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拉丁爵士樂第三輯,我將接著上一期的內容,繼續介紹本專輯的歌曲(從第51-75首的拉丁爵士樂)。
XAVIER CUGAT ET SON ORCHESTRE
哈維爾.庫加特和他的樂團
Xavier Cugat Et Son Orchestre(哈維爾.庫加特和他的樂團)是由西班牙裔古巴音樂家、指揮家和演員哈維爾.庫加特(Xavier Cugat)領導的音樂團體。庫加特出生于1900年1月1日,西班牙赫羅納,1990年10月27日在巴塞羅那去世。他以將拉丁音樂,特別是恰恰恰(cha-cha-cha)、倫巴(rumba)和曼波(mambo)推廣到美國和全球而聞名。
曲目51、WALTER WINCHELL RHUMBA(Morales-Sigman)
錄制時間:1941
《Walter Winchell Rhumba》是一首由莫拉萊斯(Morales)和西格曼(Sigman)創作的倫巴(Rhumba)風格的音樂作品,發表于1941年。這首曲子以當時著名的美國記者和廣播評論員沃爾特.溫切爾(Walter Winchell)的名字命名,他是20世紀中期美國媒體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犀利的新聞評論和廣泛的知名度而聞名。這首曲子是典型的拉丁風格音樂,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對拉丁音樂的熱情。當時,拉丁音樂和舞蹈(如倫巴、曼波和恰恰恰)在美國非常流行,許多樂隊和音樂家都嘗試將拉丁節奏融入他們的作品中。活潑的節奏、豐富的打擊樂器和充滿異國情調的旋律,非常適合跳舞。
曲目52、AMOR(Ruiz-Lopez-Skylar)
錄制時間:1944
《Amor》是一首由Ruiz、Lopez和Skylar創作的經典歌曲,發表于1944年。這首歌是為電影《Broadway Rhythm》創作的,并由卡門.卡斯蒂略(Carmen Castillo)演唱。《Broadway Rhythm》是一部美國音樂劇電影,由Roy Del Ruth執導,于1944年上映,影片中融入了許多音樂和舞蹈表演。《Amor》是一首充滿浪漫情感的歌曲,歌詞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和贊美。
曲目53、MISIRLOU(Pina-Wise- Russell)
錄制時間:1944
《Misirlou》是一首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影響力的經典歌曲,最初由希臘作曲家尼古斯.魯索斯(Nikos Roubanis)在20世紀20年代創作,后來由Fred Wise、Milton Leeds和S.K.Russell在1944年重新編曲并填詞。這首歌的旋律源自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傳統音樂,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情。
曲目54、LA NEGRA LEONOR(Fernandez)
錄制時間:1944
《La Negra Leonor》是一首由Fernandez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這首歌是典型的拉丁音樂風格,融合了古巴、波多黎各和其他加勒比地區的音樂元素,具體風格取決于作曲家的背景和創作意圖。1940年代是拉丁音樂在美國和國際上逐漸流行的時期,許多拉丁風格的歌曲和舞蹈(如倫巴、曼波和恰恰恰)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廣泛歡迎。《La Negra Leonor》是以一位名叫Leonor的女性為主題,歌詞講述了她的人生故事、愛情或某種情感經歷。
曲目55、RUMBA RUMBA(Valencia-Pafumy-Gallop)
錄制時間:1944
《Rumba Rumba》是一首由Valencia、Pafumy和Gallop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并出現在電影《Two Girls and a Sailor》(《兩個女孩和一個水手》)中。
這部電影是一部美國音樂喜劇電影,由Richard Thorpe執導,米高梅公司出品,于1944年上映。影片以輕松幽默的劇情和豐富的音樂表演為特色,展現了1940年代的音樂和舞蹈風格。
曲目56、LINDA MUJER(Duchesne)
錄制時間:1944
《Linda Mujer》是一首由Duchesne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這首歌的標題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美麗的女人”,歌詞圍繞對一位美麗女性的贊美或情感表達展開。1940年代是拉丁音樂(如倫巴、曼波、波萊羅等)在國際上逐漸流行的時期,許多拉丁風格的歌曲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廣泛歡迎。《Linda Mujer》是一首充滿浪漫情感的拉丁風格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輕快,適合跳舞或欣賞。
