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D MORALES & HIS ORCHESTRA
諾羅.莫拉萊斯與他的樂隊
Norberto Morales(1911-1964),他是一位著名的波多黎各鋼琴家、作曲家和樂隊領隊,活躍于拉丁爵士(Latin Jazz)和曼波(Mambo)音樂黃金時代。他的樂團曾演繹多首經典拉丁舞曲,代表作如《Serenata Ritmica》。專注于拉丁音樂、爵士或舞曲風格。
曲目76、PONCE(Morales)
錄制時間:1949
《Ponce》是一首經典的拉丁風格樂曲,由波多黎各鋼琴家兼作曲家Norberto Morales(1911-1964)創作。這首曲子創作于1940年代,融合了曼波(Mambo)和拉丁爵士元素,是當時拉丁舞曲熱潮中的代表作之一。Norberto Morales是波多黎各音樂黃金時代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常以家鄉地名命名(如《Ponce》為波多黎各第二大城市蓬塞(Ponce))。這首曲子后來被多位國際藝術家翻唱,Dinah Shore的版本是其中最知名的之一。
曲目77、A RAINY NIGHT IN RIO
錄制時間:1946
是一首經典的拉丁風情流行歌曲,由美國著名詞曲創作組合Arthur Schwartz(作曲)和Leo Robin(作詞)共同創作。Arthur Schwartz(1900-1984)是百老匯和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杰出作曲家,代表作包括《Dancing in the Dark》、《That’s Entertainment!》等。Leo Robin(1900-1984)是知名作詞家,曾為多部經典電影和音樂劇填詞,如《藍月亮》(Blue Moon)和《鉆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兩人合作的《A Rainy Night in Rio》創作于1946年,最初為電影《The Time,the Place and the Girl》(1946)中的插曲,由演員兼歌手Dennis Morgan在電影中演唱。
GLENN MILLER & HIS ORCHESTRA
格倫.米勒與他的樂團
這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搖擺樂(Swing)樂團之一,其音樂定義了二戰前及戰爭期間的美國流行文化。格倫.米勒(Glenn Miller,1904-1944)是美國長號手、作曲家、編曲家和樂隊領隊。他的樂團在1938年至1944年間風靡全球,以獨特的“米勒之聲”(Miller Sound)聞名——一種通過柔和的單簧管與薩克斯風交織形成的標志性音色。
曲目78、PERFIDIA
錄制時間:1941
PERFIDIA是一首跨越文化界限的經典拉丁歌曲,由墨西哥作曲家Alberto Dominguez(1911-1975)創作于1939年,其英文歌詞版本則由Milton Leeds(部分資料中標注為Raymond Leveen或Bob Russell)于1941年填詞。這首歌曲融合了拉丁音樂與流行元素,成為二戰期間全球傳唱的名曲。原曲《Perfidia》(西班牙語意為“背叛”)是一首波萊羅(Bolero),以緩慢的節奏和哀婉的旋律表達對愛情背叛的痛苦。Dominguez的創作靈感源于墨西哥傳統音樂,但通過復雜的和聲編排賦予其現代感。
曲目79、STONE COLD DEAD IN THE MARKET(Hendricks)
錄制時間:1945
Stone Cold Dead in the Market?(He Had It Coming)是一首充滿黑色幽默的經典歌曲,這首歌由特立尼達卡里普索(Calypso)音樂傳奇人物Wilmoth Houdini(本名?Edgar Leon Sinclair)于1930年代創作,原名《Stone Cold Dead in de Market》,歌詞以加勒比方言講述一名婦女因丈夫家暴而將其殺死的故事,充滿荒誕的市井幽默。Houdini于1936年錄制了原版卡里普索風格版本,在特立尼達和紐約加勒比移民社群中廣為流傳。
EDMUNDO ROSS & HIS RUMBA BAND
埃德蒙多.羅斯和他的倫巴樂隊
埃德蒙多.羅斯于1910年出生于特立尼達拉島的西班牙港,父親是蘇格蘭人,母親是委內瑞拉人。他在軍隊中開始音樂生涯,后來逃到委內瑞拉,在委內瑞拉交響樂團擔任鼓手。1940年,他在倫敦組建了自己的五人樂隊Rumba Band,并在1941年發行了首張專輯《Los Hijos de Buda》,迅速在倫敦上層社會獲得了認可?。
曲目80、TRES PALABRAS(WITHOUT YOU)
錄制時間:1946
Tres Palabras(Without You),這是一首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經典浪漫歌曲,由古巴作曲家Osvaldo Farres(1902-1985)創作于1940年代,其英文版歌詞則由美國詞作家Ray Gilbert(1912-1976)于1946年填寫。
曲目81、TAKE IT AWAY
錄制時間:1946
《TAKE IT AWAY》是作曲家Enric Madriguera(1904-1973)西班牙裔美國小提琴家、樂隊領隊,活躍于1930-1950年代,以融合拉丁節奏與搖擺樂聞名,代表作《Adios》(1931)。1940年代,他常為Decca等廠牌錄制拉丁風格器樂曲,由Enric Madriguera And His Orchestra演唱的歌曲,Patricia Gilmore擔任主唱,Gamse和Madriguera共同創作。它于1945年發行,曲風融合了拉丁和流行元素,展現了獨特的魅力。
