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怪杰演奏莫扎特!?
看到這張唱片,筆者忍不住想起當年參加上海夏季音樂節的故事,2011年的上海夏季音樂節是筆者參加的第一個音樂節,除了親眼見到迪圖瓦、巴倫博伊姆等大師的尊容外,更讓我大開耳界的是開幕式上上海交響樂團攜手大提琴家秦立巍合作首演的一首作品——古爾達《大提琴協奏曲》,如果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一找這首曲子的錄音來聽聽看,當時候網絡上這首作品的資料非常少,就是這樣一首名叫“大提琴協奏曲”的作品,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是怎么樣的作曲家,能將古典、爵士甚至是搖滾風格玩得這么得心應手?
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位演奏古典音樂出身的鋼琴家。古爾達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貝多芬和莫札特詮釋者,所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和巴哈平均律全集皆聞名于世。雖然以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的作品詮釋聞名于世,他的演奏曲目卻會及于德布西、現代樂派和爵士音樂。他自己也創作,許多作品也有錄音發行,且相當受到歡迎。
1970年代的古爾達覺得音樂會已經過時,因此離“正常”的舞臺生活愈來愈遠,但古爾達并沒有像古爾德那樣投入到錄音室,卻開始專心研究與演出爵士樂,因此那時候無論是他的“嚴肅音樂”或爵士樂聽眾都得同時聽他演出兩種音樂。古爾達開始演奏電子鍵盤與薩克斯風,同時也開始創作結古典和爵士樂風的作品,還曾經登上紐約知名爵士樂圣地鳥園俱樂部和新港爵士音樂節演出。他的爵士作品曾被樂手Keith Emerson在知名的Emerson,Lake & Palmer的The Return ofthe Manticore中演出過。
雖說古爾達與德穆斯及巴杜拉·斯柯達等兩位鋼琴大師共享“維也納鋼琴三杰”這般美譽,但似乎他與另外兩位的較節制、質樸的樂風大不相同,筆者也曾接待過斯柯達和德穆斯兩位大師,他們是關系挺不錯的好朋友,還曾一起錄制過唱片,在莫札特的演奏上古爾達的演奏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感與暢快,眼前這張阿巴多與古爾達合作DG錄制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就是最好的見證。
“巴赫、莫扎特與爵士大師將會是我的良師。”1954年,當時年僅二十四歲的鋼琴家古爾達曾經這樣說過,但古爾達的莫扎特錄音并不多 ,早期貝多芬、巴赫是他最喜愛演奏的曲目,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面對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繹卻似乎并不受評論界待見,所以僅僅留下了他自己的私人錄音。
如果資深的樂迷,甚至還能找到年輕時古爾達和漢斯·斯瓦洛夫斯基(阿巴多、祖賓·梅塔的指揮老師)的合作錄音,但如果說要與年輕時候的錄音相比,阿巴多與古爾達的版本更加凝煉,沒有比維也納愛樂更適合演奏莫扎特的交響樂團了,在維也納著名的金色大廳里錄制,效果無可比擬!
因為偉大的演繹,才吸引到各種各樣的轉制版本,君不見指揮巨匠富特文格勒,其錄音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版本,都是為了將這位具有“催眠術”的大師演繹更好的傳達出來,就是因為富特文格勒在沒有趕上立體聲黃金時期就去世了,所以各種雨后春筍一樣的LP轉制、32Bit轉制、母帶重制讓大家購買得不亦樂乎。
像EMI這樣的公司經常就是將版權低價賣給廉價公司制作,實在是暴斂天物,所以也怨不得輝煌(Brilliant)這樣的大包子套裝能大行其道,因為EMI自己制作的水準也是參差不齊,而Pentatone早也將一些Decca的四聲道發燒錄音重制,效果不俗,在這方面最認真最下功夫的就是日本人了,這里不得不佩服他們,早年日本版飛利浦24Bit制作至今已經成為被炒作的收藏品,而像Esoteric公司它的做法則更加徹底,作為一家在設計和制造SACD/CD轉盤特別有心得的音響公司,他們的SACD制作從選擇原版母帶到最后DSD的處理,皆以毫不妥協的態度支援處理。
采用的器材包括Esoteric旗艦級D/A轉換器D-01VU、銣合金時脈產生器Grandioso G1以及ESOTERIC MEXCEL線材,能夠將模擬母帶的原生及鮮活的聲音轉錄至混合式SACD上。而且錄音工程師都是來自于大名鼎鼎的JVC轉制中心。
Esoteric選擇的錄音版本,大多數都是公認的名曲名演,單就古爾達的錄音,就出版了不少,除了古爾達與阿巴多合作的20號和21號莫扎特鋼琴協奏曲,還轉制了古爾達與哈農庫特合作的23號和26號鋼琴協奏曲錄音,除此之外還制作了古爾達年輕時于DECCA錄制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可見其眼光不俗。
環球似乎也不服輸,自己也發行了SHM-SACD,EMI自己也發行過單層SACD版,但似乎在轉制后的效果與ESOTERIC的口味大相徑庭。這系列制作不只對于全新的擁護者,同樣也使經驗老道的擁護者著迷,所以也難怪只要有新品種出來,很快就會賣斷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