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并沒有小用,訪番禺資深燒友余先生

算起來這次是第五回采訪余先生了,頭一次已早在15年前。余先生是一位比較有特點的發燒友,表現為:一是他的系統中沒有CD機,這在發燒友中非常少見,這么多年來余先生一直使用“PC+數字文件”的方式播放音樂,現在收藏量已超過30T,折合5萬多張唱片;二是余先生非常喜歡古典音樂,早在2010年時,光是馬勒的《第五交響樂》已收藏了72個版本,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更是多達97個!

上一次造訪是在2021年,皆因余先生的大系統當時加入了著名的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27Bit版)解碼器,我當然不能錯過聆聽機會了。現在余先生的大系統除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外,還有LEGACY Aeris半有源音箱、GOLD NOTE P-1000 MKII前置放大器、GOLD NOTE PSU-1000外置電源、HEGEL H30功率放大器(負責驅動Aeris的中、高頻部分)。不過這次采訪的重點卻是余先生的小系統。

余先生是位建筑設計師,由于工作性質,他習慣在晚上九點至凌晨兩點工作,據說這個時段人特別容易有靈感。而余先生本身又酷愛音樂,一定要邊聽音樂邊工作才行,為不影響家人,他就在家里特設一間房作工作室、聽音室兼書房,大約15平方米左右,里面配置了一套小型音響系統:GamuT Phi 3 MKII音箱、MBL 7008A合并式放大器、Weiss DAC202解碼器,用Foobar2000做播放軟件。電腦配置也厲害,包括:華碩PRIME Z790M-PLUS D5主板、芝奇32G D5 16G*2 6400內存、西數SN850X 1TB NVME固態硬盤系統盤。前段時間用了十多年的Weiss DAC202解碼器壞了,余先生原想既然是小系統,隨便再買一臺便宜的將就著用就行,不過后來基于對“昌業音響”的信任,他還是花了25000多元買了法國ATOLL DAC300解碼器。

DAC300是ATOLL的旗艦解碼器,在用料和技術方面都很猛。它使用了著名的Sabre 9038PRO解碼芯片,這是全球參數最高的解碼芯片,信噪比高達140dB,THD+N<-122dB,在許多名機中均可見到,因此DAC300的USB輸入端口可以接收32Bit/768kHz的PCM訊號和DSD512訊號。機內可見3只著名的Talema密封環型變壓器,一只用于數字部分,模擬部分左、右聲道各用一只,20只“日本化工”電容則負責能量儲備。DAC300的一大技術特點是:輸入的數字訊號不會重新采樣,而是由HMInternational的SX7CJ系列的4只晶振重新同步:一只用于USB端口的XMOS接收芯片,一只用于Sabre解碼芯片的時鐘,兩只用于S/PDIF和AES/EBU輸入端口,兩只晶振中哪一只會工作取決于輸入的數字訊號是44.1kHz還是48kHz。此外,DAC300還有一個3.5mm耳機輸出端口。

表面上看,相對于余先生小系統的其它器材,DAC300的加入似乎是顯得有點“大材小用”了。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不,DAC300還沒煲透,那邊余先生已傳來喜訊,意思主要有兩點:1、DAC300的聲音能將看似矛盾的“潤澤”和“通透”集于一身,這很不簡單,而以“工筆畫”的方式描繪音樂更是讓人意外;2、DAC300對PC的兼容性很好,裝了驅程即可使用,而以前所用的幾臺解碼器買回來后都需要折騰一番,甚至要動用專業人員從品牌的會員通道獲取特殊固件才能搞定。我之前測試DAC300都是用CD轉盤通過同軸端口和它搭配,但從未試過通過USB端口來和PC搭配,聽聞這個消息不禁心動起來,于是有了這一次家訪。