曲目82、THE COCONUT SONG
錄制時間:1946
是一首很經典的爵士風格歌曲,由Nat Simon和Charles Tobias寫的。它的旋律輕快,節奏活潑,讓人聽了就忍不住想跟著搖擺。而且它的歌詞也很有意思,充滿了熱帶風情,讓人仿佛置身于陽光明媚的海灘上,感受著海風的吹拂和椰子樹的搖曳。
曲目83、CAVAQUINHO
錄制時間:1946
由巴西作曲家埃內斯托.納扎雷特(Ernesto Nazareth,1863-1934)以卡瓦基尼奧(Cavaquinho)樂器為特色的作品,卡瓦基尼奧(Cavaquinho)是一種源自葡萄牙的四弦小型撥弦樂器,形似尤克里里,在巴西的肖羅(Choro)音樂、桑巴(Samba)和節日音樂中廣泛使用,音色明亮活潑。
曲目84、TAMPICO
錄制時間:1946
是一首由Allan Roberts和Doris Fisher創作的歌曲,最早由June Christy演唱。這首歌的旋律優美,歌詞富有詩意,描述了一個關于愛情和離別的故事。它的音樂風格融合了爵士、流行和拉丁音樂的元素,具有獨特的魅力。
曲目85、CHIQUITA BANANA
錄制時間:1946
“Chiquita Banana”最出名的是金吉達這個香蕉品牌,它是世界著名的香蕉大王,早在100多年前就以銷售高品質的香蕉而聞名美國。另外,在1946年7月25日,還有一部同名的美國電影上映,片長3分鐘,由Dave Gould執導,the terry twins主演。
曲目86、RIO
錄制時間:1947
此曲在旋律中體現出了里約的風情、文化、當地的一些特色元素等,融合了巴西當地的音樂風格,桑巴等節奏元素,具有熱情、歡快的特點,通過音樂來展現里約的獨特魅力和活力。由活躍于1940年代的巴西作曲家Antonio Santiago創作。
曲目87、MARACAS
錄制時間:1947
Lecuona,古巴著名作曲家,活躍于20世紀上半葉。他的作品很多,尤其是拉丁風格的曲子。Ruby是Harry Ruby,美國作曲家。這首曲子有強烈的拉丁節奏。Maracas沙槌(Maracas)是拉丁音樂的核心打擊樂器,尤其在古巴、波多黎各的民俗音樂中不可或缺。1940年代,美國樂隊(如Xavier Cugat)常以樂器名為標題創作異域風情曲目。
MIGUELITO VALDES & HIS ORCHESTRA
米蓋利托.巴爾德斯與他的樂團
這是20世紀中葉拉丁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組合之一,以其激情澎湃的非裔古巴音樂演繹和跨文化融合風格聞名。
核心人物Miguelito Valdes(1912-1978)出生于古巴哈瓦那,擁有非洲與西班牙血統,自幼接觸古巴傳統宗教音樂(如薩泰里阿教儀式音樂),奠定其獨特的聲樂表現力。1930年代起活躍于哈瓦那夜總會,后加入Xavier Cugat的樂團擔任主唱,成為首位將非裔古巴音樂引入美國主流市場的拉丁歌手。
曲目88、SANGRE CON COLORA
錄制時間:1949
西班牙語中“Colora”為俚語,意為“有顏色的”或“非裔的”,直譯為“有色之血”或“非洲之血”,象征非裔古巴人的文化根源與身份認同。歌曲主題與非裔古巴宗教(如薩泰里阿教)、奴隸制歷史及非洲文化傳承相關,是古巴頌樂(Son)和倫巴(Rumba)中的常見題材。Miguelito Valdes以推廣非裔古巴音樂聞名,其1940年代錄音常涉及此類主題(如《Babalu》、《Bruca Manigua》)。
曲目89、LUCUMI(Juares)
錄制時間:1949
Lucumi是古巴薩泰里阿教(Santeria)中的一個術語,指代約魯巴傳統在古巴的變體。因此這首歌與宗教音樂或相關文化表達有關。LUCUMI指古巴薩泰里阿教(Santeria)的文化概念,源自西非約魯巴語“Olukumi”(意為“我的朋友”),代指古巴非裔群體及其宗教傳統。薩泰里阿儀式音樂常以巴塔鼓(Bata)和約魯巴語頌歌為核心。1940年代,薩泰里阿儀式音樂主要在古巴本土秘密傳承,極少被商業唱片公司錄制。
曲目90、ESTAMPAS CALLEJERAS
錄制時間:1949
墨西哥作曲家Jose Alfredo Mendez作曲,ESTAMPAS CALLEJERAS西班牙語意為“街頭風情畫”或“市井速寫”的意思,通常指描繪城市生活百態的音樂或詩歌,常見于拉丁美洲民俗傳統。
曲目91、RECUERDEN LA OLA MARINA
錄制時間:1949
Recuerden在西班牙語中是“記住”的第三人稱復數命令式,而“Ola Marina”直譯是“海洋波浪”。但通常更常見的組合可能是“Ola Marina”作為一個整體,可能是指某個地名或特定事件。創作者為Gonzalez。本曲直譯為“記住海洋的波浪”,可能指向以下意象:自然隱喻:象征潮汐、離別或海洋的力量,常見于加勒比海地區的民歌。歷史事件:1940年代加勒比地區颶風或海難事件(如1944年古巴“大西洋颶風”)。
曲目92、BONGO BONGOSERO
錄制時間:1949
“Bongosero”:西班牙語中意為“邦戈鼓手”,特指擅長演奏邦戈鼓(古巴傳統雙鼓)的樂手。這類歌曲常以鼓點為核心,贊頌非裔古巴音樂家的節奏天賦。作曲家是Miguelito Valdes(1912-1978)古巴傳奇歌手,以非裔古巴宗教音樂(如《Babalu》)聞名,其作品中常突出康加鼓而非邦戈鼓。
曲目93、OH!MI TAMBO!
