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垂直媒體的讀者們(音響發燒友),對于一般3C消費群體而言,你若說出帝瓦雷這名字,他能立馬想起并且跟您細數一二。帝瓦雷(Devialet)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是高大上的存在,這次華為選擇和帝瓦雷合作,是十分聰明的抉擇,因為但凡是家用音箱,無論智能與否、無線與否、便攜與否,終究也是離不開音質需求,即便是不主打音質,人們也一定會那這一個項目作出對比選擇。
這幾年隨著AI人工智能的興起,智能音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阿里的天貓精靈到小米的AI音箱,再到其他小廠商紛紛跟進,智能音箱行業忽然就熱鬧起來,產品也良莠不齊。或許是受限于低售價和小體積因素,各家品牌都把精力聚焦在“智能”二字上,卻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音箱”的本質——對音質的追求變得不那么重要了。筆者之前在用的小米AI音箱,就發現它雖然是有那么點智能,但音質卻并不出色。
AI控制與發燒音質都是小眾需求
除非是跟樂迷或發燒友聊天,否則一定聽到這樣的觀點:我對音質要求不高。音質是小眾需求,這一點我想沒有疑問。有疑問的是:通過說話來控制一個擺放在家里的東西(而不是隨身帶著/戴著的東西)幫自己做各種事,是大眾需求嗎?在AI音箱發展到這一年頭,大家對智能語音操控的需求,是否是剛性需求呢?那好的音質又是否是剛性需求呢?聯想起你下班回家對音箱進行各種語音操控,其實于實際效率(包括節能、安全性等等綜合使用狀況)來看,智能語音操控其實并不是非用不可,也并不是在絕對效率上能比傳統人工操作可靠無比的機械按鈕來得讓人舒心、放心。說白了AI音箱以最近兩三年看,它僅僅徘徊在簡單娛樂功能之中,那么提升它的音質需求,就是在優化它的娛樂特性。若AI音箱的主打功能并非生活之剛性需求,那么其消費者主體,對其AI所持的要求,和對它音質所持的要求,應該是被平等看待、理性看待的,同樣是小眾需求,像華為那樣把智能與音質統統做好,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
那是不是真正的智能?
現在的手機都有語音操作功能,但真正經常使用這一功能人卻并不多。音箱也一樣,對于手機不離身的年輕人來說,拿出手機直接打開想要播放的音樂,可能比對著一個機器說話還要方便一些。另外從我自己播放音樂的習慣來說,有時候想聽一首名稱經常記得沒有那么清楚的歌曲,直接從播放列表里找會更省心。現在的手機功能已經非常強大,繼續將更多的功能集成到手機才是最符合使用需求的方向,音箱要那么智能有什么用?不如多把精力放在提升音質上吧。對音質有要求的人,未必在乎音箱是否智能。喜歡智能產品的人,也沒有理由一定要買個音箱。希望同時追求音樂與智能的人肯定是有的,各大品牌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但是如果想要形成一場革命,恐怕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對于AI智能音箱,最初要主打的功能其實是“智能助理”,其中外部數據是用戶模型豐富度的關鍵。因為外部數據很大程度上能決定理解用戶的深度、能對用戶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而同時外部數據卻是一道真正的壁壘,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智能助手、智能音箱做不好的原因,拿不到有價值的外部數據,毫無疑問服務就做不深。當模型信息很豐富,但不會合理使用時,依舊會白費力氣。所以建立模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能做出更好的決策。當用戶問任何問題時,給出的答案或行為,其本質都是輔助去做決策這件事情。比如用戶需要放音樂,想要做好放什么音樂的決策其實就需要很多信息的支撐。把一個智能交互做深,是目前環境下難以達到的事情,說白了,也就是現在的AI音箱可能并不會對我們有太多深度智能化的便捷優化,更多的是新鮮感,并且在復雜操作失誤后,您需要花費其它精力去完成你本來想要達成的事情。
