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一群具有前瞻性思維的音響愛好者走到一起,他們大多是歐洲的音響經銷商,希望打破傳統音響行業陳舊的框架和觀念,于是創立了一家獨特的音響公司,其理念是在聯合起來創建一個注重價值而非多余設計的品牌。從此NAD正式誕生。其中Marty Borish是美國高保真音響行業的資深人士,他率先實現了這個夢想。當時的市場中有兩種產品設計觀念:一種是追求最佳音質,但價格毫無目標。另一種是最低價格,但音質很一般。Marty Borish對行業的這兩種觀念感到不滿,于是創立了New Acoustic Dimension公司,縮寫就是今天的NAD。NAD所輸出的音響產品,以確保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能夠享受到純粹的好聲音,具備高性價比特點。
憑借這種宗旨,NAD采用面向消費者模式,優先考慮高保真愛好者的需求。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制造成本,品牌團隊打算讓各廠家進行代工。NAD早期產品設計是采用極簡主義模式,沒有花俏的裝飾和外觀,與市場同類競品的做法相反。

成立于1972年的NAD品牌今年剛好走過了半個世紀,值得可賀和可敬。可賀的是,能經歷50年風雨且活出知名的音響公司并不容易,而且NAD廠家發展至今規模已成,產品也早已深入市場,也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可敬的是,NAD與很多傳統音響公司有著基本一致的起點,但NAD產品發展至今,從技術、功能和使用性上都非常超前,早已與傳統產品拉開了大差距,例如大家都熟悉的D類放大技術和BluOS內核。其中,NAD一直致力于D類放大技術的研究,令其成為業內音響功放設計的創新者。
今天好慶幸NAD在成立50周年之際,以“致敬復古”為主題推出全球限量版立體聲功放——C3050 LE。目的是想憑借復古的C 3050 LE立體聲功放致敬50年來的經典杰作,其設計靈感源自NAD 3030,彰顯50年來NAD在功放創新方面的傳奇歷史,喚醒一代音樂愛好者如癡如醉的發燒記憶。介紹新產品之前,我想讓讀者回顧NAD這么多年來的每一款經典產品,這樣才能更容易了解C 3050 LE設計背后的故事。

讓目光轉移到NAD歷史上最經典的功放3020,這款產品由Bj?rn-Erik Edvardsen(BEE)杜比實驗室的前工程師設計,打破了每聲道20W A/B類功放的預期。NAD 3020立體聲合并式功放于1978年發布,由于產品深受市場歡迎,NAD品牌也一并走紅。可以說,成為當時非常暢銷的高保真功放產品。
隨后到了1987年,NAD推出6300磁帶播放器,當中應用了兩種先進的技術:Dolby HX Pro和Dyneq——而引人矚目,這兩種技術共同校正了磁帶的高音飽和,并產生了任何磁帶播放機中最平坦的頻率響應。6300擁有額外的杜比B和杜比C電路實現極低的信噪比。
隨后NAD 118前級功放的發布震驚業界,其是首款采用DSP(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端到端數字設計的產品。盡管在產品內部的電子設備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外部工業設計收到了影響。NAD坦言118前級是商業上的失敗之作,因為僅售出了約1000臺。然而118設計的精髓卻深入到NAD的體系中。

NAD品牌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成長中充滿了痛苦。在1999年,總部位于加拿大分銷和品牌開發部門Lenbrook集團收購了NAD,并將NAD整合到其全球業務之中,關閉了英國總部,并將其及其關鍵人才遷往加拿大。
Lenbrook集團在收購NAD的時期,家庭影院產品也在興起和增長。由于業界面臨著AV接收機功率額定值存在高度的“扭曲”,由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最初在20世紀70年代指定的雙通道功放功率額定值標準并不適合對AVR進行評級,制造商和零售商開始自行去指定功率的額定值。為此,NAD立即行動,將品牌完整性和透明度放在了消費者的首位,并于2002年推出了T 752、T762和T 753 AVR等后續產品,指定了自己的評級標準。該標準應用了不同頻率和振幅水平的平均功率輸出,并驅動所有通道達到真實的模擬音質。
2007年,NAD發布了一個全新的AVR平臺,該平臺的創新靈感來自PC計算機的模塊化和可定制特性,品牌稱其為模塊化設計結構(MDC)。MDC允許AVR的主體容納輸入選擇、音量和音調控制以及音頻信號處理等基本功能,而快速發展的視頻處理需求和功能可以通過將“模塊化”實現升級。值得注意的是,T 765 AVR可以升級到包括藍牙、Wi-Fi、杜比Atmos和音樂流等現代標準技術。而MDC這種技術一直貫穿NAD產品的設計和開發。
隨著M2 Masters系列集成功放的推出,NAD成為首批成功切換到D類放大技術的發燒音響品牌之一。它采用了一種使用直接數字反饋功放(DDFA)技術的全數字信號放大。BEE和NAD團隊與DDFA的原始制造商Zetex合作,提供了一個真實世界的測試平臺,使這些團隊能夠從這個創新的數字放大平臺中展現令人難以置信的音頻性能,也使其比A/B類功放有著更低的噪聲和失真,并帶來了以前難以理解的聲學水平和細節表現。

