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需要超高音,因為伸延不夠廣角度擴散重要,Arya Audio的Air Blade 180 degree 擴散高音已經証明了此論點。舉世聞名的意大利男高音Pavarotti的High C 大約是1,000Hz,短笛Piccolo的諧波去到4,000Hz,我不需要去到40,000Hz的伸延。
2. 不接受任何鉆石和陶瓷單元,因為他們承受不了太高的音壓(Sound Pressure Level),此乃他們的物理性,連上帝也改變不了。
3. 避免TAD的高中音單元,因為beryllium diaphragm的機械諧震明顯,經驗不足以為是高音亮麗的表現。
4. 如空間許可,低音單元每聲道最少要一只18”,好過每邊一對12”,因為后者重播大型交響樂松容度不足。
5. 低音單元最好是Active(或外置超低音,但所需技術非三言兩語或數個視頻可以交代到精髓),一定要配Class D功放,因為他們天生俱有好強的阻尼系數去控制1st and 2nd Octave,即20Hz~40Hz; 40Hz~80Hz。
6. 避免勵磁單元,雖然速度反應敏捷,但明顯欠缺低音的沖擊力和重量,好容易因喇叭特性而收窄了音樂欣賞的選擇。
7. 避免side firing woofer的設計,因為分頻點通常設定好低,令中音單元的工作量過大(這派的論點是不想中音被低音沾污,但沒有考慮到中音能量被稀釋。)
8. 除了鉆石高音之外,我接受不同種類的的高音。若然是負載了號角的高音,我會要求可以綢節其靈敏度,因為其窄角度導向性超強,若然聆聽房間不夠長,高音能量會過強。
Arya Audio Labs—AirBlade(氣刃180°擴散)高音單元
18英寸低音單元器2×500 瓦放大器所驅動
WELLFLOAT 隔振版能阻隔前級放大器電源供應所引致的機械震動
PRANAWIRE – Anapurna 隔振版消除雜散噪音
JMF Audio PCD102 電源濾波
SRA Virginia AE.2 功放阻震臺–也許是所有周邊基本設備中最重要的一環
高音靈敏度調控器 (loaded by horn)
1. ?首先了解喇叭氣孔位置,位在后面的,代表喇叭和后墻有好大互動關系,所以喇叭和后墻的距離十分重要。由于乾隆的18”的大口徑低音兼是有源,量一定足夠,所以我認為要以取速度為主,我把喇叭和后墻的距離設定在1米作為起點 (最終離后墻少過一尺)。而且這款設計,后墻兩角通常需要acoustic treatment,我已經一早做了。
2. 有源超低的分頻帶域設定于廠方建議的75Hz ~80Hz作為起點。最終選擇是72Hz。因為中音單元于80Hz開始roll off。
3. 不用太著急現時的喇叭位置,因為全新的單元需要大量機械性運動,能量的平衡度將會是天天在變。所以我用特制的軟件連續煲乾隆一個星期,每天24小時。間中會聽下進展,高音首先開啓,愈來愈悠揚;然后是中音,中低音的能量愈來愈壯濶。但是低音單元的開合仍然偏緊,要用特別煲練低音的軟件運作多一星期(7 x 24),我才滿意。
4. 決定喇叭位置差不多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我要聽很多不同種類的音樂才能定斷。要訣之一是切勿以音場闊窄高低作為起點或終點,因為這是被幻想出來的虛擬快感。我們心知不可能將美國的Carnegie Hall放進于進香港的住宅單位,而且錄音師的工作是捕捉現場氣氛,音場的概念并不存在他們的腦袋里。指揮家眼前只看到一隊樂團,工作是維持各樂器羣組之間的音量平衡與互動,并沒有任何音場概念可言。
所以我只會用鋼琴錄音去決定喇叭位置的濶度。Steinway and Son的官網有齊所有型號的體積數據?。由于大部分鋼琴錄音也是用Steinway,所以音響系統是有能還原到它的實體感。例如:
Model B Concert Grand https://www.steinway.com/pianos/steinway/grand/model-b,大約濶五尺,長七尺,乃是揚聲器左右聲道可以分隔得到的距離。再且鋼琴家一定是坐低演奏的,若然喇叭左右聲道分得太開,鋼琴便會升高離地,而且左右手不會有交流;若左右聲度太近琴就會潛下,左右手分不開。目標是要達到體積感要足夠,但琴鍵卻要細小。
5. 然后我會用流行曲(studio recording)去測試主音和背景音樂的音量平行度(例如:張學友/梅艷芳的相愛很難、蔡琴的機遇里的銀發吟、郭富城的狂野之城等)。背景音樂要清楚,但不可以蓋過主音,因為背景只是作支持和襯托作用。一首曲要有主副之分,而主音要帶起曲中感情。(我十分多謝郭富城先生最近的一次賜教,因為我從未想過以這一個角度去衡量平行度)決定喇叭的toe in角度是此項的主要挑戰。
6. Repeat 第五點,但要用frequency range更廣濶的女中/高音去測試功放能否控制大能量的高音傳送。
7. 開始用更大規模的協奏曲/交響樂曲/Rock n Roll去決定低音的量感。鋼琴左手的低音鍵要力從地起、交響樂crescendo的時候低音能量要有一種大海無量的松容感、鼓樂齊鳴時的彭湃能量要集中等,來去決定超低音的音量(最終是+8db,input sensitivity of 超低音-24db)。這涉及房間聲効的技術性問題,如何消滅注波,是另外一個博大精深學問。(超低的輸入靈敏度極為深奧,要另文討論)。
8. 假設第七點也克服了,下一步就是改變全頻的線條感(contour)質素。例如,我要看得見大提琴的型態,琴手轉弓時所引發的所有微細能量。這領域開始關乎到線材的選擇/配搭(包括地線),以及不同配件所產生的damping効果:(1)electrical damping (phono的impedance),(2)mechanical damping (墊材),(3)Room damping。
9. 大約是一個半月后,才用Wellfloat Extreme在乾隆的腳下,因用了后移動喇叭極難,所以要等到最后才應用。Wellfloat解放了好多微絲的高頻能量,又同時令到低域能量非常之聚焦,全對喇叭真正的隱形了。
10. 邀請好友Burnie Wong帶儀器來量度一系列的涵數去探討人耳有什么聽錯的地方、幫助Arya Air Blade 180度高音擴散單元和主體喇叭完全融合。量度數據發現了右聲道在160hz有差唔多9db的下陷,這是房間內的特性。這個巨大發現驅使我用了乾隆內置的有源超低音內的PEQ (parametric eq)功能指定于160hz鋪加了5db,連同Room Gain,將160Hz的dip解決了。
11. 最后在”機搭機”的位置全部用上了Wellfoat的細size板作為隔離之用,因為我要避免一部機的機械諧震傳給下一部,所以不應用釘。
12. JMF Audio 102 AC filter,Tripoint Audio Troy Signature NG Ground filter ,SRA的Virginia AE.2 amp stand等是心須的基建。
13. 這個過程一定要朋友參與從旁觀察及一同探索。一個人的集中力和精神有限。我感謝AE的核心組員常伴左右。
Tripoint Audio Troy Signature NG地盒
Audio Replas 房間調音產品
WELLFLOAT Extreme避震臺
https://audioexotics.vanillacommunity.com/discussion/13151/一人之境#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