人們對音箱的需求是綜合面的
消費者需要AI音箱的深度智能化,但是目前的AI智能音箱,并不是相當的方便以及具備復雜操控功能性、深度學習能力。而作為一個音箱,它無論智能與否、無論賣點標榜在哪里,它始終離不開消費者對它作音質上的主觀評價,以及影響其最終選擇還有日后的口碑延續。正如如今智能手機的拍攝環節,正漸漸變成一臺手機越來越重要的考核環節,盡管大家都說,拿手機來拍照最重要的是方便,因為絕大多數人的使用場景,都是一機通話、一機多用,拍攝功能也當然包含在內,隨著CMOS元件的發展以及芯片可支持的算力、各家后期算法的智能,現在的智能手機在畫質追求的道路上是越走越高。正如手機拍攝不能也不能丟了畫質這個重要市場,那么AI音箱也會在提升音質的道路上不遺余力,因為始終躲避不開大家對它作音質上的評價以及漸行漸高的要求(你不跟上來,其他廠家也會跟上)
SoundX承接HomePod的好兆頭
對于音質,大家可能傾向于傳統發燒品牌,但從目前而言,蘋果和華為都是很認真的對待。蘋果現在使用這種方案:箱子里塞了六麥克風陣列加一個低頻校準麥克風,加上A8芯片,可以直接對低頻進行調整,同時,由于人耳對聲音相位的敏感性,以及高音較強的指向性,導致傳統印象必須有一個合適的擺位才能確保你聽到的聲音是比較準確的,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皇帝位”。? 然后HomePod用了七個號角負載高音單元組成的陣列、輔以直達聲和環境聲波束成形信號處理技術,自動計算“皇帝位”,而且HomePod還有等響曲線補償,在SoundX出現之前,HomePod一直在音質上吊打全部智能音箱,并且也突破了傳統設計,讓普通消費者用更輕松的方式獲得相對好很多的音質。
華為SoundX在音質這條路上,比HomePod走得更為高大上,因為它觸碰到更小眾行業的高端廠家——帝瓦雷,以此與其它智能音箱在音質上拉開非常懸殊的距離。華為與在 HiFi 圈享有盛譽的法國音響品牌帝瓦雷(Devialet)聯手時,人們便從各種方式下可了解到帝瓦雷對于小型揚聲器的高造詣。帝瓦雷的金蛋Gold Phantom、和銀蛋?Phantom Premier 等系列高端發燒產品售價動輒上萬元以及幾萬元之高,如今出自華為的?Sound X 同樣有帝瓦雷技術、調音支持,對于普通消費者以及發燒友而言,都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存在。帝瓦雷主要走高端奢侈品路線,產品做工精致、用料上乘。在音質方面,以強勁的低音下潛能力,高度的聲音還原能力著稱,華為挑選了這樣強的火力支援,基本上可以說是大幅度超越了國內市面上任何智能音箱牌子。NCVM 不導電真空電鍍工藝、凈重 3.5kg的質量、?6 個 8W 全頻單元,以及低音單元總功率 60W,低音下潛至 40Hz,振膜振幅可達到 20mm,還有用帝瓦雷專利的Push-Push技術。SoundX通過一騎絕塵的強勁效果,順利爬上了智能音箱的頂端品位置。而這樣的趨勢,帶給我們發燒友的好處是什么?
這是個很好的開始
誠然,對于模擬時代已經玩了很多年并且在音質上已經形成自己多年穩定而明確需求的發燒友們,這樣的智能音箱即便是加以帝瓦雷技術也無法滿足他們,但SoundX對于咱們發燒友的最佳信號就是,它利用3C消費品的大流量入口,打開了那道高音質的大門,讓普通消費者嘗到了音質的甜頭,但消費者對音質的要求絕不會止步在此,對于音質的訴求,若同價位想要追求純粹,那么傳統玩法相當豐富,SoundX也算是把一部分需要高音質的人,帶入到發燒世界里面。絕佳的音質,不會過分高昂的價格,也會倒逼傳統廠家把高端技術下方到更加實惠的產品中,這樣的競爭才是對我們發燒友有利的。通過華為而認識帝瓦雷,是一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