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中國音樂——元代(公元1271-1368年)

歷代中國音樂——元代(公元1271-1368年)Yuan Dynastv(1271-1368)Chinese Music Hall。
彌足珍貴的傳世音樂珍品出土,曾侯乙編鐘原音重現,敦煌古譜奏習國樂精華,教科書式的中國音樂寶典。

【曲目】
1、海青拿天鵝(琵琶)
2、黃鶯吟(古琴.蕭.琵琶)
3、烏夜啼.石榴(琴歌)
4、納西古樂.白沙細樂套曲
5、寶娥冤(古琴.蕭.琵琶)
6、諸宮調 董解元 西廂記.憑欄人纏令唱段
7、諸宮調 天寶遺事.馬踐楊妃“滾誘球”唱段
8、九宮大成唱段
9、潼關懷古.山坡羊(元散曲)
10、事林廣記.愿成雙令(元散曲)
11、秋思.離亭宴
12、閨怨.翠裙腰
13、題西湖
14、寶娥冤.斬娥
元(公元1271-1368年)
在中國音樂史上,元代處于我國戲曲音樂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元雜劇的音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唐宋以來各類音樂體裁以及當時諸種曲調的薈集。根據王國維對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所舉雜劇335個曲牌名稱的研究,元雜劇音樂曲調的來源,包括有唐宋以來歌舞大曲、唐宋詞調音樂、諸宮調以及鼓子詞、賺等說唱音樂、宋代舊樂曲等。因此,可以說雜劇的音樂反映了當時最高的音樂成就。元雜劇與元散曲同屬北曲,所不同的是,雜劇一般具有四折一套的完整結構,是舞臺表演,而散曲取清唱方式,適于在青樓酒肆中演唱,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北曲的音樂風格,旅律進行較多四度以上的跳躍,形成自由奔放、高下跌宕的特點,七聲音階,節奏上爽直流暢,質樸緊促,字多腔少,適合表現激昂情緒同,形成沉雄、遒勁風格。

諸宮調
諸宮調是宋、金、元具代表性的大型說唱曲種。結構上是用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子聯成一個套數,又把不同宮調的若干套數或單曲聯接起來,用以說唱故事。今存金人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就有“套數”近200,其中用14種宮調,輪換出現169次,共用405支曲子。可見其結構之龐大,諸宮調宋時伴奏樂器用鼓、板、笛、金、元時也加有弦樂。北方諸宮調用琵琶、箏等,故有“彈唱詞”、“掐彈詞”之稱。
白沙細樂
云南麗江納西族的傳統音樂,又有納西古樂之稱。“白沙”在麗江北部是古代納西族主要居住地。白沙細樂是由歌曲、器樂曲和舞蹈組成的大型套曲。相傳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遠征大理,路過麗江時,贈送給納西族土司木天王一套音樂,后流傳至今,成為今天的白沙細樂《麗樂府專略》稱其相傳為元代遺音。《麗江縣志》記這類音樂曾用祭典,樂曲充滿纏綿悱惻,哀傷凄婉之情,現存有6個樂章,成為納西族的風俗音樂。本輯選錄經改編的白沙細樂套曲中的序、一二樂章。

曲目介紹
1、海青拿天鵝(琵琶)9’11?
琵琶獨奏,林石城演奏。
海青,又叫海東青。據《本草綱目.禽部》記“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草原民族將此鳥訓服后,用來捕捉獵物。這首琵琶曲元代就已流行。元詩人楊允孚在聽到此曲后,曾寫有這樣的詩句:“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開鵝避海青”曲譜最早見于清《弦索備考》。后人演奏多以《養正軒琵琶譜》為參照。樂曲生動地描繪了海青捕捉天鵝時激烈搏斗的場面。

2、黃鶯吟(古琴.蕭.琵琶)2’29
古琴、蕭與琵琶,朱潤福編曲,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演奏。
元代古琴小品,譜見元《事林廣記》此曲以黃鶯的鳴啼為題,表現在自然場景中的愉快心情。
3、烏夜啼.石榴(琴歌)1’53
元.劉鉉詞,傅雪漪編曲,朱立群演唱。
《烏夜啼》最早原是南北朝西曲民歌的曲名。后在唐代的燕樂雜曲和雅樂琴曲,宋代的詞牌乃至元代的曲牌中都有此曲目名稱。今存琴譜《烏夜啼》曲初見于《神奇秘譜》。其詞為:垂楊影里殘紅,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雨急,曉露濕,綠玲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4、納西古樂.白沙細樂套曲 10’22
樂隊與聲樂云南少數民族代表隊演奏。
序曲:篤。
這是白沙細樂套曲的第一部分。“篤”是納西族古時居住地的名稱。在今麗江地區。此曲原用于祀禱亡靈。
第一樂章:一封書。
此曲又稱“公主傳信”。傳說給西土司將公主嫁給普米族王子。公主回家探親,在得知父親欲攻打普米族后,被父親囚禁。后公主設法將血書系在愛犬脖上,給丈夫報信。此曲以公主傳信為題材。
第二樂章:美麗的白云。
樂曲具有草原民歌的寬闊抒情音調。