上面提過NAD品牌發展的幕后功臣Martin Borish,他為發燒友帶來了品牌50年以來的豐富產品,在NAD背后所帶來的愿景和影響力將會讓世界各地音響和音樂愛好者帶來共鳴。與Martin Borish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還有73歲的NAD音頻工程師Bj?rn-Erik Edvardsen,他性格謙遜但擁有天才般的智慧。在他去世的時候,他已經在NAD整整度過了45年的職業生涯,同時仍然積極設計產品,并指導新一代熱情的音頻設計師,他們將他和NAD的設計遺產延續至今。
如今,NAD因其開發放大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而繼續受到最廣泛的認可,這源于NAD一系列產品針對數字和模擬音樂源進行優化的混合數字設計。2020年發布的M33是第一款采用Eigentakt技術的放大器產品,采用最新的混合數字設計,具有幾乎無法測量的諧波和互調失真、負載不變的功率傳輸以及即使最昂貴的放大器也難以實現的精準性和清晰度。

本月NAD 50周年限量版C 3050 LE也正式上市,同時上海尊寶音響也立即送到本社進行測評。值得一提的是,C 3050 LE全球僅限量生產1972臺,目的也非常明顯是為了致敬成立于1972年的NAD品牌。
當拆箱后看到它的第一眼,在腦海中晃過這50年來NAD所推出的每一款經典產品,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產品。能感受到C3050 LE就像匯集了這50年來的精華于一身。更準確地形容便是其外觀以經典的NAD 3030為靈感,展現了NAD 50年來在功放上創新方面的傳奇歷史。富有年代感的頂端開槽,胡桃木紋機箱,磨砂噴涂的前面板以及豐富的控制按鈕,就連1970年的原始字體“New Acoustic Dimension”徽標都完全和當年的一模一樣,都是復刻了當年的C3030,將聽眾帶回70年代NAD的輝煌。
這款功放在復古機身下充分利用了NAD最新的以及最先進的放大技術,是半個世紀前的發燒友無論如何都意想不到的,得益于NAD的高效Hybrid Digital UcD放大器設計,C 3050 LE每聲道功率輸出可以達到100W,信噪比超過95db,IHF動態功率在8Ω阻抗下達到180W,4Ω下達到250W,2Ω下更達到300W,峰值電流輸出能力大于20A,解碼部分應用到TI PCM5242 384kHz/32bit精度的差分DAC,其以對時基校準的高準確性和出色動態而聞名,能確保C 3050 LE以音樂性、高分辨率和精確結像來再現所有的數字信號。

同時C 3050 LE還是一臺內置了BluOS系統的流媒體功放一體機,你只要使用BluOS App,就可以播放多個串流音樂內容,例如Spotify、Tidal、Qobuz、Deezer等等,也可以播放網絡電臺,也可以播放本地的音樂文件,既可以支持讀取NAS文件,也可以通過機身的USB讀取U盤和移動硬盤,支持高達24Bit/192kHz的高分辨率音頻,同時支持各大流媒體平臺上的MQA音樂。
估計大部分發燒友使用BluOS都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由于各種原因,國內用戶很難接觸到國外的流媒體平臺(除了注冊賬戶和付費外,部分平臺還需要你進行科學上網),即使你已經具備各種條件能享用這些海外音樂平臺,但由于文化差異,國內音樂聽眾可能會對當中的音樂內容興趣不大。而好消息的是,目前BluOS最新版本3.20.45及后續版本將支持QQ音樂播放,其播放方式是進入QQ音樂,通過Qplay選擇NAD功放進行音樂推送。

