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音樂中最具時代特色的音樂體裁,就是詞調音樂,它是當時的音樂與詩歌最高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歷史上,由于文字的載體千年不絕而音響的載體轉瞬即逝,再加上唐宋樂譜因其符號后人難以識別,造成宋代的詞調音樂長期失去了舞臺。本世紀50年代,經楊蔭瀏、陰法魯的潛心研究,解譯了歷史上保存下來的《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曲譜,使姜白石的詞調歌曲得到再現。并且通過現代錄音技術,使宋代歌曲的音響能長期保存下去。在有限的時間容量中,這里收錄了其中的20首,其中除了《玉梅令》和《醉吟商小品》其它都是姜白石的“自度曲”(即自創曲調)根據現有的音響資料,這其中有的仍是以詞調歌曲的面貌出現,有的則根據原來的曲調改編為器樂曲。為一般音樂愛好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音響效果。宋代的琴曲,是另一個有代表性的品種。就像宋代的山水畫,宋代的琴曲也是某種空靈意境的聽覺展示,這方面,《瀟湘水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此曲是南宋著名浙派琴家郭楚望的代表作。后經明清兩代琴家加工發展成為古琴曲中的經典作品,郭楚望曾在南宋主戰派大臣張巖家作清客,后北伐失敗,張巖被罷官,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避難。《神奇秘譜》解題稱他“每欲望九嶷,為瀟湘水云所蔽”,琴人于是寄情水云。樂曲的彈奏常以左手按音作大幅度的來往、蕩吟,與右手的散彈疊相呼應,造成一種“煙波飄渺”的勢態;也用掃拂彈奏取得“云馳水涌”的動態表現。結尾的泛音,更將人帶入“幽思深遠”的意境。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作者在歌譜作有小序,記丙辰年(1196)冬,從無錫歸來后作此曲以寄托自己的心情,王國維普評姜夔的詞作風格是“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而這首樂曲,卻是另一種“終隔一層”,反映的是詞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及生活的哀嘆。原詞為:好花為與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木蘭雙獎夢中云,小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

姜夔詞曲,劉全福編配,單秀榮演唱,北京電影樂團民樂隊伴奏,劉全福指揮。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丙午年(1186)從沔口(今漢口)乘船南下,路過金陵(今南京),當時雖然風日清和,卻引起愁感思緒,寫下了這首歌曲。歌曲“算潮水知人最苦”一句下行級進音調,表現了姜白石的愁緒。其詞為: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燒,更少駐。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此曲是宋著名詞人范成大先作了曲調,姜白石應邀篇配詞。在范成大的住宅南面,隔河有一花園名范村,園內梅花開放,白雪飄落,竹院幽靜。而范成大怕冷不愿出去賞景,于是才有了“便揉春為酒,剪雪作新詩,拼一日,繞花千轉”這樣的歌詞。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者丁未年(1187)廈,在吳興游玩,屢次在茂盛美麗的荷花叢中經過,因而作此曲。

姜夔詞曲,劉全福編配,姜嘉鏘、單秀榮演唱,北京電影樂團民樂隊伴奏,劉全福指揮。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曾于辛亥年(1191)夏天,在金陵遇到一位彈琵琶的樂工,能彈醉吟商《胡渭州》,于是學得了彈奏法,并譯了譜,實際上是雙聲調。其詞焉:又正是春歸,細柳暗黃千縷。暮鴉啼處,夢逐金鞍去。一點芳心休訴,琵琶解語。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記辛亥年(1191)冬,作者冒首雪去看范成大并住了一個多月。作者應范成大的要求作了兩首歌曲,范成大非常欣賞,就讓樂工、歌妓們學唱,因其音調和諧、委婉,題名為《暗香》和《疏影》。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此曲創作背景與《暗香》相同。
姜夔原曲,石夫編配,單秀榮演唱,中央芭蕾舞團小樂隊伴奏,李執恭指揮。
中央帝旗,群冕相輿。聿來我媽,我蕓綠滋。維湘與楚,謂狩在賭云橫九嶷,帝若來下。我懷厥初,孰耕孰漁。勿忘惠康,疇匪帝余?博碩于俎,維錯于豆。瑤灑玉離,侑此桂酒。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甲寅年(1194)年春曾與余商卿同游西湖,到孤山西村賞梅。商卿善于歌唱,姜白石每作首曲,便用洞簫吹奏,商卿歌唱相和。后作者又獨自來玩賞,有所懷念,作此曲寄于商卿。
角招,詞牌名,古樂章名,南宋姜夔借舊題自度新曲,注“黃鐘清角調”。調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或趙以夫《虛齋集》。以趙以夫《角招.曉寒薄》為正體,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八仄韻,后段十二句九仄韻。代表詞作有姜夔《角招.為春瘦》等。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幾次在浙東山水青幽處游覽,心胸開曠。河上船夫背著纖繩,一路走,一路歌,坐在船上如安臥床上。所以寫下此曲,來寄托自己的興致。
《詞譜》以趙以夫《征招.玉壺凍裂瑯玕折》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八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后段八句四仄韻兩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趙以夫《征招.玉壺凍裂瑯玕折》、張炎《征招.可憐張緒門前柳》等。