曲目57、BRAZIL(Barroso-Russell)
錄制時間:1944
《Brazil》(葡萄牙語名《Aquarela do Brasil》)是一首由巴西作曲家阿里.巴羅索(Ary Barroso)于1939年創作的經典歌曲,后來由S.K.Russell填上英文歌詞。這首歌是巴西音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巴薩諾瓦(Bossa Nova)和桑巴(Samba)風格的重要作品。1944年,這首歌出現在迪士尼動畫電影《Saludos Amigos》(《致候吾友》)中,進一步推動了其國際知名度。《Saludos Amigos》是迪士尼制作的一部以拉丁美洲為主題的動畫電影,旨在加強美國與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曲目58、THE CONTINENTAL(Conrad-Magidson)
錄制時間:1944
《The Continental》是一首由Con Conrad(康拉德.康拉德)和Herb Magidson(赫布.馬吉德森)創作的經典歌曲,最初為1934年的電影《The Gay Divorcee》(《快樂的離婚者》)而創作。這部電影由馬克.桑德里奇(Mark Sandrich)執導,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和金杰.羅杰斯(Ginger Rogers)主演,是20世紀30年代最著名的音樂喜劇電影之一。《The Continental》因其輕快的旋律和優雅的舞蹈編排而廣受歡迎,并成為電影中的亮點之一。
曲目59、BRUCA MANIGUA
錄制時間:1944
《Bruca Manigua》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阿森西奧.羅德里格斯(Arsenio Rodriguez)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阿森西奧.羅德里格斯是20世紀古巴音樂的重要人物,被譽為“現代古巴音樂之父”,他對古巴音樂的發展,特別是對“son cubano”(古巴頌)和“mambo”(曼波)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Bruca Manigua》是一首充滿非洲-古巴(Afro-Cuban)音樂元素的作品,歌詞反映了古巴黑人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他們在奴隸制時期的苦難和對自由的渴望。歌曲的標題“Bruca Manigua”可以理解為“荒野”或“叢林”,象征著奴隸們逃離壓迫、追求自由的艱難旅程。
曲目60、JARABE TAPATIO(MEXICAN HAT DANCE)
錄制時間:1944
《Jarabe Tapatio》,也被稱為《Mexican Hat Dance》(墨西哥帽子舞),是墨西哥最著名的傳統民間舞蹈和音樂之一。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但它在20世紀被廣泛傳播并成為墨西哥文化的象征之一。1944年,這首歌可能被重新編曲或錄制,以適應當時的音樂風格和聽眾的喜好。
曲目61、BESAME MUCHO
錄制時間:1944
《Besame Mucho》是一首由墨西哥作曲家康蘇埃洛.貝拉斯克斯(Consuelo Velazquez)于1940年創作的經典歌曲,后來由Sunny Skylar填上英文歌詞。這首歌是拉丁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譽為“拉丁情歌的國歌”。1944年,這首歌出現在電影《Follow The Boys》(《追隨男孩們》)中,并由尼塔.羅莎(Nita Rosa)演唱。《Besame Mucho》的歌詞表達了對愛情的深切渴望和熱情,歌名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多多吻我”。歌曲的旋律優美動人,充滿了浪漫的情感,使其成為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的情歌。自問世以來,這首歌被無數藝術家翻唱和重新演繹,包括安德烈婭.博切利(Andrea Bocelli)、娜塔莉.科爾(Natalie Cole)、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等。
曲目62、MI SOMBRERO
錄制時間:1944
