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骨灰級的音響發燒友來說,起源自上個世紀60、70年代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經典監聽音箱絕對是一道繞不過的“情結”——極簡的設計、極高的音樂性、絕佳的透明度和密度,甚至某些指標并不遜色于新世紀由電腦設計出來的同類產品。這一切都造就了它們的傳奇色彩和典型“英國聲”。
即使是在半個世紀之后的今天,能夠擁有一對原汁原味的BBC經典監聽音箱也是很多人的終極夢想。
BBC的50年夢想
實際上,上個世紀60、70年代正值廣播電視行業突飛猛進之時,BBC的音頻研發和設計部門匯聚了一大批技術精英和大師級人才,因此也就出現一系列的經典產品。在較低的投入之下也能夠唱出動聽的音樂,滿足苛刻的專業錄音室的需要,這也就是BBC系列監聽音箱的取勝之道。
當然了,BBC只是提供設計方案,自己并不生產音箱,而是委托給當時一些有實力的生產廠家代工,例如:Spendor、Chartwell、KEF、Rogers、Stirling、Falcon Acoustics、Harbeth等等,其中的一些品牌也借著BBC的天才設計打基礎,之后也成為了獨霸一方的知名音箱生產廠家。
不過,時光總是無情的。隨著數字時代的崛起,BBC顯然也沒有在音箱設計領域繼續打拼的意愿,各個代工廠要么停產,要么轉型,要么生產更適合新生代發燒友需要的產品,一些BBC黃金時期的經典設計似乎要被人們慢慢淡忘掉了,實在是讓人備感可惜。
然而,也有一些真正忠實于經典發燒器材的人,在努力地再現、復刻50年前的輝煌,同樣來自英國的Graham Audio品牌就是其中之一。
立志于“復刻”經典
Graham Audio品牌創立于2013年,老板是Paul Graham,工廠位于英格蘭西南部德文郡的一個小鎮Newton Abbot。Paul Graham是一位BBC之聲的死忠,有著20多年專業音響領域的工作經驗,他也有著“經典失傳”的擔憂,于是他決定,從BBC處取得經典型號的全套數據,并獲得BBC的授權,然后全面“復刻”BBC的傳奇。
當然于,畢竟過去了50多年,很多原材料不再生產,一些設計也已經失傳,Paul Graham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利用現代的設計和制作技術,來還原原始設計的基本素質,并改善原有設計中一些固有的問題。
于是,Paul Graham請來了真正的“大神”:Derek Hughes。這位大神是Spendor品牌創始人Spencer和Dorothy Hughes的兒子。而Spencer當年正是辭去了BBC研發部門的職務而創辦了Spendor,Derek也繼承他的衣缽。在當今英國的音響設計師中,Derek應該是處于最能理解和改進BBC原創設計的人了。

接下來,Graham Audio品牌接連推出了多款BBC音箱的復刻版,不僅外觀工藝與原版相差無幾,內部結構完全一樣,甚至連單元也是向BBC的供應商訂制,以實現1:1復刻的效果。除此之外,Derek Hughes還設計了全新的分頻器,進一步提升音箱的全頻段還原能力。另外,所有音箱均是手工制作,并且在生產過程中人工反復對照測試并進行調校。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受到了發燒友們的一片好評,畢竟在50多年后還能夠體會到原汁原味的BBC之聲,無疑是一種幸福。
源自Spendor的BC1
在產品受好評的鼓舞下,Graham Audio品牌進一步開發新品,這就是此次試用的LS8/1書架式音箱。這款音箱的來頭可不小,其復刻的原型是BBC經典的LS3/6音箱,而LS3/6和原型又是Spendor品牌旗下的BC1音箱,三者的淵源不淺。
至于Spendor的BC1,發布于1968年,在當時是劃時代之作——采用動圈單元的音箱首次能夠在極低的音染方面與靜電音箱媲美,也為音箱設定的聲音準確性的新標準。Hughes當時正與BBC的研究項目合作,BC1運用了BBC開發的理念,即采用薄壁膠合板箱體,并在面板背面使用特殊的阻尼材料。最重要的是,BC1采用了Hughes自行開發的中低音單元,其振膜由一種名為Bextrene的合成材料制成。Spendor品牌還將BC1的設計提供給BBC,BBC則幾乎沒有進行什么大的改動就直接在其基礎上推出了LS3/6監聽音箱。
眼前的這對Graham Audio品牌的LS8/1書架式音箱,看上去絕對有經典夢回之感:標準立方體形的箱體,表面覆有真木皮,顯得古樸典雅。整個箱體仍然是BBC慣用的薄壁阻尼結構,由樺木膠合板拼合而成,面板厚度僅為9mm。為什么BBC會傾向于使用較薄的箱體,難道不怕箱體產生諧振影響音質嗎?