姜菱詞曲,劉全福編配,單秀榮演唱,北京電影樂團民樂隊伴奏,劉全福指揮。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辰申年(1196)年冬路過揚州,夜間降雪,城內外景象蕭條,戍樓上號角聲悲涼。作者想到歷史的變遷,寫下這首具悲涼情緒的歌曲。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齊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我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連,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很喜歡作曲,先寫詞,再配上曲調。并表示很喜歡庚信《枯樹賦》中“昔年種柳”辭句抒寫的感情,所以寫了這首歌曲來寄托自己內心的難言情懷。
姜夔詞曲,劉全福編配,單秀榮演唱,中央蕾舞團小樂隊演奏,李執恭指揮。
此為姜白石《越九歌》10首中的一首。原譜用律呂譜記寫。其詞有兩段:凄其我思,永矢勿游。鳧曰子肖,以璗與镠。載尸載,子惠思越。翩其來而,乘濤駕月。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旅居合肥時,見街巷蕭條,與江南不同,唯有路過柳樹,依依可愛。因而寫成此曲,以抒發路客的情緒。
姜夔詞曲,劉全福編配,單秀榮演唱,北京電影樂團民樂隊伴奏,劉全福指揮。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丙午年(1186)冬與友人一同去武昌參加安遠樓的落成典禮,就寫下了此曲。10年之后,一位老友聽到一位歌妓還在唱此曲,說明此曲流傳甚久。作者也因此懷念昔日的游賞,感傷今日的落寞。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凄凄千裹。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云。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前小序記作者旅居合肥,時時聞馬嘶叫聲,城外景色凄清暗淡,故作此歌,借用七弦琴的“凄涼調”作焉曲名。作者回到成都后,將此曲給宮廷樂工田正德,請他用啞筆筑角吹奏,音調非常優美,故此曲亦有“瑞鶴仙影”之稱。

姜夔詞曲,劉福全編配,姜嘉鏘演唱,北京電影樂團民樂隊伴奏,劉全福指揮。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原譜無序。作者在歌詞將自己比喻為先秦楚國的詩人宋玉,而舊時情人比作衛娘,借此抒發對曾在宴飲妓樂中相識的舊情人的思念。
古簾空,墜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漸漏水丁丁,箭壺催曉。引涼(風思),動翠葆,露腳斜飛云表。因嗟念,似去國情懷,暮帆煙草。帶眼暗銷磨,焉近日愁多頓老。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緊繞。搖落江颯早,嫩約無憑,幽夢又香。但盈盈淚灑單衣,今夕何夕恨末了。

《古怨》原是首琴歌。作者仿照楚辭的寫法,以花委塵土、佳人薄命的比興手法暗喻個人身世處境,強烈的抒發了晚年人生的傷感心緒。是作者在參與宴飲歌樂、“綠香紅舞”的清客生活之外,對生活體驗及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編配民樂后的《古怨》,確有“弦欲絕兮聲苦!滿目江山兮淚沾屢”的真情實感。

譜見《白石道人歌曲》。這是姜夔寫給當宰相范成大的一首祝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