5、寶娥冤(古琴.蕭.琵琶)4’37
古琴、蕭與琵琶,朱潤福編配,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演奏。
《竇娥冤》是元著名雜劇藝術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是一部古典悲劇。此曲根據今存北曲《竇娥冤》曲調改編而成,意在表現竇娥含冤屈死前的痛苦心情和對不幸命運的控訴。

6、諸宮調 董解元 西廂記.憑欄人纏令唱段 2’45?
唱段,李倩影演唱,王大元等伴奏。
以下《憑欄人纏令》套中兩曲,譜見《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卷73。這兩曲內容敘述張生赴試去后,鶯鶯相思成病,對紅娘敘述心情。金人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對元雜劇《西廂記》有直接影響。
“美中美”唱詞:困把欄桿倚,羞折花枝戴,這段閑煩惱,是自家買。勞勞攘攘,不是自家心窄,春色褪花梢,春意侵眉黛,遙望秦川道,云山隔,白日渾閑,夜難熬。獨自兀誰睬,悶對西廂月,添香拜。去年此夜,猶自月圓人在,不似去年人,猛把欄桿拍,有個長安信,教誰帶?
“大圣樂”唱詞:花憔月悴,蘭消玉瘦,不似舊時標格,閑愁似海,況是暮春天色,落紅萬。

7、諸宮調 天寶遺事.馬踐楊妃“滾誘球”唱段?2’45
“滾繡球”唱段,元.王伯成著,蔡瑤銑演唱,王大元等伴奏。
今存王伯成撰寫的《諸宮調天寶遺事》已是殘篇輯本。該劇以唐玄宗與楊貴妃故事為題材。此曲出自其中的《馬踐楊妃》一出。內容為陳元禮在馬嵬驛指斥楊貴妃的情節。
“滾繡球”唱詞:你那里銀箏間玉蕭,俺這里長槍對短刀。你那里列宮人,俺這里密排軍校。你那里笙歌響,俺這里戰鼓齊敲。俺臨軍不死傷,你登筵不醉飽。且休問兩下里俸錢多少?俺這里戰軍回,你那里早宴罷臣僚。你那里醉醺醺,酒淹濕宰相羅袖,俺這里血漉漉,濕浸透將軍錦戰袍。夭數難逃。
8、九宮大成唱段 7’01 (風雨像生貨郎旦)(九轉化郎兒)四轉、五轉、六轉
唱段,元.無名氏撰,傅雪漪整理 ,蔡瑤銑演唱。
元雜劇《風雨像生貨郎旦》,簡稱《貨郎旦》。寫長安李秀才娶妓女為妻反被其害,家破人散,后其子被救,長大為官司懲治惡人的故事。元雜劇中以女主角演唱的劇本稱為“旦本”。該劇第四折(女彈)中有“貨郎兒”一套,其中第四、五、六轉為中心唱段。譜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九轉貨郎兒.四轉”唱詞:那婆娘舌刺刺調涂斡刺,百枝枝花兒葉子。望空里揣與他個罪名兒,尋這等閑事。她正是節外生枝,調三斡四。只教那大渾家吐不得咽不得這一個心頭剌。減了神思,瘦了容姿,病慨慨瘦損了裙兒桎,難扶策怎動支。忽地呵冷了四肢,將一個賢惠的渾家生氣死。
“九轉貨郎兒.五轉”唱詞:火逼的好人家人離物散,更那堪更深夜闌,是誰將火焰山移向到長安,燒地戶,燎天關。單只把凌煙閣留在世上看,恰便似九轉飛芒老君煉丹,恰便似介子推在綿山,恰便似子房燒了連云棧。恰便似赤壁下曹軍涂炭,恰便是布牛陣舉火田單,恰便似火龍鏖戰錦斑爛。只將那房櫞扯,脊梁板,急救呵,恰又早連累了官司房五六間。