《Mi Sombrero》是一首由Xavier Cugat、Berios和Stillman共同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Xavier Cugat是20世紀拉丁音樂的重要人物,以其對拉丁音樂(如倫巴、恰恰恰和曼波)的推廣而聞名。他的音樂風格融合了古巴、西班牙和美國的元素,深受全球聽眾的喜愛。《Mi Sombrero》的標題在西班牙語中意為“我的帽子”,具有濃郁的墨西哥傳統音樂風格,節奏明快活潑,通常以快速的旋律和強烈的鼓點為特色,能讓人感受到墨西哥音樂的熱情與活力。
曲目63、ALI BABA(Lecuona-Miller)
錄制時間:1944
《Ali Baba》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埃內斯托.萊庫奧納(Ernesto Lecuona)和詞作家Bob Miller共同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埃內斯托.萊庫奧納是20世紀古巴音樂的重要人物,以其對古巴古典音樂和拉丁音樂的貢獻而聞名。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巴傳統音樂、西班牙音樂和古典音樂元素,具有獨特的風格。
曲目64、TIERRA VA TEMBLA
錄制時間:1944
《Tierra Va Tembla》是一首由Merceron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歌名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大地在顫抖”,暗示了某種強烈的情感或事件。1940年代是拉丁音樂(如倫巴、曼波、恰恰恰等)在國際上迅速流行的時期,許多拉丁風格的歌曲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廣泛歡迎。《Tierra Va Tembla》是一首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拉丁風格歌曲,旋律和節奏可能帶有強烈的節奏感和情感表達。
曲目65、CHIU CHIU(Molinaro)
錄制時間:1944
《Chiu Chiu》是一首由Molinaro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并出現在電影《You Were Never Lovelier》(《你從未如此可愛》)中。這部電影是一部浪漫音樂喜劇,由威廉.塞特爾(William A.Seiter)執導,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和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主演,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于1942年上映。影片以阿根廷為背景,融合了音樂、舞蹈和浪漫情節,展現了拉丁美洲的文化風情。
曲目66、TICO TICO
錄制時間:1944
《Tico Tico》是一首享譽全球的巴西經典音樂作品,原名為《Tico-Tico no Fuba》(意為“玉米粉上的雀鳥”),由巴西作曲家澤昆哈.德.阿布雷烏(Zequinha de Abreu)于1917年創作。1944年,這首歌因重新編曲和國際化推廣而廣為人知,尤其是通過阿爾.迪斯蒙德(Aloysio de Oliveira)和埃拉斯莫.卡洛斯(Erasmo Carlos)等人的填詞(可能涉及合作者Drake的貢獻),以及好萊塢電影和拉丁音樂熱潮的推動。阿布雷烏的《Tico-Tico no Fuba》屬于巴西傳統音樂風格“肖羅(Choro)”,以輕快的節奏、復雜的旋律和即興演奏為特色,靈感源自巴西本土的鳥類啼鳴聲。1940年代,隨著拉丁音樂在美國的流行,這首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如英語版《Tico Tico》),并融入搖擺樂和爵士元素,成為國際舞曲的經典。
曲目67、TUMBA EL QUINTO
錄制時間:1950
“Tumba”:在拉丁音樂語境中,常指一種節奏型(如非洲-古巴鼓樂的復合節拍),或與舞蹈相關的動詞(如“擊倒”“舞動”)。
“El Quinto”:在古巴音樂中,“quinto”是康加鼓(Conga)中的高音鼓,負責即興演奏和復雜節奏,象征非洲-古巴音樂的靈魂。標題可能暗示以鼓樂為核心的編曲,或隱喻某種社會文化主題。
曲目68、VIVE COMO YO
錄制時間:1950
“Vive Como Yo”(“像我一樣生活”)可能傳遞個人主義、自由精神或社會批判的主題,常見于1950年代拉丁音樂中(如古巴革命前的社會變革思潮)。“Cairo”是作曲家、1950年代是拉丁音樂的黃金時代,古巴的曼波(Mambo)、墨西哥的流浪者音樂(Mariachi)和波多黎各的普萊納(Plena)蓬勃發展。此時期音樂常融合社會議題與舞蹈節奏,如Benny More的《Bonito y Sabroso》或Perez Prado的《Mambo No.5》。“像我一樣生活”暗含對傳統束縛的反抗,或倡導個體自由,呼應1950年代拉丁美洲城市化與青年文化興起。
曲目69、DONKEY SERENADE
錄制時間:1949
