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友藏品,經典的古典唱片廠牌

要說最接近音樂的方式是什么?那當然是安坐音樂廳現場聆聽樂團的表演。然而我們當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經常有機會在音樂廳現場欣賞音樂,一張優秀的錄音唱片或許能幫我們稍稍拉近和音樂的距離。如何讓錄音還原出接近現場的音效?這也是很多發燒友鐘情于收藏古典發燒唱片的原因。一般認為,在音樂性和音響性上達到一定高度的才可以叫“發燒碟”。發燒碟的主要作用就是盡可能去展現、開發你音響設備的潛力,所以選擇的曲目要么是大動態、大場面的,同時又得擁有超低頻;要么就是無比安靜,充滿細節的。總而言之,它會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放大你音響設備的優缺點,那么如果你的設備經受住了它的考驗,則能說明這是一套不錯的音響系統;反之則需要再調試。

古典發燒則是能滿足樂迷們的雙份期待,古典音樂的優雅性與發燒錄音的音響質感兩種體驗能讓樂迷在家中也能享受高品質音樂會般的動聽音效。除了音響,發燒友之間還會聊音樂、聊唱片,這時候,唱片廠牌也會成為他們之間的談資。廠牌是什么呢?我們聽的每張音樂專輯都有發行公司,這是我們所說的音樂廠牌(Label),它的產生標志著音樂工業化,商品化。

古典音樂愛好者熟知的廠牌
作為發燒友聊器材、談心得之外的又一個話題,你對唱片廠牌的認識有多深,你的唱片藏品中都有哪些公司的出品?如果你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以下盤點幾個古典唱片廠牌一定不能錯過。
·德國DG(Deutsche Grammophon)
到現在,德意志留聲機唱片DG(Deutsche Grammophon)成立超過125年,這是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廠牌之一。DG公司成立于1898年,見證了整個20世紀古典音樂界及唱片業的發展。它在70年代初成為寶麗金唱片集團(PolyGram)的一份子,寶麗金集團于1998年被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UMG)收購。DG公司雖有著一個多世紀的輝煌歷史,但我們所熟悉的黃色郁金香商標卻只用了50年而已。作為知名的古典唱片廠牌,DG可以說見證和記錄了無數古典名家的杰出成就,那赫赫有名的“大禾花”(大師原版)系列便是其一體現,DG擁有古典樂史上幾乎每一位叫得上名字的大師錄音,是真正的古典大師數據庫,也是外界一致公認的古典演奏巨匠的溫床。

·美國RR(Reference Recordings)
美國RR唱片公司,以無與倫比的發燒錄音而馳名世界的獨立唱片品牌,全稱為Reference Recordings,1976年成立于美國舊金山。幾十年來,由于在錄音技術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RR的錄音已經真正的成為全球發燒友在音響重播方面的“參考標準”。在拉斯維加斯WCES(國際消費電子大展)上,RR的唱片幾乎是各大Hi-End音響廠商爭相播放的示范唱片,在世界發燒音響界樹立了極高的聲望。如果以前對于古典音樂不怎么感興趣的朋友,應該聽一下RR的唱片,他們的唱片是發燒娛樂性和藝術深度兼有,你會從中發現“古典音樂也如此好聽”。真正令該廠牌享譽盛名的靈魂人物還是非強生教授(Keith O. Johnson)莫屬,他一直都是RR唱片的技術總監,舉凡古典、爵士和布魯斯唱片的工程和制作都由他負責。在他執導下的錄音無一不呈現出遼闊深邃的音場、毫無壓縮的動態、以及綿密細致的絕佳質感,旨在使您的聆聽體驗成為“音樂廳最佳寶座”。

