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燒試音碟中總離不開人聲部分的測試,你喜歡那些人聲爵士嗎?在那個專屬自己的空間,小酌一杯,讓唱片徐徐轉(zhuǎn)動,揚聲器響起一陣韻味十足的薩克斯或吉他聲或技藝高超的爵士鼓solo,隨后傳來一把慵懶磁性的嗓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爵士這種原本帶有鮮明的地域和族群文化特征的風格音樂逐漸演化為一種普適性較強的格調(diào),這種爵士音樂風格更傾向于“流行化”,更為通俗易懂,大眾接受性與音樂耐聽性也更為強烈。
現(xiàn)在,我們可以找到不少音樂性與音響性具佳的發(fā)燒人聲爵士專輯。譬如在一眾爵士女伶中,知名度較高的Diana Krall對廣大音響音樂發(fā)燒友而言肯定相當熟悉。她曾獲3座格萊美獎,8座Juno獎項(加拿大爵士最高榮譽)歷年專輯獲得九張金唱片、三張白金唱片、七張多白金唱片銷售認證的她,被公認為近十年來爵士樂界“最具魅力的歌聲”,她成功地帶領了21世紀年輕樂迷步入傳統(tǒng)爵士樂的迷人魅力中。Diana的爵士樂極具魅力,雖然沒有那種嘗新求變的樂風,但她了解音樂最重要的本質(zhì)來自旋律。當她用心去詮釋、去感覺爵士樂時,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愛上這種浮世情懷的味道。她的演出沒有太多的肢體語言,更不是那種驚世駭俗的絕世美女,但是當Diana的指尖觸及琴鍵時,天鵝絨般的琴音總會讓人凝神靜聽。

至于男聲方面又有何人選?我較為偏好“吉他上帝”Eric Clapton的作品。Eric曾獲得過格萊美獎,是上世紀最成功的音樂家之一,在搖滾名人堂里有三項成就。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吉他手之一,2003年在滾石雜志評選的一百大電吉他手位列第四,在百大搖滾藝術家里面排名53位?!禨lowhand》是他1977年的專輯,這張唱片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其中一首“Wonderful Tonight”的靈感來自于其前任妻子Pattie boyd。他們正準備赴宴,Pattie梳妝打扮久久不出來,Eric就寫下這首Wonderful Tonight。雖然Eric曲風多變,但他大部分作品還是藍調(diào)風格。提起藍調(diào),大家會想到電吉他;提起吉他演奏,目前不得不提的名字肯定有Eric Clapton。在與Eric Clapton同時代的所有藝術家紛紛的離開人世,或者失去了原有的歌迷號召力之后,Eric Clapton是所有當年這些藝術家中為數(shù)不多的依然保持著自己高超的演奏技術以及強大的市場號召力的藝術家。

至于最近我拿到手上的這張來自Scotty Wright的《Saint Mic》黑膠唱片,中文習慣直譯為“圣咪”,這也是一張公認的發(fā)燒級人聲試音碟。Scotty有“低沉潤厚“的脫俗歌喉,成就了一張不可一世的人聲發(fā)燒專輯《Saint Mic》。他特有的磁性聲線,成了化學反應,頓時有令人醉倒的感覺。這張專輯中Scotty一字一句唱出,鏗鏘有力如字字珠璣,人聲線條分明,圓潤如珠,散發(fā)著迷人的光彩。Scotty是難得一見的爵士歌手,其唱片總銷量超過5000000張。他能以爵士唱腔演譯出清新浪漫的情歌,音色沉厚,富質(zhì)感的聲線,與生具來亮麗而多變化的風格,是爵士界的新寵。


作為一張著名的發(fā)燒人聲專輯,《Saint Mic》發(fā)行過不少版本,這次我手上這張是香港風行唱片和TIS,nMusic發(fā)行的半速刻片黑膠版本,這是一張UHQLP。半速刻片并非新技術,幾十年前RCA、Decca或是后來的Mobile Fidelity就已經(jīng)使用半速刻片技術,但這項技術一直沒有成為主流。當施作半速刻片時,播放母帶的盤式錄音座速度要減半,而刻片的刻片機速度也要減半(從33 1/3轉(zhuǎn)為16 2/3轉(zhuǎn)),如此一來重播時聽起來速度才會正常。當速度減半刻片時,高頻段的細節(jié)會因為速度變慢(20kHz會變成10kHz),刻片刀有二倍的時間去“慢慢”刻出該有的高頻細節(jié),所以所呈現(xiàn)的高頻細節(jié)會多過正常速度刻片。香港風行唱片大家都相當熟悉了,至于TIS,nMusic也是香港的唱片公司,定位上他們主要出版爵士(藍調(diào))和發(fā)燒音樂。TIS的錄音師Vili采用最發(fā)燒的錄音器材,貫徹膽石結合的理念,配合最尖端的數(shù)碼科技,錄制了一系列音效出眾及反應熱烈的發(fā)燒碟。TIS的錄音在人聲及樂器的定位上相當有水準,這點在他們過往很多錄音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無論如何,在如今串流橫行的時代,《Saint Mic》這張如此講究的黑膠作品實在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