《Donkey Serenade》(驢子小夜曲)是一首經典的音樂劇歌曲,由捷克裔美國曲家魯道夫.弗里姆(Rudolf Friml)和英國作曲家赫伯特.斯托薩特(Herbert Stothart)共同創作。這首歌最初是為1924年的輕歌劇《The Vagabond King》(流浪國王)的修訂版《Rose Marie》(玫瑰瑪麗)所作,但真正廣為人知是因1937年的電影《The Firefly》(螢火蟲)的插曲版本,由艾倫.瓊斯(Allan Jones)演唱,并成為其標志性作品。
曲目70、DESERT DANCE(Mozian)錄制時間:1949
《Desert Dance》(沙漠之舞)是一首由美國音樂家Harry Mozian創作器樂作品,發表于1949年。結合1940年代末的音樂潮流與標題中的“沙漠”意象,Harry Mozian(1915-1975)是美國小號手、樂隊領隊和作曲家,活躍于1940-1960年代,以演奏拉丁爵士、搖擺樂和異域風情音樂聞名。他參與了這首曲目的創作或錄制。
曲目71、VAYA! NINA(O’Farill)
錄制時間:1950
“Vaya ! Vaya ! Nina”在西班牙語中可譯為“去吧!去吧!女孩”,可能暗含鼓勵、調情或舞池中的互動,呼應拉丁音樂的社交舞蹈功能。1950年是非洲-古巴爵士的黃金時期,音樂家如馬奇托(Machito)、迪齊.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與奧法里爾合作,推動拉丁節奏與爵士即興的融合。此曲可能誕生于這一時期的文化交匯中。
曲目72、LLORA TIMBERO
錄制時間:1950
《Llora Timbero》是一首由古巴音樂家Arsenio Rodriguez創作的拉丁音樂作品,發表于1950年。?Rodriguez(1911-1970):古巴傳奇作曲家、三弦吉他手,被譽為“非洲-古巴音樂之父”。他活躍于1940-1960年代,擅長將非洲節奏與古巴頌樂(Son Cubano)結合,代表作包括《Bruca Manigua》《Dundunbanza》。是其1950年代創作的非洲-古巴風格作品之一。“Llora”:西班牙語中意為“哭泣”,暗示歌曲情感基調可能為悲傷或抒情。“Timbero”為拉丁打擊樂器“天巴鼓”,或翻譯為“哭泣的打擊樂手”或暗喻音樂家在社會動蕩(如古巴革命前夕)中的困境,來通過音樂宣泄集體情感。
曲目73、MAMBO IS HERE TO STAY
錄制時間:1950
這首名為《Mambo Is Here to Stay》(曼波永存)的歌曲標注為Fuller和Machito(弗蘭克.格里略)創作于1950年,Machito是20世紀40-50年代紐約曼波(Mambo)和拉丁爵士的先驅,其樂團Afro-Cubans融合非洲-古巴節奏與爵士樂,代表作如《Tanga》、《Mambo Inn》。1950年代正值曼波熱潮巔峰,Machito與蒂托.普恩特(Tito Puente)、馬里奧.鮑薩(Mario Bauza)等推動這一風格國際化。
ARTIE SHAW & HIS ORCHESTRA
阿蒂.肖和他的樂團
Artie Shaw & His Orchestra(阿蒂.肖和他的樂團)是由美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樂隊領隊和作曲家阿蒂.肖(Artie Shaw,原名亞瑟.雅各布.阿肖夫斯基,?Arthur Jacob Arshawsky)領導的爵士樂團。阿蒂.肖出生于1910年5月23日,美國紐約市,2004年12月30日去世。他是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搖擺樂時代(Swing Era)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
曲目74、FRENESI(Dominguez)
錄制時間:1940
FRENESI西班牙語,意為“狂熱”或“癡迷”,是一首經典的墨西哥音樂作品,這首歌的作者是墨西哥作曲家阿爾貝托.多明格斯(Alberto Dominguez,1911-1975),創作于1939年(而非1940年)。風格:屬于“Danzon”(丹松舞曲),融合了古巴和墨西哥的傳統節奏,帶有浪漫的旋律線條。
曲目75、CARIOCA
錄制時間:1939
《Carioca》是一首標志性的拉丁風格歌曲,這首歌誕生于1933年,它是好萊塢音樂劇電影《飛向里約》(Flying Down to Rio,1933)的主題曲,由文森特.尤曼斯(Vincent Youmans)作曲,愛德華.埃利斯庫(Edward Eliscu)和格斯.卡恩(Gus Kahn)作詞。電影中由弗雷德.阿斯泰(Fred Astaire)和金杰.羅杰斯(ginger Rogers)首次表演,成為兩人傳奇合作的起點。“Carioca”是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居民的昵稱,源自土著圖皮語(Tupi),意為“白人的房子”。歌曲融合了桑巴節奏與好萊塢的爵士風格。《Carioca》推動了美國主流市場對拉丁音樂的興趣為后來的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