性之余,不會影響單元自身的重量,配合特長沖程懸掛和磁鐵,重放高音時將會得到更好的延伸線和細節還原能力,音質也會有所提升。
另外,運用專利橢圓對稱跨越拓撲技術進行組裝的Magico M3,以及配備特別設計的腳釘震墊,全部限定在Magico美國的廠房內生產,而為了使用M3的影音愛好者能夠享受如出一致、不存在絲毫偏差的完成表現,每一對M3在出廠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和配對。
如同爆發無窮的能量
現場試聽Magico M3是搭配DCS Vivaldi四分體訊源系統和Constellation Audio的新款前后級。初聽Stevie Ray Vaughan的《Couldn’t Stand the Weather》時,筆者宛如被猛虎襲擊一樣,全身被強烈的能量感所覆蓋。尤其是當電吉他與架子鼓嫌棄狂野的高潮時,其沖上云霄般的高音延展與穿透力讓筆者大呼過癮,而且其低頻并不累贅,恰恰營造出的氛圍感正好還原出一個完整的聲場。
既然有如此強勁的能量表現,接下來筆者就繼續挑戰極限,試聽RCA Living Stereo版本的《Scheherazade》。由大型樂團所演繹的交響樂經過Magico M3的重放,所表現出來的畫面感能夠清晰地呈現在筆者的正前方,特別是其中每個聲部在演奏時其定位頗為精準,正因為這么精準而敏感的反應,弦樂部分齊奏時每一次的拉鋸都能夠讓筆者捕捉得到,再配合無與倫比的聲場與出色的能量感,營造出包裹全身的氛圍感。
經過一番“轟炸”后,自然是需要看看在低音壓重放人聲的表現。再來試聽《Timeless Samantha’s Live 2015 林志美音樂會》這張SACD唱片時,并沒有如同過分注重還原精準的器樂而缺乏一定的音色渲染。相反地,其驚人的控制力將低中高三頻的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還原林志美甜美而成熟的聲音,還是觀眾們圍著林志美拍掌、歡呼,都會有一種被仿似墜入進會場夠感受到觀眾的熱情以及臺上賣力的演唱,享受短短數小時的現場演唱會。
The post 源于美國的頂尖科技!Magico M3揚聲器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頂尖科技與高性能的代號–魔力Magico M3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航天級鋁材骨架搭載碳纖維側翼
M3的開發概念,源于2014年面世不久瞬即售罄,全球限量生產50對的M-Project,經過精密計算及無數次嚴格測量的單元排位,確保銜接達到天衣無縫的最佳境界,內部設有極為繁復,以數十件動用CNC計算機數控車床進行切割的金屬骨干組裝而成的三軸式支架,搭載三文治結構碳纖維左右側翼,杜絕不必要諧震對重播音效所造成的干擾和渲染,締造最高準繩度的結像定位。中音和高音將會被安排在一個完全獨立,以聚合物生產的隔離聲箱之內,其獨特造型能抑制內部折射,同時能抵抗外來諧震的侵襲。同屬三路分音設計的同門S3揚聲器,亦有使用這種隔離聲箱。三枚采取垂直手法安裝于前障板的低音單元,將會加入紅銅精制的墊圈,作為單元和聲箱支架之間的耦合素材,以收避震效果。
石墨烯納米Graphene / Nano-Tec振盆中音及低音
Magico是世上首家選用石墨烯Graphene作為錐形單元振盆生產素材的Hi-end揚聲器品牌,如今M3所配備的6吋 MAG6004RTC 中音和 3只7吋直徑 MAG7012RTC低音單元,振盆部份更以多層式碳XG納米石墨烯及高剛性碳素材編織而成,相比同門型號所使用舊有制品,重量不但大幅減輕了20%,整體剛性還足足提升達300%水平。尾隨的鈦音圈及釹磁體回路,不但能承受強大音壓推送,近乎零水平的總諧波失真,足以傲視全球任何一所單元供應商。
源自M-Project MBD28鉆石鍍膜鈹單元
務求全面發揮石墨烯納米Graphene / Nano-Tec振盆中音和低音單元的過人優點,Alon Wolf先生專誠為M3選用在組裝前預先運用特殊技術把鉆石粉末平均地覆蓋于鈹震膜之上,M-Project亦有使用的MBD28 高音單元,這套革命性單完制作技術既可進一步加強震膜的剛性,卻不會令本體重量有所增加,配合特長沖程懸掛及高能量釹磁鐵回路結構,對于超高領域的伸延及聲音還原度,終得以提升至完美境界。
美國制造限定
運用專利橢圓對稱跨越拓撲技術進行組裝的M3,只會限定在 魔力 Magico 位于美國的廠房內生產,出廠前必需經過嚴格測試及配對,確保每位M3的用家將可享受到如出一轍,不存絲毫偏差的完美表現。
規格特性:
設計:三路五單元被動式分音
高音:MBD28 鉆石鍍膜鈹單元
中音:6吋 MAG6004RTC 石墨烯納米Graphene / Nano-Tec振盆中音
低音:3 x 7吋 MAG7012RTC 石墨烯納米Graphene / Nano-Tec振盆低音
頻率響應:24 – 50 kHz
輸入靈敏度:91 dB
平均輸入阻抗:4 Ω
建議匹配擴音機功率: 20 – 500 W
體積 (H x W x D) : 1,200 x 490 x 340 mm
每只重量:145 kg
The post 頂尖科技與高性能的代號–魔力Magico M3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