這其實就是BBC乃至英國系音箱的一大特殊理念了,BBC認為,音箱也是一種發聲的樂器,同樣需要箱體像琴箱一樣振動,共同發出和諧自然的樂聲,也就是說箱體的振動也是好聲的一部分。當然了,箱體的振動需要進行精準的調校,不至于讓其失控,所以會在箱體內部使用獨特的阻尼材料——中密度巖棉板——進行控制。這些都是BBC系音箱的不傳秘技。
拓展頻率的高低兩端
面板上的單元以及下方的低頻導向孔都是沿面板中軸線分布,也是非常傳統的布局方式。值得注意的是,LS8/1也是三單元三分頻設計,由上至下分別使用了一只直徑19mm的軟球頂超高音單元、一只直徑26mm的高音單元和一只直徑200mm的中低音單元,資料顯示均由挪威老牌單元廠家Seas提供,Seas當年也是BBC的供應商。其中,超高音單元和高音單元振膜上方均采用金屬網罩進行保護,中低音單元則有著聚丙烯材料(不再是BC1上的Bextrene材料)振膜、寬大的橡膠懸邊和半球形防塵帽。
與Spendor BC1不同,LS8/1在面板上設置了高頻增益選擇撥桿開關,可以在0、+1、-1三檔之間調整,以適應不同的聽音環境和周邊器材。值得注意的是,LS8/1采用了全新設計的復雜的分頻器,一方面要還原經典的音色,另一方面也要拓展單元的解析能力和動態表現。分頻器的分頻點位于3.5kHz和14kHz,這意味著中低音單元的頻段覆蓋面驚人的廣,也是相當罕見和大膽的設計。
另外,LS8/1配有原廠的專用金屬框架式腳架,外形相當簡潔古樸,不過卻非常扎實,可以確保音箱放在上面穩如泰山。雖然這個腳架需要單獨購買,而且還不便宜,不過看在風格合拍還是原廠貨的份上,倒是值得一買,否則還真不容易配到合適的替代產品。
妥妥拿捏“BBC之聲”
外形這么像,又打著“復刻BBC”的旗號,究竟Graham Audio品牌這對LS8/1的聲音是否能夠重現50年前的輝煌呢?這確實是所有發燒友們最最關心的問題。
既然是“復刻BBC”,試聽時自然為它搭配了Melody品牌的Absolute 170i電子管合并式放大器,每聲道純甲類輸出60W;音源則是Electrocompaniet品牌的EMC 1 MKV CD播放機。
一路聽下來,我不得不說:相當佩服Graham Audio品牌對于“BBC之聲”的拿捏,不僅近乎完美地模擬了經典的英國聲,更是在頻率延伸和動態表現上超過前輩。
要玩“BBC之聲”,人聲絕對是分量最重的標尺。在播放萬芳演唱的《新不了情》一碟時,LS8/1就體現出了飽滿濃郁,同時又清澈鮮亮的音質,頗具“膽味”。歌手在中音區域的低吟有著BBC音箱那種特殊的粘稠質感,胸腔的共鳴自然而隨意,唇齒之間的摩擦“肉感”十足,換氣的聲音生動活潑,帶來仿佛在面前歌唱的體驗,絕對是一等一的水平。當歌手演唱進入高潮段,人聲的力道和振動也釋放開來,洋溢著充沛的真摯情意,感人至深。值得注意的是,LS8/1并不像傳統的LS3/5A那樣將能量過分集中在中頻段,在高頻和低頻的延伸也很不錯,所以伴奏音樂中的貝司充滿彈跳感,空氣感也相當充足。
換上卡拉揚指揮、葉甫格尼.基辛彈奏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鋼琴聲在LS8/1的演繹之下甚至帶有一絲“毛絨絨”的聽感,琴錘在琴弦上敲打時引發的空氣振動仿佛真實可見,琴聲如流水一般傾瀉出來,帶著閃爍的亮光,同時也將樂曲中的情緒表達得生動而鮮活。從這個角度來講,BBC音箱慣用的薄壁阻尼結構助力匪淺,利用箱壁的微妙振動有效地模擬出了鋼琴琴體的感覺,顯然比很多復合材料箱體更為貼近人耳的實際感覺一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LS8/1的動態表現遠遠超過它的前輩們,琴鍵的快速敲擊穩定有序,琴身的形體感扎實充足,在低音區域的重擊之下也有著頗為強大的能量感和沖擊力。另外,整個演出現場的空氣感表現也是LS8/1的強項,很輕松就撐起了一個半球頂的立體空間,樂音的分布均勻,層次感細膩,給人強烈的現場感。
Graham Audio品牌的“復刻”工作成功了嗎?在LS8/1上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它既繼承了BBC的精髓,又發揮出了現代音響技術的優勢,帶給人“經典夢回”的感覺實在是太令人贊嘆了。
●系統:3分頻,反射式負載
●箱體:薄壁阻尼結構,樺木膠合板
●外飾:真木皮
●外形尺寸:
寬度30cm×高度63.5cm×深度30cm
●重量:17kg
●頻率響應:45Hz-20kHz(±3dB)
●額定阻抗:8ohms
●靈敏度:87dB SPL(2.83V,1m)
●最大輸出:超過100dB(2m,一對同時工作)
●中低音單元:直徑200mm
●高音單元:直徑26mm軟球頂
●超高音單元:直徑19mm軟球頂
●推薦放大器功率:50-250W
●分頻點:3.5kHz,14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