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 Audio Linea電子管前級放大器

導言:
盡管同樣是在演繹音樂,電子管與晶體管在聲音上確實有著很多的不同,電子管放大器又俗稱為“膽機”,與之對應的晶體管放大器則為“石機”,不懂者單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略知一二各自的風格和聲音特性。當然,電子管放大器之間也有不少區別,對于可換電子管的放大器,只要換上不同“管子”,聲音風格特性也會隨之而變,這種玩法更多被燒友說成“聽管”,音樂所比較的范圍都縮窄了,所有聲音之不同,盡在“管子”特性,這種樂趣成為燒友鐘情電子管放大器原因之一,而對于晶體管放大器是較難做到的。

除了“換管”“聽管”樂趣外,讓燒友鐘情的還有不少,首先是濃郁的復古工業氣息,這是所有電子管放大器特有的“氣質”,、觀摩它的外觀設計如自己發生了穿越。硬朗的金屬機身上,矗立著發光的玻璃管子,讓人感受著燈絲散發光芒所給人的暖意。其次是電子管放大器聲音有著優美、舒緩、寬松耐聽和良好音樂性的特點,尤其在推動大口徑紙盤單元時,所演繹的音樂更是充滿濃郁的藝術味道,毒性彌漫。而本次要介紹的Viva電子官放大器更是當中的經典和代表,來自意大利,“膽味”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Viva成立于1996年,按人格來說,Viva也已經成年,在這段成長歷程中,設計師們付出了不少心力,外觀設計上也是花費不少功夫,當中的經典線路也是不斷改進,進行悉心處理,使其性能之佳不怕與競爭對手直接比較。除了在硬件上的嚴謹講究外,產品調音亦是重點。據派美負責人介紹,Viva的聲音與著名俄羅斯大提琴家Maxim Beitan先生很有關聯,盡管兩者所在的領域上并不相同,但在音樂上領域上,Vivahe和Maxim都有著很多的貢獻,自Maxim接觸Viva廠家后有了更多的合作。Viva隨后向Maxim提供了一支產自1689年由著名意大利大提琴制作大師David Tecchler精品大提琴,而Maxim通過演奏這支大提琴為Viva提供舊有意大利情懷作為調校的聲音標準,并由Viva天才設計師Amedeo Schembri制作出新一代頂級音響精品。在業界,Viva成為了演繹大提琴樂章最為優美動人的“膽機”。

本次試聽的產品是Viva Linea前級放大器,而令人驚喜的是該產品設計時還具備電源供應器,此電源供應器還使用了電子管配件,兩款機型放到一起非常般配。但或許到貨時間問題,目前接駁的是另一款電影供應器,但不會影響使用等問題。

產品概況:
Viva Linea是目前自家最好的前級放大器,當中所配搭的電源供應器亦是最好的產品。前級放大器作為整個系統中最為核心的控制環節,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并有著很好的動態控制能力和低失真效果。
從外觀上,Viva Linea有點與市面電子管放大器所不同,機器的蓋子基本把電子管都包蓋起來,只是頂部預留了圓孔,讓電子管直穿頂部。一來解決了散熱問題,二來保護了電子管免受破壞。據派美負責人介紹,靚麗黑澤的金屬機殼使用了汽車涂層直接粘附在寵幸鋁殼上,在經過多道工序的噴涂打磨,讓金屬質感如豪車一般,據說Viva公司還有顏色定制服務。

Viva Linea使用的是三極電子管,并采用零負反饋設計,線路方面采用經典的純A類設計,物料和工藝處理都以現代科技進行不斷改良創新。當中的A類線路具有非常靈活的最短路徑設計(點到點搭棚布線),并采用有著,低噪音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瞬態響應。據介紹,Viva Linea為避免磁性干擾,底盤使用非磁性鋁材制作。六支電子管分成了三組,有兩組6C45P,主要用于訊號放大,而6N1Pi則用于緩沖。從官網解說,Viva Linea可以多家一組超低音,靈活地與主聲道揚聲器一并使用。背面輸入輸出接口具備平衡和非平衡,電源接口為與電源供應器連接的專用接口,還有地線接駁。 電源供應器PSU所用兩支電子管為2A3(俄羅斯),與主機完全隔離,有效避免對訊號通道帶來任何干擾,變壓器方面用料講究,選用專業材料制作,十分講究。

綿密、寬松、“毒性”一流
現場搭配的是Aurora電子管后級放大器,以及ISIS座地式揚聲器。沒錯,ISIS是大口徑柜子揚聲器,這下搭配可燒友所鐘情的。在播放《G:EAR》Perhaps時,整個系統在Viva Linea控制上動態是穩穩的,沒有高亢刺耳之感,整體表現耐聽舒心。但不乏驚人之處的是,女聲表現非常直接,毫無含糊混沌之感,隔膜感較少,如開門見山,但在Viva Linea控制下把該有的效果展現了出來。膽機下的人聲很有磁性美,感情豐富、吐字清晰,而齒音和嘶聲不會很重,柔滑細膩。柔和的溫暖的中頻,對人聲、吉他、鋼琴等樂器的演繹都非常到位,當然也許并非是最“真實”的效果,但泛音和光澤感都是適當的,把真實感有著更多的音樂性,Janet Seidel人聲非常好聽。

《G:EAR》

接著播放《最美大提琴·蔓延》中曲目,電子管放大器特有的“慢吞吞”速度感好像把聲音放慢了半拍,相反展現出從容愜意的一面。與ISIS大口徑的搭配下,聲音變得更為綿密有質感。音場方面,大提琴背后的空間在系統上展現了出來,寬闊的音場和優秀的低頻營造出了很好的氣勢樂感。隨后把音量稍微調大(機器的旋鈕會同步旋轉),低頻下潛出色,雖然音色較厚,但濃郁的低頻并不顯得過分,能恰好地烘托出應有的氛圍但又不會過于突出有搶風頭的感覺。整體來說,Viva Linea表現大提琴方面確實拿手,把提琴的質感、層次和低頻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美大提琴》

再次播放較為大動態《行星組曲》,開聲期間聲音比較安靜,底噪很低,背景深遠,場面也相當龐大。火星、木星這些編排相當大的章節能演繹出很不錯的氣勢,音量調大也不會超限,控制力保持得很好。盡管由電子管放大器演繹,但大場面中的細節亦不會有所遺漏。演繹爵士也同樣動聽,低頻的味道是濃郁,激情的彈奏震蕩整個空間,激活空氣中的每個因子。空間感很大,在錄音棚力的錄音也帶著一種空曠感。

《行星組曲》

筆者認為,在多曲目比較下,Viva能把音樂的神韻很好地抓住,并把真實性演繹得更為動聽感人,無處不散發出“毒性”的一面。

總結:
Viva Linea廠方在設計上對三極管線路制作非常有信心,并肯定該機達到真正三極管的聲音效果,比無極管和四極管更能展現音樂性。另外其獨特的線路編排法亦令訊號獲得最短路徑的效果,大大減少更多的環節,成為靚聲的基礎。在多段曲目的測試中,筆者最賞析的是慢拍大提琴演繹,其旋律是相當優美動人,有一種生命力和跳躍感,這或許得益于上文所提的校音故事,把Viva的“膽色”魅力展現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