“九轉貨郎兒.六轉”唱詞:哎呀我,我只見黑暗暗天涯云布,更那堪濕淋淋傾盆驟雨。早只見窄窄狹狹溝溝暫暫路崎嶇,知奔向何方所,猶喜得瀟瀟灑灑斷斷續續出出律律忽忽嚕嚕陰云開處,又只見霍霍閃閃電光星注,怎禁得蕭蕭瑟瑟的風,點點滴滴的雨,高高下下凹凹凸凸ー答模糊,早做了撲撲簌簌濕濕漾綠,陳林人物,倒與他裝就一幅昏昏慘慘瀟湘水墨圖。
9、潼關懷古.山坡羊(元散曲)2’20(唱賺)
元散曲,張養浩詞,傅雪漪編曲并演唱。
元散曲作家張養浩曾任禮部尚書,后因宦海風波,棄官歸隱。此曲是作者赴任途中經陜西潼關而作,表達對歷代統治者的不滿和對民間疾苦的同情,其曲詞日:峰蠻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鑄跚,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關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0、事林廣記.愿成雙令(元散曲)1’53
唱賺,配元.顧德潤《憶別》散曲詞,傅雪漪譜整理,涂玲慧演唱。
《事林廣記》是宋末元初一部日用百科型民間類書,陳元靚編撰。其中許多記載,唱賺是宋元民間流行的歌唱伎藝,早期形式有纏令、纏達這類用同一宮若干曲子組成一個套曲的藝術形式。后也用于南戲、諸宮調中。
宋末元初《事林廣記》中就記有《圓社市語》一套歌詠蹴球的賺詞。該書后集卷的12篇音樂類、音譜類、記有唱賺譜黃鐘宮《愿成雙》一套7曲由,皆虛譜無詞。此《愿成雙令》為第7曲。其詞為:梅臉退,柳眼肥,雨絲絲開到茶靡。一春常是盼佳期,不覺的香銷玉體。忒風流姝媚忒聰慧,怎生般信絕音衡。叮寧杜宇那人行啼,冷落了秋千月底。

11、秋思.離亭宴 3’19
元散曲,傅雪漪潭訂整理并演唱。
譜據《九宮大成》。此原為元戲曲作家馬致遠所作雙調夜行船《秋思》套曲中的《離亭宴煞》亦見《全元散曲》。馬致遠一生懷才不遇,此詞正是此種心境寫照。這首散曲的曲詞為: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吩咐俺頑童記著:恐北海探吾來,道東籠醉了也。
12、閨怨.翠裙腰 1’22
元散曲,傅雪漪譯訂整理,涂玲慧演唱。
譜據《九宮大成》。元雜劇中有一種類別稱焉“閨怨”,表演處于深閨內未婚女子心理上的苦悶和反抗事。元散曲亦有許多以“閨怨”焉名的散套。此作為元戲曲作家關漢卿詠《閨怨》散套五首中的第一曲。其曲詞曰:曉來雨過山橫秀,野水漲汀洲。欄干倚遍空回首,下危樓,一天風霧暮傷秋。

13、題西湖 2’10
元散曲,傅雪漪譯訂整理,傅雪漪、涂玲慧演唱,譜據《九宮大成》。
此原為元戲曲作家馬致遠所作雙調新水令《題西湖》散套中的第10第11曲。見《全元散曲》馬致遠一生懷才不遇,他的散曲有不少是“嘆世”之作。在元曲家中,他的貢獻提高了曲的意境,可以說幾乎是無一首不好。這兩首相連的散曲其詞分別為:云外塔,岸邊霞。橋上客樹頭鴉,水村山館日斜掛。老子,醉么,疑間苑,勝浮槎。
山上種些桑麻,湖上覓些生涯,枕上聽些鼓吹鳴蛙,江上聽些琵琶。
14、寶娥冤.斬娥 5’55
“滾繡球”戲曲唱段,據關漢卿原作,改編張繼青,演唱江蘇昆劇院樂隊伴奏。
元戲曲作家關漢卿作有雜劇60余種,今存13部;套曲10余套,小令50余首。其中以《竇娥冤》為最重要的代表作。劇中描寫寶娥悲慘命運與感天動地的悲劇氣氛。

此段唱詞為: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湖涂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你何為地?天也,你錯堪賢愚枉做天,枉做天!哎,只落得兩眼淚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