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季新品發布會上,蘋果并沒有發布像網傳一樣iPod touch 7、AirPower充電枕等任何一款硬件設備,而是推出原創內容的流媒體視頻服務以及全新雜志和新聞訂閱服務,整場發布會下來,唯一的“硬件”可能就是Apple Card實體卡,相信各位熬夜看完整場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的果粉心理活動都是這樣:
但如果說那間公司對流媒體音樂或者音樂儲存載體作出巨大貢獻,可以肯定的是蘋果無疑是當今流行走勢的開路者。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Pod?
憑借方便攜帶、海量的音樂儲存空間,ipod一舉打破了音樂格局,開創數字音樂銷售新時代,借此蘋果也從一間電腦公司逐漸轉變為當今價值地位數一數二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公司。本期熱門專題將帶大家了解下蘋果是如何通過ipod系列逐漸建立起它的“羅馬帝國”。
Ipod誕生來源
1999年,美國的空白CD銷量達到3.2億張,而美國總人口也僅僅只有2.81億人。這說明,當時人們還熱衷于從計算機上通過音樂服務商(當時的Napster)中網友文件分享的方式下載音樂,然后把自己挑選的音樂刻錄到空白CD。可能是意識到音樂市場即將迎來大爆發,在2000年蘋果公司果斷出手買下了SoundJam音樂軟件,并把三位發明人帶進公司。
SoundJam是當時一個用作管理計算機上的音樂,進行選歌播放的軟件,在播放音樂時屏幕上還會顯示那種音樂律動(沒錯,就像千千靜聽那樣),但由于它的功能太多,導致屏幕顯示很復雜,與喬布斯簡單有趣的理念格格不入,例如之前SoundJam的界面是用戶需要按照歌手、歌曲名或是專輯名等詳細信息進行搜索,但喬布斯則想它變成一個簡單的輸入框,可以讓用戶直接輸入歌手或歌名就能直接得到想要的歌曲。
iTunes前身—SoundJam mp
就這樣,喬布斯在2001年1月的Macworld大會上發布了“全世界最棒、最簡單的點唱機軟件”——iTunes音樂軟件。
當時iTunes1需通過CD進行運作
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音樂軟件,下一步就是需要制造一個便攜式音樂播放器。喬布斯對這個項目懷有特殊的熱情,皆因他非常熱愛音樂。同時他也意識到,倘若蘋果可以設計出一個能與iTunes配套的播放設備,無疑將會改變世界格局與公司命運。
無獨有偶,一位名為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的年輕人帶著自己的產品雛形和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找上門來,當時他經已走遍了里爾網絡(RealNetworks)、索尼(Sony)和飛利浦(Philips)等各大公司接觸試圖獲得認可,但無人買賬,幸好遇到了想法一致的蘋果。
奠定iPod基礎的Steve Jobs(右)、Jony Ive(中)、Tony Fadell(左)
改變聆聽音樂方式
蘋果隨即在2001年初與他秘密簽約并組建了一個30人規模的設計團隊讓他負責。隨后他們開始研究其他設計MP3的公司,想找到一家能夠為蘋果公司提供基礎服務的,最后鎖定了當時還是小公司的PortalPlayer。
當時的PortalPlayer客戶大多數集中為亞洲的電器制造商,當然也包括了像Teac和IBM這樣的大公司,據說其實當時IBM已經有計劃打算開發出一種基于旗下自行研制的微型硬盤(MICRODRIVE)的MP3音樂播放器,但隨著PortalPlayer與蘋果的簽約(停止與其它公司進行相類似產品研發和設計),這一計劃也隨之流產。
蘋果向PortalPlayer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和要求,諸如專為iPod選用的AAC音頻格式,可聽的電子書以及5段均衡器等。除此之外,蘋果還要求它們重新設計一套全新的操作界面,僅操作界面,就讓PortalPlayer那280名工程師在實驗室足足奮戰了3個月。
最初iPod設計圖
之后喬布斯提出了iPod核心的一點:盡可能把繁雜的操作功能集合到iTunes軟件里,不要讓iPod有太多功能。一切由計算機來完成復雜的任務,盡可能減輕需要在音樂播放器的操作,經過8個月的艱苦奮斗,iPod誕生了。
2001年10月23日,喬布斯在產品發布會上隆重推出了iPod。在描述完技術參數后,喬布斯并沒有像往常那樣走向桌子前掲開遮布,而是說了一句:“I have a one in my pocket。(我口袋里正好有一個)”隨后他從牛仔褲袋上伸手掏出iPod說道:“這部精致的小機器里面裝著1000首歌曲,而且剛好能放進我的口袋。”說完他把iPod放回口袋,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就這樣蘋果走出了“羅馬帝國”的第一步。
流行代名詞
超級便攜、人性化交互設計、與iTunes自動同步歌曲,具備5GB容量,一塊黑白界面的LCD屏幕,下方配有一個蘋果標志性的操控滑輪,這塊滑輪支持對歌曲的播放、暫停、倒帶和快進。電池續航可達10小時,iPod不僅成為了最熱銷的音樂播放器,更是成為蘋果進入個人數字設備市場的關鍵一步,這臺iPod為日后系列線產品也奠定了不少傳統,直到今天你仍然可以在其他數碼產品、白色家電身上發現它的蹤影。