錄制時間:1949
西班牙語中“Tambo”為鼓(Tambor)的簡稱,特指非裔古宗教儀式中的巴塔鼓(Bata)或康加鼓(Conga)。在非裔古巴語境中,“Tambo”更可能指向鼓樂儀式或鼓手聚集地(如倫巴表演的露天庭院)。本曲表達了對非洲鼓樂之魂的呼喚,或講述鼓手社群的生活故事,呼應Valdes一貫的非文化自覺。Miguelito Valdes的鼓樂關聯作品有《Tamb6》(1940s):以康加鼓節奏為基底,歌詞呼喚非洲神靈,被視為古巴黑人音樂宣言。
曲目94、RHUMBA RHAPSODY
錄制時間:1949
Rhumba是倫巴(Rumba)的一種拼寫變體,常見于英語中。是一首融合了倫巴節奏與狂想曲風的經典作品。它由Rafael Audinot和Alberto de Bru共同創作,于1949年推出后便迅速風靡全球。
LOUIS ARMSTRONG & HIS ORCHESTRA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與他的樂團,是爵士樂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團體之一,其靈魂人物Louis Armstrong(1901-1971)被尊稱為“爵士樂之父”。他以革命性的小號演奏、沙啞而充滿感染力的音,以及對即興藝術的深刻詮釋,徹底改變了爵士樂的軌跡。
曲目95、LA CUCARACHA
錄制時間:1935
這首歌曲是墨西哥傳統民歌《La Cucaracha》的改編版本,由美國作曲家Domenico Savino(音樂改編)和Raymond B.Egan作詞,La Cucaracha在西班牙語為“蟑螂”的意思,是墨西哥民間音樂的代表作,起源可追溯至西班牙殖民時期,19世紀墨西哥革命(1910-1920)期間被廣泛傳唱,歌詞常隨時代事件即興改編。原曲旋律輕快,以科里多(Corrido)敘事民謠形式講述社會底層或政治諷刺故事。英文版歌詞淡化政治隱喻,轉為幽默情愛主題。編曲融合了搖擺樂(Swing)與拉丁節奏,弱化傳統墨西哥馬里亞奇(Mariachi)的悲情色彩。1934年由Luis Russell Orchestra首錄,1935年Ben Bernie & His Orchestra的版本登上Billboard排行榜,成為美國聽眾的拉丁音樂啟蒙。
曲目96、MANANA(Barbour-Lee)
錄制時間:1947
Manana(Is Soon Enough for Me)》(Barbour-Lee),1947,這是美國爵士與流行天后Peggy Lee(1920-2002)與她的前夫兼音樂搭檔Dave Barbour(1912-1965)共同創作并演繹的經典歌曲。盡管您提到的年份是1947年,但此曲實際創作并發表于1948年,成為Peggy Lee音樂生涯中最具標志性的作品之一。
SEPTETO ANACOANA
Septeto及傳奇女子樂團
Septeto Nacional(古巴七重奏先驅)和Anacaona(傳奇女子樂團)。兩者均為拉丁音樂史上的重要代表,但分屬不同脈絡:
1、Septeto Nacional de Ignacio Pineiro(塞普泰托.納西奧納爾)成立于1927年,由Ignacio Pineiro創立,是古巴頌樂(Son Cubano)的奠基性七重奏樂團。它將傳統古巴音樂(如非洲鼓樂與西班牙吉他)與爵士結構結合,影響了后來的薩爾薩(Salsa)與拉丁爵士。
2、Anacaona(阿納卡奧納女子樂團)成立于1932年,由Castro姐妹Conchita、Alicia等組建,是古巴首個全女性樂團,最初以septeto(七重奏)形式活躍,后擴展為orquesta(大樂隊)。名稱源自加勒比泰諾族女酋長Anacaona,象征女性力量與文化抵抗。融合頌樂、倫巴、曼波與爵士,代表曲目包括《Bemba Colora》、《Rumba en el Patio》。特色為全女性演奏與主唱打破性別壁壘,以精湛技藝與舞臺魅力重塑拉丁音樂景觀。歷經政權更迭與成員更替,樂團至今仍在古巴及國際舞臺演出,被視為女性音樂家的先驅象征。
曲目97、ALGO BUENO(Pineiro)
錄制時間:1937
“Algo Bueno”翻譯成中文是“好東西”或者“好事物”,在古巴音樂中是一首經典曲目。本曲歌曲為古巴頌樂(Son Cubano)先驅?Ignacio Pineiro(1888-1969)作曲。Septeto Nacional的創始人(1927年),被譽為“頌樂之父”。他革新了傳統古巴音樂,將非洲節奏(如倫巴)與西班牙吉他旋律融合,奠定了現代薩爾薩(Salsa)的基礎。
曲目98、MALEFICIO(Guerra)
錄制時間:1937
MALEFICIO西班牙語中意為“詛咒”或“邪術”,常見于拉丁美洲民間傳說與宗教儀式(如古巴薩泰里阿教(Santeria)或墨西哥巫術傳統(Brujeria)。此類主題在音樂中多通過敘事民謠(Corrido)或儀式鼓樂表現,但罕有商業錄音。作曲為Eduardo Guerrero墨西哥作曲家,活躍于1920-30年代。
曲目99、MAXIXE-CARIOCA(Rimac)
錄制時間:1936
其為秘魯裔音樂家Ciro Rimac及其樂團Rumbaland Muchachos的早期作品。“Maxixe”:一種起源于19世紀末巴西的舞蹈音樂風格,融合了非洲節奏與歐洲波爾卡(Polka)元素,是桑巴(Samba)的前身之一。Maxixe在20世紀初風靡巴西,后傳入歐洲與美國,成為拉丁音樂的重要組成部份。“Carioca”為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的居民或文化特色,常與桑巴、狂歡節等巴西標志性元素關聯。
曲目100、COMO TU(Valdespi)
錄制時間:1937
Como Tu是西班牙語“像你一樣”的意思。常見于拉丁情歌或民謠標題,例如古巴頌樂(Son)或波萊羅(Bolero)中表達愛慕或對比情感的題材。1930年代是古巴頌樂、墨西哥波萊羅等拉丁風格興盛的時期,但商業錄音多集中于大廠牌(如RCA、Victor、Decca)。
XAVIER CUGAT ET SON ORCHESTRE
哈維爾.庫加特和他的樂團
