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是音響發燒友之間永恒的話題,我們深知諧振對音響系統聲音表現的影響。要杜絕震動對聲音的干擾,除器材本身采取的避震、吸震措施外,不少與之應對的音響附件產品也由此而生。音響架、唱片鎮、層板、避震腳墊腳釘等這些產品可能并不顯眼,但它們的功勞不小。就避震腳墊這類產品而言,利用適當的介質和幾何形狀,將音響器材外殼與承載體的接觸面減少到最小,造就一個聲學高阻抗區,使其產生隔離作用。一個有效的避震腳釘必須在傳導振動的同時,將振動的機械能轉換成熱能散發掉。這一次,且看Divine Acoustics Kepler避震腳墊有多大能耐。

Divine Acoustics這個波蘭品牌始創于2007年,他們一直注重技術和精品工藝的搭建,旗下出品除了音箱還有線材、避震器材等產品。這款Kepler是Divine Acoustics首次運用CeraGem技術開發出來的產品,CeraGem技術借由將不同的堅硬物質結合在一起,包括燒結陶瓷、具有重復結晶結構的高硬度寶石以及各式金屬,來抵抗振動與音箱,與一般運用陶瓷圓珠、軟墊片、磁力、軸承的避震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從外觀上看,Kepler的構造并不復雜,底座形如梅花,總共包含7層結構與40種不同的零件材質。長方形的陶瓷棒、寶石、鉻鎳合金結合成三層的金字塔形結構,這樣的結構類似于散熱片的設計,可以將震動能量轉換成熱能。而Kepler上的螺絲尖端可以將來自器材或是音箱的震動傳自金字塔結構的頂部,在加上Kepler內部還運用了鋼、鉻、鎳、銅、鈦、鉬等金屬,借由它們不同的物理特性,讓Kepler發揮抑振的效果。

Kepler除了可以用來取代音箱的腳釘,可安裝在音箱底下的螺絲孔底下。此外Kepler頂部還可以裝上坪頂的螺帽,用來承載音響器材。每個Kepler具有20kg的承載能力,若是用上3個,便有60kg的承載能力,不怕被壓垮。用家在選購Kepler時有兩種方案可選:一種包含3個Kepler,可以直接用在音響器材下面;另一種包含8個Kepler,剛好可以用在一對音箱之下。

有關實際使用,我認為將Kepler應用在訊源器材上的改變最為明顯。譬如在聆聽Kenny G《LIVE》時,現場Live版的Kenny G在播放時音場非常廣闊,把舞臺的廣闊感和深邃感再度呈現,這點明顯優勝于在沒有使用Kepler避震腳墊時的效果。在沒有使用時,我發現舞臺有所下沉,且薩克斯聲音的穿透力和延展性都有所削弱,空間感沒有得到拉闊的效果,那種現場效果明顯是遜色不少。再以Dire Straits的《Brothers In Arms》測試,在其中的《Your Latest Trick 》一曲中,最先感覺變化的是薩克斯的音色變得平穩了少許,而錄音不斷地繼續重放,整個樂隊都開始演奏時,架子鼓敲擊的細節變得比以往清晰了很多。

聽聽Susan Wong《Close To You》的人聲專輯,在使用Kepler避震腳墊時,我發現女聲的穿透力明顯增強,同時聲音的凝聚性和背景的深邃感都得到明顯的改善,嘴型清晰逼真,口型大小也是恰到好處,絲毫不過分夸大,發聲高度像真,閉眼所聽如再度展現歌者輪廓,給人一種栩栩如生之感,在使用Kepler后可聽的細節也變得更加多了!繼續播放人聲的Eric Clapton《Unplugged》,其的演繹基本難逢敵手,聲音的干凈度和寧靜感方面都得到一流的表現。經過反復折騰后,我發現整套系統使用Kepler后現場的表現力上空氣感更足,“能見度”更高,可聽的細節亦是更多。在過場一下,臺下朋友的歡呼和掌聲都能通過系統還原出“由遠至近”和“聲點像”音場效果,猶如自己就置身于這片掌聲和人海之中,把豐富的細節充分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