·荷蘭Philips
1950年成立于荷蘭的巴倫,最初名為 Philips Phonografische Industrie (PPI),由著名的電器公司飛利浦投資。飛利浦出版的音樂范圍很廣,而在古典音樂方面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旗下曾匯集了許多歐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呂米奧、謝霖、阿卡多、慕洛娃,鋼琴家哈斯基爾、阿勞、里希特、布倫德爾、科奇什、內田光子,大提琴家讓德隆、希夫、韋伯,歌唱家卡雷拉斯、諾曼,指揮家賽爾、海廷克、馬舒爾、小澤征爾、布魯根、戴維斯,以及著名的美藝三重奏團、意大利四重奏團、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等。與飛利浦公司簽約的樂隊,以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和倫敦交響樂團為主。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是全世界三大優秀錄音地點之一。飛利浦錄制的管弦樂作品,往往突出每一樂器聲部的效果,使人感覺每一把樂器的表達、色彩都非常亮麗;協奏曲和室內樂也往往都是佼佼者。
英國DECCA
1929年在英國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開發出了當時最先進的全頻帶錄音,簡稱FFRR。這一技術本來是應海軍部的要求開發的,目的是辨別英國潛水艇和德國潛水艇間的區別。1944年,Decca公司將此技術運用到唱片上,使音質有了長足的進步。從那以后,Decca公司的錄音質量始終居于領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場面(如歌劇)的錄音,音場寬廣,空間感強烈,音色流暢,令他人望塵莫及。它旗下的藝術家陣容雖不如DG和菲利普強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揮家索爾蒂、卡拉揚、安塞梅、蒙特、克爾泰茲、梅塔、杜圖瓦、小提琴家鄭京和、里奇、阿莫亞爾、鋼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納奇、博萊特、魯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納柯、帕瓦洛蒂、薩瑟蘭、苔芭爾迪,均為公認的世界級名家。隨著寶麗金集團被“環球集團”收購,Decca、DG、Philips三大歐洲古典音樂品牌現在都已歸入“環球唱片集團”。
·拿索斯(NAXOS
拿索斯也是享譽國際的古典音樂廠牌,是HNH國際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這個成立三十余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認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國嘎納舉行的國際音像博覽會(MIDEM)上擊敗眾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納古典音樂唱片大獎(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稱號。它出品的唱片已達兩千余種,曲目覆蓋了古典音樂的所有標曲目,演奏家大多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數業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樂團體,更有不少本來鮮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傳下漸漸成名,如鋼琴家揚多、大提琴家克利蓋爾、小提琴家卡勒爾、指揮家德拉霍斯等。從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錄音質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斷,己穩定在較高的水準上,有近二百張“三星”級CD可證。1997年,原Decca的著名制作人保爾.邁爾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錄音水準更上一層樓。
·英國EMI
EMI的前身英國留聲機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聲”(HMV),英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商標則是“哥倫比亞”,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別使用。在戰后的日本和美國,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標,直到90年代才統一為EMI Classics。由于資格最老,EMI擁有最為龐大的歷史錄音資料庫。在這里,各個時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錄音,小提琴家克萊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飛茲、米爾斯坦、西蓋蒂、梅紐因、吉奈特.內弗、奧伊斯特拉赫、帕爾曼、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費爾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克倫佩勒、卡拉揚、切利比達凱、比徹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揚松斯、鋼琴家科爾托、魯賓斯坦、施納貝爾、里帕蒂、埃德文.費希爾、吉賽金、所羅門、科瓦賽維奇、歌唱家卡魯索、吉利、夏里亞平、卡拉斯、比約林、施瓦茲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來推出的新人更是層出不窮,韓國女小提琴家張莎拉、女大提琴家張漢娜、指揮家西蒙.拉特爾、威爾舍—莫斯特……往日的無比輝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續。
·SONY
索尼音樂的根源應追溯于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Sony Music)的歷史,最早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于1890年,隸屬于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其余為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歷史上與寶麗金,貝塔斯曼(BMG)并稱為三大唱片集團。索尼音樂后在2004年與BMG合并為索尼博德曼。2008年索尼又全資收購BMG并更名回為索尼音樂娛樂。2012年4月索尼獲歐盟批準以22億美元收購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牌唱片公司百代(EMI)的全部音樂版權業務。它近來的精品層出不窮,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普拉希亞、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獲好評。它也是較早采用20比特錄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質上一直保持著較高而穩定的水準。

·瑞典BIS
最后說一個相對小眾的廠牌——瑞典BIS,1973年創立于瑞典,是北歐最重要的唱片品牌。這家公司因地緣與文化背景的關系,因此長期致力于推廣北歐作曲家作品,其中特別以格里格、西貝柳斯、卡爾.尼爾森等作曲家的作品為錄制重點。此外,他們也一直以極高的制作水準來推廣一些冷門的作品與音樂家為己任,從中世紀音樂到當代作品都有涉獵,涵蓋曲目相當廣泛。BIS精耕細作的制作策略大力發掘出了各具特色的本土作曲家,從而讓我們能夠有機會聆聽到一些未被大牌唱片公司所發掘到的北歐當代作品。

結語
盤點下來,經典古典唱片廠牌還是有很多的,不同廠牌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路線。由于歷史演變和兼并、合作等,有些已經不存在了或者不是獨立存在了,而很多廠牌之間的關系又是錯綜復雜的。現在的唱片概念也已經不是傳統的黑膠或CD唱片了,很多數字格式的音樂傳播方式也可以作為唱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