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創刊於 1923 年,是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作為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早出現的新聞類周刊之一,它為日益增長的國際讀者設立一個了解全球新聞的權威窗口。在「該項發明能改變我們的生活,讓世界變得更好」的評選標準下,你會發現 2021 年度百大發明榜單中既有 COVID-19 疫苗,也有更多天馬行空、極富想像力的突破性產品。Klipsch T5 II ANC就是其中之一.」
《Times》雜誌原文截圖
耳塞雖不能讀取你思想,但是這個$299卻能超越競品airpods pro,佩戴上它們後,你可以通過移動頭部控制音樂的播放:將頭部從一邊移動到另一邊能跳轉在歌單上的下一曲目,或者點頭接聽電話。
關於Bragi的測評
Bragi 的邊緣 AI 技術,這款耳機可以實現多項智能交互功能,如,點頭接聽電話、搖頭掛掉電話。
T5 II ANC 在智能交互上也有了不少突破。Bragi 為 Klipsch 定製了一整套定製化的動作,手勢、頭部姿勢、語音等交互選項,增加了 T5 II ANC 的智能化體驗。
作為真無線耳機的「鼻祖」,Bragi 早在 AirPods 引爆市場之前的 2014 年,就已經做出了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真無線耳機 The Dash,並在 Kickstarter 一舉成名。
Bragi 持之以恆的打造「強大的耳塞式計算機」。以其第二代真無線耳機 Dash Pro 舉例,它包含了超過 150 個微型組件、一個 32 位處理器、27 顆傳感器、可以存儲 1000 首歌曲的 4GB 存儲空間以及由 Dash AI 驅動的 Bragi OS 3。
基於這麼多複雜的軟硬件內核,Dash Pro 早在 2017 年,就已經實現了很多「當時很炫酷、如今已是標配」的功能,如簡化的藍牙連接、簡化的觸控界面、離線存儲和數據傳輸、基於算法的聲音改進等等。
而那一年,AirPods 才剛剛暖熱真無線耳機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Bragi 當年還為 Dash Pro 打造了「虛擬 4D 菜單」,看起來很玄乎,其實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基於頭部姿態、手勢和語音的智能交互界面。
但這些「前衛」的功能與那個時代「落後」的處理器是不搭的,Bragi 所主導的智能產品體驗與那個時代的市場教育不成熟也是不搭的。
去年 3 月份,Bragi 宣布了與 CEVA 合作,共同為真無線和助聽設備打造可定製的音頻平臺。CEVA 提供音頻 DSP、離線語音識別算法、動作感應算法、以及 SenslinQ 上下文感知框架。而 Bragi 則提供操作系統和音頻應用商店。其中不僅有 Bragi 和 CEVA 共同開發的音頻應用軟件,還有一些生物特徵識別工具、音樂服務和音頻處理工具。用戶可以根據所需,安裝和運行不同的音頻應用。
Bragi 的智能音頻平臺為耳畔打造了一攬子的智能音頻方案。我們將幾個主打項目整理如下:
基於聲紋識別及邊緣計算技術,用戶可以為耳機定製個人聲音控制,在佩戴好耳機後,耳機僅會識別所設定的聲音,而不受其它附近人聲的干擾。通過調用手機內置的語音助手,進行接打電話、發短訊、打開軟件應用等操作。
在軟件應用上進行配置後,當佩戴耳機進行通話時,可以在不操作手機的情況下,輕按耳機按鈕,實現快速開關麥克風。
耳機除了語音、手勢之外,還可以通過頭部特定的動作,進行對耳機的操控。比如搖頭即可掛斷電話,仰頭加大音量,低頭減小音量。目前,T5 II ANC 只支持點頭接聽來電,搖頭拒絕來電的功能。
通過手錶來遙控拍照,是當前不少手機廠商推出的新功能。而在 Bragi 平臺上,實現了通過耳機遠程拍照的功能。當架設好設備、擺好姿勢後,輕按耳機按鈕,在幾秒鐘的倒計時後,就可以調動手機攝像頭開啟遠程拍照。
△ OPPO Enco Free2 的雙擊遙控拍攝功能 /?查看產品評測
另外,Bragi 平臺還支持音樂分享、語音感知、環境音等配置功能,均可以根據耳機廠商的需要進行增補。
Klipsch 的新一代產品 T5 II ANC 首次採用了 Bragi 的智能音頻方案,而宣傳的重點除了開篇提到的「點頭接聽電話、搖頭掛掉電話」這樣的智能交互功能外,還有:
- 噪音屏蔽:在使用通透模式時保護耳朵免受意外的巨響。
- 操作按鈕:在左耳機上配置自定義的快捷操作方式。
- 智能搭檔:啟用智能操作,例如,當用戶暫停音樂播放時,自動開啟環境音,以聽清周圍的聲音。
- 均衡器:使用 6 種預設和自定義均衡器優化聆聽體驗。
- 語音感知:在通話時能夠自然地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
雖然名詞概念上叫法不同,但我們留意到,T5 II ANC 已經突破傳統意義上通過內置傳感器實現的交互上的創新。(如 TicPods 2 Pro 採用的意法半導體 LSM6DSO iNEMO 慣性測量單元,它整合了 3D 加速度計和 3D 陀螺儀並進行了系統級封裝,可以檢測自由落體、喚醒、6DOF 方向、單擊和雙擊檢測、活動/非活動識別、靜止/運動檢測。)
更進一步,基於這些傳感數據,設備還能對處於不同環境下的聲音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改善。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對「點頭」或「搖頭」的判斷,還有更複雜的場景的判斷,並基於這些判斷,提供相應的聲音反饋。
真無線降噪耳機作為硬件設備,在經歷了幾年的產業鏈高速發展後,幾乎沒有什麼門檻。但要在計算音頻這條路上走的更遠,積累幾項獨門大法還是蠻考驗實力和耐力的。
而包括傳感器、算法、芯片等在內的智能音頻技術的發展,正在為耳機注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