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功放估計發燒友都不會陌生了,NAD可升級插入式的MDC模塊,簡直就是NAD功放的黑科技,NAD高集成式的設計和海量的功能設置在我看來可謂首開先河,其中強大的MDC插件設計足以讓眾多Hi-End大廠緊跟其后,不過如果算上有著黑科技含量的軟件系統和BluOS應用,業界眾多Hi-End音響大廠相信也只能望塵莫及了!
?
NAD采用的BluOS系統,是一個集多房間管理和流媒體播放于一身的系統,源于BlueSound公司。通過官方推出的BluOS App可以輕松管理多臺BluOS設備并播放網絡共享文件或者移動設備上的文件。而BluOS App還支持蝦米音樂等各式流媒體播放服務和TuneIn網絡電臺,提供更多欣賞音樂的方式。

如果要使用上BluOS,NAD必須要加插MDC BluOS 2i模塊,這個模塊集合了藍牙、網絡、USB接口于一身,迎合了目前流媒體、無線音樂播放、網絡訪問以及存儲播放等主流功能。選擇MDC模組可以為NAD旗下C368/C388/M12/M32增加更多的數字輸入,包括AirPlay2,無損流媒體,USB解碼,以及BluOS無線音樂生態系統。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有疑問,M10不是也支持BluOS嗎?是的,M10集成上這一功能在內,同時更多的共享了M32、M12這些大師系列機型的技術。由于M10采用了Hypex公司的nCore D類放大模塊(這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佳的D類放大模塊之一),因此,別看M10的個頭小而小看了它的驅動能力,無論是8Ω或是4Ω的阻抗,連續輸出功率都可以達到100W,同時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失真(<0.05%)。加上160W/8Ω,300W/4Ω的PowerDrive氣囊功率,基本能夠通吃市面常見的“難推”揚聲器。
在接口方面,NAD有意將M10打造成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家庭娛樂一體機,從背面板我們可以看到十分齊全的接口:RCA輸入、前級輸出、同軸光纖輸入不在話下,還有兩個低音炮輸出,+12V Trigger和紅外3.5mm接口,網線接口、USB接口,甚至還有帶ARC功能的HDMI接口,這也意味著用戶可以直接將內置播放功能的智能平板電視與M10相連,用M10組成的音響系統來增強平板電視的聲音。

作為數碼解碼的先驅,NAD為M10準備的音頻性能也十分厲害。在連接功能方面,分別配有兩組RCA輸入、一組音頻輸出(可接駁后級使用)、兩組低音炮接口(可設置2.2),Y插與X插都均可接駁M10,一組同軸與光纖、網絡端口、USB以及高清ARC接口則彰顯出M10數碼連接強勁的一面。數字模擬轉換方面M10采用了32bit / 384kHz ESS Saber DAC,處理器為1GHz ARM CortexA9,至于綜合放大電路板方面,M10則采用Hypex NCore D類模板,雖然很多人對D類放大還存有些少過于數碼味的印象,但事實,如今不少D類放大模板表現相比同級A類或AB類放大設計的都要好,并且沒有以往一貫的“數碼味”,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
M10最核心的兩大功能在于強大的BluOS串流平臺和DiracLive空間校正。要使用這臺機器,有兩款軟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BluOS Controller(支持安卓和ISO版本),NAD對M10的定位是BluOS流媒體放大器,因此它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搭載了同屬母公司加拿大Lenbrook集團的另一品牌Bluesound所研發的BluOS系統,其好處在于可以讓聽眾們以一種非常便捷的方式享受Hi-Res音頻播放,最近BluOS又宣布支持了國內的蝦米音樂平臺,對于追求高品質的Hi-Fi玩家們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
另外一個核心的功能是,M10可以進行Dirac Live房間聲場校正。房間聲場校正原本在家庭影院功放中使用比較多,而流媒體放大器中搭載房間校正功能目前還是比較少見的。由于房間的聲學環境有所不同,不可避免的會對聲音造成影響。而Dirac Live可以借助測試麥克風來分析揚聲器及其擺放房間的聲學特性,據此建立聲學模型并偵測到聲學缺陷,經過精確分析,對系統的頻率響應進行校正。Dirac Live有Mac和windows版本,還支持iOS和安卓移動設備。你可以通過手機、平板設備或PC來安裝設置,完成整個的校準過程。
??
Dirac Live會根據實際的情況自動對頻響進行調節。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手動進行調節。校正完成之后,我們可以將校正之后的數據進行保存,然后在BluOS軟件中啟用。M10可以儲存5組Dirac的測量數據,因此,你可以保留不同的條件下環境的測試結果,方便啟用。
NAD M10不但將數字串流與綜合放大器的功能合二為一,更令D類放大與BluOS緊密結合,讓體積不大的M10釋放高效率的表現,相信這臺新型高端音響系統將會成為流媒體器材的新寵。

圓盤式測量麥克風
M10技術參數:
連續功率輸出:>100W(承阻8Ω與4Ω下)
THD:<0.03 % (250 mW到100 W, 承阻8Ω與4Ω下)
訊噪比:>85 dB
切峰功率:>130 W (at 1 kHz 8 ohms 0.1 % THD)
>230 W (at 1 kHz 4 ohms 0.1 % THD)
IHF動態功率:8Ω/ 160 W
4Ω / 300 W
阻尼因數:>190 (ref. 8Ω, 20Hz-6.5kHz)
頻率響應:±0.6dB(20Hz-20kHz)
高低音控制:Treble:±6.0dB (20 kHz)
Bass:±6.0dB(60Hz)
聲道分離度:>75dB (1kHz)
>70dB(10kHz)
輸入靈敏度:Line In: 1.0 V
Digital In:-6.2 %FS
待機功率消耗:0.5W
尺寸(WHD):215×100×260mm
重量: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