Xavier Cugat Et Son Orchestre(哈維爾.庫加特和他的樂團)是由西班牙裔古巴音樂家、指揮家和演員哈維爾.庫加特(Xavier Cugat)領導的音樂團體。庫加特出生于1900年1月1日,西班牙赫羅納,1990年10月27日在巴塞羅那去世。他以將拉丁音樂,特別是恰恰恰(cha-cha-cha)、倫巴(rumba)和曼波(mambo)推廣到美國和全球而聞名。
曲目51、WALTER WINCHELL RHUMBA(Morales-Sigman)
錄制時間:1941
《Walter Winchell Rhumba》是一首由莫拉萊斯(Morales)和西格曼(Sigman)創作的倫巴(Rhumba)風格的音樂作品,發表于1941年。這首曲子以當時著名的美國記者和廣播評論員沃爾特.溫切爾(Walter Winchell)的名字命名,他是20世紀中期美國媒體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犀利的新聞評論和廣泛的知名度而聞名。這首曲子是典型的拉丁風格音樂,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對拉丁音樂的熱情。當時,拉丁音樂和舞蹈(如倫巴、曼波和恰恰恰)在美國非常流行,許多樂隊和音樂家都嘗試將拉丁節奏融入他們的作品中。活潑的節奏、豐富的打擊樂器和充滿異國情調的旋律,非常適合跳舞。
曲目52、AMOR(Ruiz-Lopez-Skylar)
錄制時間:1944
《Amor》是一首由Ruiz、Lopez和Skylar創作的經典歌曲,發表于1944年。這首歌是為電影《Broadway Rhythm》創作的,并由卡門.卡斯蒂略(Carmen Castillo)演唱。《Broadway Rhythm》是一部美國音樂劇電影,由Roy Del Ruth執導,于1944年上映,影片中融入了許多音樂和舞蹈表演。《Amor》是一首充滿浪漫情感的歌曲,歌詞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和贊美。
曲目53、MISIRLOU(Pina-Wise- Russell)
錄制時間:1944
《Misirlou》是一首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影響力的經典歌曲,最初由希臘作曲家尼古斯.魯索斯(Nikos Roubanis)在20世紀20年代創作,后來由Fred Wise、Milton Leeds和S.K.Russell在1944年重新編曲并填詞。這首歌的旋律源自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傳統音樂,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情。
曲目54、LA NEGRA LEONOR(Fernandez)
錄制時間:1944
《La Negra Leonor》是一首由Fernandez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這首歌是典型的拉丁音樂風格,融合了古巴、波多黎各和其他加勒比地區的音樂元素,具體風格取決于作曲家的背景和創作意圖。1940年代是拉丁音樂在美國和國際上逐漸流行的時期,許多拉丁風格的歌曲和舞蹈(如倫巴、曼波和恰恰恰)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廣泛歡迎。《La Negra Leonor》是以一位名叫Leonor的女性為主題,歌詞講述了她的人生故事、愛情或某種情感經歷。
曲目55、RUMBA RUMBA(Valencia-Pafumy-Gallop)
錄制時間:1944
《Rumba Rumba》是一首由Valencia、Pafumy和Gallop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并出現在電影《Two Girls and a Sailor》(《兩個女孩和一個水手》)中。
這部電影是一部美國音樂喜劇電影,由Richard Thorpe執導,米高梅公司出品,于1944年上映。影片以輕松幽默的劇情和豐富的音樂表演為特色,展現了1940年代的音樂和舞蹈風格。
曲目56、LINDA MUJER(Duchesne)
錄制時間:1944
《Linda Mujer》是一首由Duchesne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這首歌的標題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美麗的女人”,歌詞圍繞對一位美麗女性的贊美或情感表達展開。1940年代是拉丁音樂(如倫巴、曼波、波萊羅等)在國際上逐漸流行的時期,許多拉丁風格的歌曲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廣泛歡迎。《Linda Mujer》是一首充滿浪漫情感的拉丁風格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輕快,適合跳舞或欣賞。
曲目57、BRAZIL(Barroso-Russell)
錄制時間:1944
《Brazil》(葡萄牙語名《Aquarela do Brasil》)是一首由巴西作曲家阿里.巴羅索(Ary Barroso)于1939年創作的經典歌曲,后來由S.K.Russell填上英文歌詞。這首歌是巴西音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巴薩諾瓦(Bossa Nova)和桑巴(Samba)風格的重要作品。1944年,這首歌出現在迪士尼動畫電影《Saludos Amigos》(《致候吾友》)中,進一步推動了其國際知名度。《Saludos Amigos》是迪士尼制作的一部以拉丁美洲為主題的動畫電影,旨在加強美國與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曲目58、THE CONTINENTAL(Conrad-Magidson)
