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名字所見,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是在基礎版本上作出修改的新款產品。而這一Plus版本,是在Audio Physic沒滿足於現狀,堅持創新研發,讓自家產品有更好的表現所推出的最新成果。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採用三路6單元低音輻射式設計,包括了一個高音單元、三個中音單元、一個長衝程的低音單元與一個無源輻射器。但只要看過這對揚聲器的圖片,就知道在設計方面加入了很多技術。誠然,確實在這對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之中,蘊含了很多理念。
首先,從揚聲器的表面就可以看到整個箱體是傾斜的,相比起大部分直立式的揚聲器產品,Audio Physic為了讓揚聲器高音和低音的傳輸能同時到達聆聽者的雙耳,避免產生高頻能量過度而出現的刺耳感覺,刻意將傳輸速率較快的高音向後7度傾斜,如此一來完美地平衡了高中音單元之間的速度和相位差。另外,Audio Physic採用獨家Vibration Control Terminal,VCT抑震技術,將揚聲器端子以橡膠材質封住在固定的鋁合金面板上,而一體成型的合金板亦以類似泡棉強力雙面膠固定於箱體背板上,如此一來揚聲器端子就完全隔絕緩衝了箱體共振,有效抑制箱體震動而造成經由揚聲器端子回傳至前端訊源的污染。
單元部分,為了突破傳統技術局限,以獨特的亮點提高產品辨識度。設計師Manfred Diestertich領導開發團隊,為解決現時揚聲器設計低音傳播能力和聲場、結像效果等種種問題,拋棄固有的箱體結構,經過反覆不斷的試驗,設計出側置低音這一方式。透過口徑最大的低音單元安置在箱體的側板,並以同相發聲,使前障板得以儘可能做窄,從而有效降低前障板對中高頻產生的繞射,改善聲場還原能力,同時在側板的空間方面亦容易安裝較大口徑的低音單元,這也能夠讓低音的表現能夠得到更高的水準。
至於中單元方面,為了確保延伸與銜接自然。AudioPhysic自行設計開發單元,分別有HyperHolographic Cone Midrange(HHCM,超級全方位圓錐中意單元)以及Hyper Holographic Cone Tweeter(HHCT,超級全方位圓錐高音單元)。Audio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所使用的HHCT是最新的第三代技術,錐盆結構不但有著防塵的效果,加上獨家雙框架設計以及外圈環繞的一層稱作open cell軟質材料,不但可以降低鈴振問題,更可有效解決高頻繞射的影響,令高音更為純凈。至於中低音單元方面則是選用第二代技術,除了有效解決分頻點確保延伸與銜接的問題外,一體成型的合金框架堅固且高散熱,主動式錐盆阻尼系統,緩衝振動和合金框架的振動干擾聲,加強單元抑振效果。而且,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還採用了Decoupling技術,避免揚聲器單元各個元件互相傳遞振動,影響聲音品質。例如中音單元會固定在內層前障板中,高音單元則固定在外層前障板中,而且固定單元所用的螺絲會先穿過一個橡膠套再作緊固。
另外,作為Plus版本,相比起舊版來說自然是有不同的地方。在箱體中加入了「陶瓷泡棉」材料,孔隙率達85%以上,在有效提升揚聲器的剛性之外,並未明顯減少低頻延伸所需的揚聲器容量,而且對於震動的能量消散非常快速而毫不殘留。此材質多孔的結構大幅增加了表面積,即使不使用其它吸引材料也能有效地抑制諧振。
那麼,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聲音表現又如何?筆者先是選擇Sonny Rollins的《Saxophone Colossus》,這張專輯可以說是Sonny少數專輯中,質量上乘而且知名度極高的,並且入選前些年Blue Note 75周年全集之中。而在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重放之下,薩克斯的聲音不僅明亮撩人,而且寬鬆自然,絲毫沒有感覺到刺耳的感覺;而配合它的爵士鼓,鼓點清晰,其中一段Solo獨奏之中很多敲擊的細節也能聽得很清楚,而且加上鋼琴之後,每件樂器之間的定位都十分清楚,聲場亦保持完整自然,營造出來的氛圍感也很充足,使整張專輯聆賞下來,都會覺得十分興奮。
至於換到人聲會不會因此很乾澀、不夠豐滿呢?非也,筆者選擇雲集了2000年之前張學友金曲的《Jacky Cheung 15》。作為一張重新編曲,重新錄音的千禧年專輯,在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重放之下,學友的聲音細膩而自然,其流露出的豐富感情也十分真切地表現出來;加之配樂簡單,氛圍感充足,更加凸顯了它的人聲部分,使整個聆聽過程中,都能夠感受當時狀態還非常好的學友。


精準、寬鬆而不失細膩自然,能夠毫無放過錄音細節,這就是Audio Physic Cardeas Plus揚聲器越聽越想聽的聲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