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音箱聽音樂、AV音箱看電影?其實不止…

作為發燒影音入門玩家,對于種類繁多的各種音箱,可能早已暈頭轉向。至于要怎樣區分,或許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Hi-Fi音箱聽音樂,AV音箱看電影。這說法也并非完全不正確,畢竟用途不一樣,功能也就不一樣。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再深入一點點去了解。

一般來說,在音頻領域可分為兩大系統,其一為Hi-Fi系統,其二則是AV系統。Hi-Fi是英文High-Fidelity的縮寫,直譯為“高保真”,其定義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Hi-Fi系統一般配備2只Hi-Fi音箱,也就是常說的2.0結構,這些音箱注重對于聲音的還原以及音色表達的效果,來盡量保證較高的真實回放能力。AV則是英文單詞Audio(音頻信號)和Video(視頻信號)頭一個字母的合寫;一套完整的AV音箱有前置音箱(包括中置音箱)、衛星環繞箱和超低音,它們比較注重音箱功率頻響、動態效果要求等指標。

  • HiFi音箱
可以說,Hi-Fi在定義上沒有明確的界定,怎么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Hi-Fi甚至是Hi-End,而從價格上來看,也不是達到多少錢就一定到了Hi-Fi的級別,即使身處業界的不同人士也有不同解答。從結構和組成上來看,普通的音響和稱之為Hi-Fi設備的音響并不會擁有什么明顯的差別,傳統的方式都是音源、功放、音箱和線材搭成一套聆聽系統。而有源音箱則就更加省事兒了,直接駁接電源插上音源就可以聆聽,其內置功放模組,省去了外接功放的麻煩,但一般來說這種集成式的一體化產品在傳統發燒友眼中可能未必足夠發燒。

相對于普通音箱來說,Hi-Fi音箱對于聲音的還原程度顯然是更高的,從參數上看來Hi-Fi音箱對于音頻信號的衰減少,精準度和準確性也更高,所以Hi-Fi音箱會聽起來比普通的音箱音質更好一些。而這些往往會表現在細節更豐富,能夠聽見的聲音其實是更多,而普通的多媒體音箱即使是能夠擁有并不渾濁的聲音,但在細節上也是無法達到需求的。

通常來說,好的Hi-Fi器材聲音的失真率往往偏低,并有著很多出色的參數表現,雖然發燒友們并不能夠完全具體知道Hi-Fi音箱的這些特定參數,但是他們在試聽Hi-Fi音箱的時候往往會更多注重耳朵收貨,更多偏向主觀聽感的特點(更多的細節,更好的音質、更美的音樂線條、更出眾的動態表現),這些元素或許并不是聆聽音樂所需要的,但是如果能夠真的感受到這種聲音,那些這些高保真的器材顯然十分有價值了。
?
  • AV音箱
AV音箱和Hi-Fi音箱之間可謂天壤之別,但我們的理解是,這種差別絕對不是領域上的區別,可能更多與市場有關,因為涉及到更普羅大眾的廣度,家庭影院的AV音箱更多偏向大眾化市場(需要購入更多的音箱支持,要有更便宜的價格等等),而這一點也導致市場上廉價的AV音箱在質量和音質表現上都難與Hi-Fi甚至Hi-End小眾產品相比。由于AV音響系統一般會由多個音箱組成,這些音箱包括了衛星箱、環繞箱、中置音箱、低音炮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1或者7.1之類的多聲道系統,但這種多聲道的系統并不能稱之為Hi-Fi系統。AV音響系統相當注重多個音箱之間的協同配合效果,而在指標上來看,AV音箱講究的是音箱的功率、頻響、失真效果等指標。
?

但事實上,我們也發現有不少頂級玩家采用Hi-Fi高保真揚聲器打造極致的AV影院,當然,成本是極其高昂,但與一般的AV影院形成了認識上的差別,某種程度已經模糊了Hi-Fi產品和AV產品的界線,也讓Hi-Fi音箱與AV音箱成為一種相對的概念。
不過有一點值得強調,AV音箱一般會存在立體聲Hi-Fi系統所沒有的中置揚聲器,這是實現多聲道聲軌中人聲等信息內容,另外,它通常會配置低音炮來增加聲場的氣勢,這也是為什么Hi-Fi音箱擁有更優秀的中頻,但即使使用再大的低音單元卻也沒有或很難達到AV音箱的低頻效果濃烈的原因。不過隨著玩法的多樣化,逐漸產生了兩聲道2.0加入超低音的玩法,彌補低頻的短板。

  • 總的來說
不同發燒友對于聲音效果的要求是不同的,很多人是注重音樂聆聽,講究還原效果的;而另一種群體可能更加關注的是對于場面的渲染,對于電影的表現能力,能不能帶來震撼的聲音效果。我們也不難發現,AV音箱和Hi-Fi音箱其實本質也是音箱,更多是針對不同領域而劃分,某些時候可以通過多只發燒Hi-Fi揚聲器來構筑,但針對定制影院也存在專業化的嵌入式AV揚聲器。
?

看完全文你可能很含糊,但事實這類產品很清晰,因為在設計時就存在市場定位的問題。在我們的理解中,Hi-Fi音箱和AV音箱兩大集合是存在交集之處的,但針對不同的場景我們應該結合價格、功能、參數和搭配等眾多因素,權衡產品投放到不同場景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