錄制時間:1944
《The Continental》是一首由Con Conrad(康拉德.康拉德)和Herb Magidson(赫布.馬吉德森)創作的經典歌曲,最初為1934年的電影《The Gay Divorcee》(《快樂的離婚者》)而創作。這部電影由馬克.桑德里奇(Mark Sandrich)執導,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和金杰.羅杰斯(Ginger Rogers)主演,是20世紀30年代最著名的音樂喜劇電影之一。《The Continental》因其輕快的旋律和優雅的舞蹈編排而廣受歡迎,并成為電影中的亮點之一。
曲目59、BRUCA MANIGUA
錄制時間:1944
《Bruca Manigua》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阿森西奧.羅德里格斯(Arsenio Rodriguez)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阿森西奧.羅德里格斯是20世紀古巴音樂的重要人物,被譽為“現代古巴音樂之父”,他對古巴音樂的發展,特別是對“son cubano”(古巴頌)和“mambo”(曼波)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Bruca Manigua》是一首充滿非洲-古巴(Afro-Cuban)音樂元素的作品,歌詞反映了古巴黑人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他們在奴隸制時期的苦難和對自由的渴望。歌曲的標題“Bruca Manigua”可以理解為“荒野”或“叢林”,象征著奴隸們逃離壓迫、追求自由的艱難旅程。
曲目60、JARABE TAPATIO(MEXICAN HAT DANCE)
錄制時間:1944
《Jarabe Tapatio》,也被稱為《Mexican Hat Dance》(墨西哥帽子舞),是墨西哥最著名的傳統民間舞蹈和音樂之一。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但它在20世紀被廣泛傳播并成為墨西哥文化的象征之一。1944年,這首歌可能被重新編曲或錄制,以適應當時的音樂風格和聽眾的喜好。
曲目61、BESAME MUCHO
錄制時間:1944
《Besame Mucho》是一首由墨西哥作曲家康蘇埃洛.貝拉斯克斯(Consuelo Velazquez)于1940年創作的經典歌曲,后來由Sunny Skylar填上英文歌詞。這首歌是拉丁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譽為“拉丁情歌的國歌”。1944年,這首歌出現在電影《Follow The Boys》(《追隨男孩們》)中,并由尼塔.羅莎(Nita Rosa)演唱。《Besame Mucho》的歌詞表達了對愛情的深切渴望和熱情,歌名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多多吻我”。歌曲的旋律優美動人,充滿了浪漫的情感,使其成為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的情歌。自問世以來,這首歌被無數藝術家翻唱和重新演繹,包括安德烈婭.博切利(Andrea Bocelli)、娜塔莉.科爾(Natalie Cole)、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等。
曲目62、MI SOMBRERO
錄制時間:1944
《Mi Sombrero》是一首由Xavier Cugat、Berios和Stillman共同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Xavier Cugat是20世紀拉丁音樂的重要人物,以其對拉丁音樂(如倫巴、恰恰恰和曼波)的推廣而聞名。他的音樂風格融合了古巴、西班牙和美國的元素,深受全球聽眾的喜愛。《Mi Sombrero》的標題在西班牙語中意為“我的帽子”,具有濃郁的墨西哥傳統音樂風格,節奏明快活潑,通常以快速的旋律和強烈的鼓點為特色,能讓人感受到墨西哥音樂的熱情與活力。
曲目63、ALI BABA(Lecuona-Miller)
錄制時間:1944
《Ali Baba》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埃內斯托.萊庫奧納(Ernesto Lecuona)和詞作家Bob Miller共同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埃內斯托.萊庫奧納是20世紀古巴音樂的重要人物,以其對古巴古典音樂和拉丁音樂的貢獻而聞名。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巴傳統音樂、西班牙音樂和古典音樂元素,具有獨特的風格。
曲目64、TIERRA VA TEMBLA
錄制時間:1944
《Tierra Va Tembla》是一首由Merceron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歌名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大地在顫抖”,暗示了某種強烈的情感或事件。1940年代是拉丁音樂(如倫巴、曼波、恰恰恰等)在國際上迅速流行的時期,許多拉丁風格的歌曲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廣泛歡迎。《Tierra Va Tembla》是一首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拉丁風格歌曲,旋律和節奏可能帶有強烈的節奏感和情感表達。
曲目65、CHIU CHIU(Molinaro)
錄制時間:1944