但有趣的是起初第一代iPod并不支持Windows系統,這也意味著只有macOS用戶能夠使用它,而高達399美元的售價也令不少人望而卻步,因此在開售前兩個月,它僅售出了125000臺。但在開售6個月后,蘋果推出了支持Windows系統的“Windows版iPod”,除了原先的5GB容量版本外,蘋果還推出了10GB與20GB版本供消費者選擇,這樣的策略無疑是成功了,在后續的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說iPod是蘋果最貼近計算機用戶的產品,隨后iPod二代均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
由于其出色的操作體驗以及外形設計,此時的iPod已經成為行業內不可小覷的產品,市場占有率也逐步提升,然而它的成功卻惹來了唱片公司的非議。
在2003年之前,大多數的唱片行業從業者并不認同數字播放器的地位,甚至將播放器的大部分音樂視為盜版音樂,損害了歌手、詞作者以及出版方的利益,盡管喬布斯將iPod弄成了單向同步(即用戶可以從iTunes上把歌曲轉移到iPod上,但是不能把iPod上的歌曲轉移到計算機里)這樣的方式來防止人們復制給其他人,但還是給唱片公司視為死敵,就是基于這樣的原因,iPod第三代應運而生。
它擁有更小的機身,更大的容量,也是從這一代開始,iPod不再區分系統版本,所有的iPod都開始兼容macOS以及Windows系統。
第三代iPod取消了FireWire連接端口,改用形狀扁平的連接端口
同時配備當時新推出的iPod Dock底座鏈接
而伴隨這一代iPod的發售,iTunes Store也終于正式上線。在上線之前,蘋果就已經和主流唱片公司達成共識,其媒體庫中已經具備有20萬首音樂,而其中每首音樂僅售0.99美元,每張專輯也只要9.99美金,遠低于實體版價格。iTunes Store的出現無疑改變了這樣難堪的狀況,在此前根本找不到另一個平臺能夠如此方便的購買音樂,從此之后,借助于iPod播放器,人們開始樂于消費數字版音樂,而iTunes Store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唱片業環境。
此后3年時間里,蘋果相繼推出了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等產品,毫無疑問,iPod系列經已成為了那時全球最流行的音樂播放設備,到2007年時,蘋果宣布其全球累積銷量突破1億,同時也推出了旗下首部可以隨機搭載iTunes應用商店的設備——ipod Touch。
最后的榮耀
2007年9月5號,在第一款iPhone發布僅僅幾個月后,蘋果推出了iPod touch。除了不能通話外,iPod touch的功能和iPhone幾乎同樣強大,喬布斯更是稱iPod touch為“不會打電話的iPhone”。
iPod touch誕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降低iOS的使用門檻,給予用戶入門級的蘋果音樂和應用游戲體驗,繼而引導用戶去購買iPhone,同時也為了在小屏的iPod shuffle、iPod classic和大屏iPhone之間布局產業線,占領市場。
之后iPod touch每年都推出新一代產品,更新速度幾乎與iPhone同步,2008年9月9日,蘋果推出了第二代iPod touch,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得更薄,同時在側面增加音量控制和內置揚聲器以及AppStore。一年后,同樣是在9月份,第三代iPod touch面世。這一年也是自iPod touch首次推出以來,蘋果在兩年內售出了2000萬部iPod touch設備,而當時的iPhone銷量也只是3000萬部。
緊接著于14年推出第四代的時候,喬布斯也正式宣布iPod touch已成為最受歡迎的iPod,超過了iPod nano和其他頂級的便攜式播放器,在美國和全球市場份額都超過了50%。直至2010年蘋果推出了iPad。
iPod touch的功能幾乎被完全融入到iPad中。iPhone與iPad快速崛起,成為拉動蘋果營收增長的核心產品,iPod touch的市場空間不斷被擠壓,終于iPod系列產品銷量在2011年首次出現大幅下滑,由2010年的5030萬部下滑至4260萬部。iPod touch的更新開始不如之前快速,2012推出的第五代iPod touch依然采用與iPhone 4s相同的A5處理器,與此同時,iTunes Store也受到了Apple Music、Spotify等流媒體平臺的巨大挑戰。之后iPod的銷量持續下滑,從2012年的3517萬臺降至2013年的2638萬臺,再到2014年的1438萬臺。在2015年7月推出第六代iPod touch后,蘋果也未再推出新的iPod touch。
2017年7月28日,蘋果決定全球下架iPod Nano與iPod Shuffle,iPod的命運從側面反映了整個市場消費趨勢和蘋果業務的變化。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也公布出2017年美國流媒體音樂平臺收入實現了50%的高速增長,占整體音樂產業收入的65%,而數字音樂下載收入僅占15%。iPod地位的下降從公司財報中足以窺見,2015年開始財報中不再單獨提供iPod業務收入,而將其整合為“其他產品”分類,這也意味一個屬于iPod的音樂時代就此畫上句號。
2003年至2017年iPod銷售狀況
曾經的iPod讓蘋果品牌在全球家喻戶曉,更代表著一種流行音樂文化,當年喬布斯在臺上掏出iPhone時曾說道:“這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iPod。”
如今過去了12年,毫無疑問,它的確已經取代了iPod成為全球最流行的音樂播放設備,而在公司硬件業頹勢明顯的今天,或許iPod的存在對于蘋果來說已經不那么重要,但它或許仍是最便宜的iOS設備,也是為蘋果生態系統引進新用戶最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