余先生的書房里已做了全頻吸音、擴散處理,所以即使采取近場監聽方式也不會有高頻刺耳的問題;同樣地,在REL T/5i低音炮加入的情況下房間也不會有低頻轟鳴的現象。

REL T/5i低音炮

我首先播放的是耳熟能詳、由蔡琴演唱的《祝我幸福》。雖然這時兩只音箱拉得并不是很開,聆聽離音箱也比較近,但我依然感受到定位相當清晰,蔡琴仿佛在我面前深情吟唱似的,左、右兩把吉他也撐得很開,小提琴則有著鮮明致密的質感。在音色方面,余先生這套小系統并沒有以往我在其它系統經常碰到的“昏黃感”,反而顯得端正、精準。按照我的經驗,這主要來自DAC300的主導作用。因為我知道MBL 7008A的音色是偏向溫潤的,而DAC300憑借其出色的透明度和線條感,在聲音中性的GamuT Phi 3 MKII音箱幫助下成功主宰了系統的聲音走向。

書房的聲學處理

播放海菲茲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在DAC300精致而高透明度聲底的映襯下,海菲茲冷靜、理智、凝重的演奏氣質表露無遺,但這并不妨礙表現琴弓在琴弦上摩擦時所激發出來的潤澤感,而在激昂時碰撞出來的則是火花四射,因為DAC300實在是太透明了,什么都逃不過它的眼睛。

播放由里赫特主奏、卡拉揚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協奏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協》時,這套系統將里赫特精湛而理性的演奏風格充分展現,但卻不會干寡單調,飄出的音符仍是晶瑩圓潤的,琴腔共鳴也毫無遮掩地浮現出來,這些都是錄音中原本就存在的,DAC300絕不會錯過。這套小系統在樂章的靜謐片段能引人遐思無限,激昂之處大聲壓能振奮人心卻絲毫不吵。余先生坦言這套小系統原來只是當播放“背景音樂”之用,工作時不至于太孤寂無聊,想不到DAC300加入之后它也能播好交響樂,更想不到它也能令人感動不已!

準備比拼的DAC300

再聽安塞美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演奏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盡管這只是一套“小”系統,但我還是能清晰感受到銅管樂器組宏偉的氣勢,而能捕捉到管樂器群的低頻鋪墊更屬意外驚喜;大鼓敲擊時雖然絕對的能量感不能和大系統相提并論,但錘擊時那種真切的結實度卻是絲毫不含糊;相對于這套系統的體積,它的沖擊力也是出色的,像鐃鈸、镲片敲擊時所產生的輝煌感自不必說,在高潮片段弦樂群的涌動也不容小覷。此刻我忍不住一再擰大音量,好讓各種樂器交織成的火爆能量鋪天蓋地地壓過來??

基于DAC300優秀的透明度、解析力和沖擊力,這時我腦海中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個念頭——“以DAC300如此精彩的表現,把它放在小系統里是否屈才了?”于是我向余先生冒昧地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讓ATOLL DAC300和他大系統中的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直接比拼!余先生也想驗證一下DAC300的實力,于是欣然應允。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是一臺著名的Hi-End級解碼器,售價差不多是DAC300的4倍。ROCKNA的解碼器都不用現成的解碼芯片,而是使用由精密薄膜電阻組成的R2R電阻陣列作A/D轉換,WAVEDREAM Signature每聲道使用兩塊MSB的RD-0 R2R解碼陣列。

兩臺機器當即接入余先生的大系統作AB對比。結果并不出人意外,畢竟有4倍的價差,WAVEDREAM Signature取勝也在情理之中,其宏大的規模感、低頻能量是最大特色,但若單論線條感、解析力、透明度,DAC300并不落下風。可以說,這次越級挑戰的結果并不是像兩者價差那么大,反而凸顯出DAC300卓越的性價比。另一方面,余先生所使用的LEGACY Aeris這對大音箱為6單元4.5路設計,低音部分由1只10英寸中低音單元、2只12英寸低音單元以及底部的1只10英寸無源輻射器組成,由兩臺750W內置放大器專門驅動,從而獲得18-30kHz+/-2dB的寬闊頻響,這決定了大系統中擁有巨大的能量和細節“容納空間”,從而能充分展現WAVEDREAM Signature在規模感和低頻能量方面的優勢。如果使用的是中小型音箱的話,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上述優勢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兩者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到那時余先生不知是喜還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