《Chiu Chiu》是一首由Molinaro創作的歌曲,發表于1944年,并出現在電影《You Were Never Lovelier》(《你從未如此可愛》)中。這部電影是一部浪漫音樂喜劇,由威廉.塞特爾(William A.Seiter)執導,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和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主演,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于1942年上映。影片以阿根廷為背景,融合了音樂、舞蹈和浪漫情節,展現了拉丁美洲的文化風情。
曲目66、TICO TICO
錄制時間:1944
《Tico Tico》是一首享譽全球的巴西經典音樂作品,原名為《Tico-Tico no Fuba》(意為“玉米粉上的雀鳥”),由巴西作曲家澤昆哈.德.阿布雷烏(Zequinha de Abreu)于1917年創作。1944年,這首歌因重新編曲和國際化推廣而廣為人知,尤其是通過阿爾.迪斯蒙德(Aloysio de Oliveira)和埃拉斯莫.卡洛斯(Erasmo Carlos)等人的填詞(可能涉及合作者Drake的貢獻),以及好萊塢電影和拉丁音樂熱潮的推動。阿布雷烏的《Tico-Tico no Fuba》屬于巴西傳統音樂風格“肖羅(Choro)”,以輕快的節奏、復雜的旋律和即興演奏為特色,靈感源自巴西本土的鳥類啼鳴聲。1940年代,隨著拉丁音樂在美國的流行,這首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如英語版《Tico Tico》),并融入搖擺樂和爵士元素,成為國際舞曲的經典。
曲目67、TUMBA EL QUINTO
錄制時間:1950
“Tumba”:在拉丁音樂語境中,常指一種節奏型(如非洲-古巴鼓樂的復合節拍),或與舞蹈相關的動詞(如“擊倒”“舞動”)。
“El Quinto”:在古巴音樂中,“quinto”是康加鼓(Conga)中的高音鼓,負責即興演奏和復雜節奏,象征非洲-古巴音樂的靈魂。標題可能暗示以鼓樂為核心的編曲,或隱喻某種社會文化主題。
曲目68、VIVE COMO YO
錄制時間:1950
“Vive Como Yo”(“像我一樣生活”)可能傳遞個人主義、自由精神或社會批判的主題,常見于1950年代拉丁音樂中(如古巴革命前的社會變革思潮)。“Cairo”是作曲家、1950年代是拉丁音樂的黃金時代,古巴的曼波(Mambo)、墨西哥的流浪者音樂(Mariachi)和波多黎各的普萊納(Plena)蓬勃發展。此時期音樂常融合社會議題與舞蹈節奏,如Benny More的《Bonito y Sabroso》或Perez Prado的《Mambo No.5》。“像我一樣生活”暗含對傳統束縛的反抗,或倡導個體自由,呼應1950年代拉丁美洲城市化與青年文化興起。
曲目69、DONKEY SERENADE
錄制時間:1949
《Donkey Serenade》(驢子小夜曲)是一首經典的音樂劇歌曲,由捷克裔美國曲家魯道夫.弗里姆(Rudolf Friml)和英國作曲家赫伯特.斯托薩特(Herbert Stothart)共同創作。這首歌最初是為1924年的輕歌劇《The Vagabond King》(流浪國王)的修訂版《Rose Marie》(玫瑰瑪麗)所作,但真正廣為人知是因1937年的電影《The Firefly》(螢火蟲)的插曲版本,由艾倫.瓊斯(Allan Jones)演唱,并成為其標志性作品。
曲目70、DESERT DANCE(Mozian)錄制時間:1949
《Desert Dance》(沙漠之舞)是一首由美國音樂家Harry Mozian創作器樂作品,發表于1949年。結合1940年代末的音樂潮流與標題中的“沙漠”意象,Harry Mozian(1915-1975)是美國小號手、樂隊領隊和作曲家,活躍于1940-1960年代,以演奏拉丁爵士、搖擺樂和異域風情音樂聞名。他參與了這首曲目的創作或錄制。
曲目71、VAYA! NINA(O’Farill)
錄制時間:1950
“Vaya ! Vaya ! Nina”在西班牙語中可譯為“去吧!去吧!女孩”,可能暗含鼓勵、調情或舞池中的互動,呼應拉丁音樂的社交舞蹈功能。1950年是非洲-古巴爵士的黃金時期,音樂家如馬奇托(Machito)、迪齊.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與奧法里爾合作,推動拉丁節奏與爵士即興的融合。此曲可能誕生于這一時期的文化交匯中。
曲目72、LLORA TIMBERO
錄制時間:1950
《Llora Timbero》是一首由古巴音樂家Arsenio Rodriguez創作的拉丁音樂作品,發表于1950年。?Rodriguez(1911-1970):古巴傳奇作曲家、三弦吉他手,被譽為“非洲-古巴音樂之父”。他活躍于1940-1960年代,擅長將非洲節奏與古巴頌樂(Son Cubano)結合,代表作包括《Bruca Manigua》《Dundunbanza》。是其1950年代創作的非洲-古巴風格作品之一。“Llora”:西班牙語中意為“哭泣”,暗示歌曲情感基調可能為悲傷或抒情。“Timbero”為拉丁打擊樂器“天巴鼓”,或翻譯為“哭泣的打擊樂手”或暗喻音樂家在社會動蕩(如古巴革命前夕)中的困境,來通過音樂宣泄集體情感。
曲目73、MAMBO IS HERE TO STAY
錄制時間:1950
這首名為《Mambo Is Here to Stay》(曼波永存)的歌曲標注為Fuller和Machito(弗蘭克.格里略)創作于1950年,Machito是20世紀40-50年代紐約曼波(Mambo)和拉丁爵士的先驅,其樂團Afro-Cubans融合非洲-古巴節奏與爵士樂,代表作如《Tanga》、《Mambo Inn》。1950年代正值曼波熱潮巔峰,Machito與蒂托.普恩特(Tito Puente)、馬里奧.鮑薩(Mario Bauza)等推動這一風格國際化。
ARTIE SHAW & HIS ORCHESTRA
阿蒂.肖和他的樂團
