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KRELL一直以來專註於頂級Hi-End功放產品的研發(事實上很早前也有Krell Modulari Duo揚聲器推出),每一款音頻產品都傾注了研發工程師的心力。儘管目前市場上的功放產品十分豐富,但是KRELL憑藉著當年紮實的技術根基在世界市場上早已立下一席之地並站穩了腳跟。不過KRELL的威水史確實值得回味,例如80年代的成名之作KSA-100,可能有不少朋友對這款產品十分陌生,但是這款放大器在當年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下,竟然力壓眾多知名產品,包括樣子設計有幾分相像的Mark Levinson ML-2後級放大器。當年很多燒友對後級放大器的評判標準就是低阻高電流。
大家都知道,放大器在面對不同阻抗的揚聲器時,輸出功率是會發生動態變化的,而且我們所見的阻抗都是平均阻抗,因此你會發現當阻抗不斷變小時,要達到同等聲壓和動態輸出電流將會大大彌補,以達到功率增大的目的,但是當揚聲器阻抗足夠低時(甚至達到1Ω),放大器輸出的電流將會很大,這個時候如果放大器對高電流承受不了很快就會燒掉。

而當年很多燒友對頂級放大器的評價,莫過於在驅動平板揚聲器的聲音表現,先別說聲音是否好,驅動下頻響表現是否達標就是難題。當年KRELL憑藉這款成名之作KSA-100征服了有「鐵板」之稱的Apogee Scintilla,令這個往事成為了佳話。這款揚聲器阻抗能達到最低的1Ω,並且需要功率輸出非常大的電流來控制,靈敏度也很低,在當時確實難倒了相當多的高端放大器,但驚喜的是在搭配KSA-100下竟然獲得了最好的效果。隨後,KRELL成為了「大電流」、「大塊頭」、「強驅動」的Hi-End產品。

不過事實上,KRELL一直在堅持這種初衷設計放大器,並堅持四大原則,第一是純甲類放大線路,這一點保證器材具有最佳的線性,高信噪比以及最快的功率上升速度。第二是全對稱平衡推挽式放大,信號中的正負弦波被四份獨立線路及功率管分開處理,互調失真及噪音被完全控制,是公認為最佳音色的設計,然而成本卻因要多用兩倍元件及功率管而上升。第三是強大電源供應,這一點跟很多頂級放大器設計一樣,要實現最好的驅動必然要強大的供電後盾。最後是採用的直接交連電路,傳輸及放大過程全不使用電容器,改用伺服監察系統,使信號不會衰減,亦排除電容量改變音響特性及速度等缺點。

而今天的Solo 575 XD單聲道後級放大器,屬於KRELL後級中的旗艦之作,在設計上依然如此,不過當中也體現了KRELL最新的iBias技術。iBias是一種能提供出色音樂性的A類放大器技術,代表經典的Krell動態特性,比傳統的A類放大器有更高的效率。Krell iBias A級技術既能讓我們最新的放大器以A類方式全功率運行,同時產生更少熱量,提升功率轉換效率。所有的信號增益都是在電流域中使用具有特殊開環線性的離散、多輸出專利電流鏡實現的。Krell杜絕採用常規型集成電路或運算放大器。信號通路是完全互補和全平衡的。為正負級輸出晶體管而設的獨立互補前級驅動使輸出級快速且線性化。Krell放大器是完全直接耦合,在音頻信號通路中沒有電容器。這個設計使放大器降低了內部阻抗,從而對揚聲器的控制更加穩固、更精確。

除此之外,Solo 575 XD單聲道後級放大器還具備「XD」技術,據廠家介紹,這是KRELL獲得傑出聲音的重要功勞,XD的含義是「單聲道後級放大器」、「擴展的尺寸」、「擴展的細節」的代表,是KRELL不斷堅持研發並在多個產品線中獲益的經典案例。在K-300i的開發過程中KRELL發現通過降低輸出阻抗到傳統標準以下可以大大改善聲音。所以KRELL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我們現有的放大器線路上,改善是現實的,它需要一個獨特的名稱,稱為XD。

電源方面,Solo 575 XD具有2組787VA環形變壓器饋送放大器模塊包括音頻電路、整流器和安裝在單個散熱架上的電源供應過濾裝置。這種設計縮短了電源向輸出晶體管供電的電路距離,從而降低整體阻抗、更快的電路響應和更好更準確地控制揚聲器。
目前市場上大型放大器很多,但是能具備對後級進行「管理」的設備卻不在多數,但Solo 575 XD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帶來更多便利,從任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向用家監控和報告產品狀態。放大器配置選項包括顯示亮度和休眠功能。為了節能,放大器可以預設的不工作時關閉電源。

如果對於家中擁有大型發燒揚聲器,KRELL Solo 575 XD的搭配是不二的。試想一下,如果連輸出功率和大電流都滿足不了「大食」的揚聲器,那麼何談前端能提供出色的信源呢?同時Solo 575 XD具備極其出色的後臺管理功能,這一點對於大型系統的監控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術參數:
575W/聲道8Ω
1組RCA 和平衡XLR 輸入
1組RJ45網絡端口
1組12V觸發器輸入
WBT揚聲器接線柱
可選的音響架安裝組件
尺寸(WHD):43.3×17.7×53.1cm
重量:3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