為了體驗該功能,我通過蘋果手機上安裝的QQ音樂App,與C?3050 LE進行連接投放播放,其功能與蘋果AirPlay相似,但Qplay功能則更好地擴展了安卓手機的可玩性;我們只需要確保3050 LE與手機連接同一Wi-Fi網絡,再點擊QQ音樂播放頁的“設備播放”,選擇要投放的設備即可播放QQ音樂里的曲目。
另外,C 3050 LE采用了NAD引以為傲的模塊化設計,出廠即搭載Hypexn Core™放大模組,串流插件模塊利用新一代MDC2 BluOS D類模塊,C 3050 LE擁有更快的運算效率,同時還能安裝Wi-Fi天線,內建Dirac Live空間校正功能,對房間環境進行相應的測量和處理,以達到聲音優化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發燒友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就是改善聆聽空間,用戶可以通過C 3050 LE的校準麥克風、App應用程序以及音響系統中音箱的重播,來解決包括駐波和聲反射等問題。由此,大大改善低頻響應和整體的聲音清晰度以及音調的準確性和三維結像。這種好處在聲音的提升是不言自明的,例如提升音樂的舞臺感、聲音的清晰度和分析力,低音更加低沉和扎實,為用戶帶來最佳的聽覺體驗。
C 3050 LE還具有線路電平模擬、同軸數字和光纖數字輸入。憑借其全套數字和模擬輸入,C 3050 LE可以容納您的所有源組件。黑膠唱片愛好者會喜歡C 3050 LE的超低噪聲MM唱頭級。對于電影和電視觀看,有一個HDMI eARC接口,使C 3050 LE能夠用作集線器或雙聲道或2.1聲道家庭影院設置。

通過用C 3050 LE立體聲功放連接AirPlay2回放《The Silver Violin》這張專輯,用舒服、享受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它有著均衡的頻率響應,加上機身內特有的溫暖聲底,聽起來非常舒服。小提琴濃郁的音樂藝術味展現透徹,余韻讓人回味,琴音表現是富有光澤感。琴聲在功放下得到絕好的詮釋,高頻的延伸自然而甜美,并富有藝術氣息,當中輕柔優美的弓弦摩擦的質感有著極為柔韌和細膩的反映。


接著播放薩克斯風專輯《My Romance》,剛開始就能聽到Ben Webster的薩克斯風金光燦爛,確是真空管黃金年代的錄音代表作,碟中的薩克斯風亮麗不刺耳,樂聲的泛音和空氣感布滿整個音場,精細的音質令人叫絕。除了薩克斯風之外,伴奏的鋼琴和低音提琴亦具最高的像真度,充分表現薩克斯風讓人最為難忘的現場感。播放多一首《I Can’t Get Started》,剛開始鼓花的質感已一流,但?Ben Webster的低音薩克斯風一出聲,感受到他的曲風很有立體感,感受到他的嘴在吹薩克斯風時發出的氣聲,現場還原度極真實,偶爾聽到遠處有些碰杯聲,氣氛一流,演奏完畢觀眾拍掌也在音場中清晰可見,加上像真度極高的口水花薩克斯風音色。

人聲方面,播放Katherine Jenkins的《From The Heart》專輯時,整個搭配對動態的控制相當穩重,沒有高亢刺耳之感,整體表現耐聽舒心。但不乏驚人之處的是,女聲表現非常直接,且毫不粗獷,有一種流暢和綿密的質感,清晰而通透。可以說在人聲表現上,C 3050 LE控制非常一流,把該有的效果展現了淋漓。同時也展現出人聲的磁性美,感情豐富、吐字清晰,而齒音和嘶聲也不會很重,柔滑細膩。柔和且溫暖的中頻,對人聲、吉他、鋼琴等樂器的演繹都非常到位,當然也許并非是最“真實”的效果,但泛音和光澤感都是適當的,“點到即止”,把感情和韻味充分流露。

NAD的集成放大器有一個基本的,保守的外觀。他們在那里做音樂,而不是被人盯著看流口水。另一方面,C 3050LE達到了70年代高保真設計的所有高點,成立50年以來,始終堅守對聲音之美的開拓與熱愛,以高超的技藝與成就不凡之聲。而總結這次對于C 3050LE的聆聽體驗,其聲音表現可謂無懈可擊。對于高品質影音生活和Hi-Fi級聲音追求,C 3050LE無疑是一個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功率輸出:100W(輸入8/4Ω)THD(20Hz-20kHz)<0.03%(250mW to 100 W, 8Ωand 4Ω)
●?信噪比:>95dB(A-weighted, 500 mV input, ref.1W out in 8Ω)
●?頻率響應:20Hz-20kHz / ±0.3dB
●?峰值輸出電流:>20A(in 1Ω, 1ms)
●?輸入:RCA模擬立體聲、RCA唱頭放大、數字同軸、光纖、HDMI eARC、USB、藍牙
●?輸出:RCA前級輸出、RCA超低音輸出、耳機輸出
● BluOS Audio:支持串流服務和網絡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