Artie Shaw & His Orchestra(阿蒂.肖和他的樂團)是由美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樂隊領隊和作曲家阿蒂.肖(Artie Shaw,原名亞瑟.雅各布.阿肖夫斯基,?Arthur Jacob Arshawsky)領導的爵士樂團。阿蒂.肖出生于1910年5月23日,美國紐約市,2004年12月30日去世。他是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搖擺樂時代(Swing Era)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
曲目74、FRENESI(Dominguez)
錄制時間:1940
FRENESI西班牙語,意為“狂熱”或“癡迷”,是一首經典的墨西哥音樂作品,這首歌的作者是墨西哥作曲家阿爾貝托.多明格斯(Alberto Dominguez,1911-1975),創作于1939年(而非1940年)。風格:屬于“Danzon”(丹松舞曲),融合了古巴和墨西哥的傳統節奏,帶有浪漫的旋律線條。
曲目75、CARIOCA
錄制時間:1939
《Carioca》是一首標志性的拉丁風格歌曲,這首歌誕生于1933年,它是好萊塢音樂劇電影《飛向里約》(Flying Down to Rio,1933)的主題曲,由文森特.尤曼斯(Vincent Youmans)作曲,愛德華.埃利斯庫(Edward Eliscu)和格斯.卡恩(Gus Kahn)作詞。電影中由弗雷德.阿斯泰(Fred Astaire)和金杰.羅杰斯(ginger Rogers)首次表演,成為兩人傳奇合作的起點。“Carioca”是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居民的昵稱,源自土著圖皮語(Tupi),意為“白人的房子”。歌曲融合了桑巴節奏與好萊塢的爵士風格。《Carioca》推動了美國主流市場對拉丁音樂的興趣為后來的曼波。
The post 視野丨拉丁爵士樂(二)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Carmen Miranda卡門.米蘭達(Carmen Miranda,1909年2月9日-1955年8月5日),葡萄牙裔巴西歌手、舞者和演員。1909年出生于葡萄牙,1910年隨家人移居巴西里約熱內盧。她少女時代在帽子設計商店工作,后開啟音樂生涯,1929年與作曲家若蘇埃.德巴羅斯合作錄制唱片,1930年憑借《Taí(Pra Você Gostar de Mim)》一曲成名。
曲目26、CHICA CHICA BOUM CHIC(Carvalho)
錄制時間:1941
《Chica Chica Boom Chic》是一首由Harry Warren作曲、Mack Gordon作詞的經典拉丁風格歌曲,最初為1941年音樂喜劇電影《That Night in Rio》創作。這首歌由巴西著名歌手Carmen Miranda在電影中演唱,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并進一步推動了拉丁音樂在美國的流行。
曲目27、RECENSEAMENTO
錄制時間:1944
?Recenseamento?是一首由Assis Valente演唱的歌曲,發行于1940年。這首歌的歌詞描述了在1940年,一個社區開始進行人口普查,普查員對主人公的生活進行了詳細的詢問和記錄,包括她的家庭成員、職業和生活狀況。歌詞中提到,當普查員看到主人公沒有結婚戒指時,他詢問她的黑人伴侶是否可靠,是否屬于“batente”(正直)或“folia”(瘋狂)。主人公回答說她的伴侶是巴西軍人,他們家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生活得很充實,家里有鼓、小提琴、手風琴等樂器?。
這首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種族問題,通過幽默和諷刺的方式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種族歧視。Assis Valente通過這首歌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自由、平等的向往。
曲目28、CHATTANOOGA CHOO CHOO(Warren-Gordon)
錄制時間:1941
《Chattanooga Choo Choo》是一首由Harry Warren作曲、Mack Gordon作詞的經典爵士/搖擺樂歌曲,最初為1941年的電影《Sun Valley Serenade》創作。這首歌由Glenn Miller及其樂團演奏,并由主唱Tex Beneke和聲樂組合The Modernaires合作演繹,成為20世紀40年代最具標志性的音樂作品之一。歌詞以火車旅行為主題,描繪了從紐約開往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市(Chattanooga)的“查塔努加專列”上的浪漫故事,充滿敘事性和畫面感。音樂風格與演繹歌曲融合了爵士、搖擺樂(Swing)和流行元素,以標志性的火車節奏(如“Pardon me,boy?,is that the Chattanooga Choo Choo?”)和活潑的薩克斯風旋律著稱。
曲目29、TIC TAC DO MEU CORA ? AO(Vermelho-Silva)
錄制時間:1947
這是一首著名的巴西歌曲,中文可以翻譯為《我心中的滴答聲》。由巴西作曲家阿曼多.內維斯(Armando Neves)和費爾南多.洛博(Fernando Lobo)創作,于1947年發布。這首歌是典型的肖羅(Choro)風格,融合了桑巴和巴西流行音樂的元素,展現了巴西音樂的獨特魅力。這是一首抒情風格的作品,用“滴答”來象征心跳等情感節奏。在當時的音樂環境下,具有一定的地域音樂特色或時代情感印記,也融合了巴西當地的音樂元素等,通過旋律和歌詞表達了某種細膩的情感或故事。
曲目30、CUANTO LE GUSTA,avec The Andrews Sisters
錄制時間:1948
《Cuanto Le Gusta》是一首拉丁風格的流行歌曲,由Gabriel Ruiz(加布里埃爾.魯伊斯)作曲,Ricardo Lopez Mendez(里卡多.洛佩斯.門德斯)作詞。這首歌最初是為1948年的墨西哥電影《Mi esposa busca novio》創作的,后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并在全球流行。Gabriel Ruiz是墨西哥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創作了許多經典的拉丁歌曲。Ricardo Lopez Mendez是墨西哥著名的詩人和作詞家,與Ruiz合作創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曲目31、BAMBU-BAMBU
錄制時間:1940
“Bambu-Bambu”暗示了其節奏感強烈、充滿熱帶風的風格,類似于竹子的搖擺聲(bamboo)。它可能被用于舞蹈音樂或娛樂場合,成為當時流行的舞曲之一。為一首1940年發布的拉丁巴西風格歌曲,由Valente創作或表演,展現了1940年代拉丁音樂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影響。Bambu在葡萄牙語中是“竹子”的意思,該作品圍繞這一意象展開。節奏明快的桑巴節奏,在當時或許是為展現巴西風情。
曲目32、SONHEI QUE ERA FELIZ(Barroso)
錄制時間:1941
這是一首1941年發布的巴西歌曲,中文可以翻譯為《我夢見我很幸福》。由巴西著名作曲家阿里.巴羅索(Ary Barroso)創作。他是巴西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以創作桑巴和巴西流行音樂而聞名。這首歌發表于1941年,正值二戰期間,巴西音樂在這一時期逐漸走向國際舞臺。
曲目33、CACHORRO VIRA LATA
錄制時間:1942
這是巴西藝術家Candido Portinari的一幅著名畫作,描繪了一只混種狗(vira-lata),反映了巴西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在巴西文化中,藝術、音樂和繪畫常常相互交織。米蘭達(Miranda)可能是一位音樂家或歌手,將Portinari的作品靈感融入音樂創作中,通過歌曲表達對畫作的理解或情感。
曲目34、DIZ QUE TEM(Cruz-Paiva)
錄制時間:1943
這是巴西藝術家Candido Portinari的一幅畫作,標題意為“據說有”,可能暗示了一種對存在或擁有的質疑或諷刺。巴西作曲家Joao de Barro(也稱為Braguinha)和Alberto Ribeiro創作了這首經典歌曲,發表于1943年。這首歌由Carmen Miranda首次錄制并演唱,成為巴西音樂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曲目35、NAO TE DOU A CHUPETA
錄制時間:1940
這是巴西藝術家Candido Portinari的一幅畫作,標題意為“我不給你奶嘴”,暗示了一種拒絕或節制的態度。巴西著名的作曲家、醫生和音樂制作人Joubert de Carvalho創作了這一經典歌曲,發表于1940年。這首歌由Carmen Miranda首次錄制并演唱,成為巴西音樂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曲目36、MAMA EU QUERO
錄制時間:1941
這是一首著名的巴西狂歡節進行曲,由Jararaca和Vicente Paiva于1936年創作。這首歌最初在1936年12月錄制,并于1937年1月由Jararaca e seu Conjunto正式發布,迅速成為巴西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狂歡節歌曲之一。
曲目37、SOUTH AMERICAN WAY(Warren-Gordon)
錄制時間:1940
這是一首經典的流行歌曲,由?Jimmy McHugh作曲,Al Dubin作詞,最初為1939年的百老匯音樂劇《Streets of Paris》創作。這首歌因Carmen Miranda的表演而廣為人知,并在1940年的電影《Down Argentine Way》中進一步流行,成為拉丁音樂在美國的代表作之一。
曲目38、YIYIYI I LIKE YOU VERY MUCH(Warren-Gordon)
錄制時間:1941
這是一首由Harry Warren作曲、Mack Gordon作詞的經典歌曲,創作于1941年。這首歌最初為電影《That Night in Rio》而寫,并由巴西著名歌手Carmen Miranda在電影中首次演唱,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歌曲融合了拉丁節奏和流行音樂元素,展現了南美音樂的獨特魅力。
曲目39、THE MATADOR,avec The Andrews Sisters
錄制時間:1948
這首歌由Gabriel Ruiz和Ray Gilbert創作,最初于1948年發行的音樂作品。巴西著名歌手Carmen Miranda和美國三重唱組合The Andrews Sisters的合作使這首歌成為拉丁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的代表作。歌曲融合了拉丁節奏和流行音樂元素,展現了南美音樂的獨特魅力。
曲目40、QUE E QUE E BAHIANA TEM(Valente)
錄制時間:1940
這是一首由巴西作曲家Dorival Caymmi創作的經典歌曲,最初于1939年發布,并由巴西著名歌手Carmen Miranda在電影《Banana da Terra》中首次演唱。這首歌迅速成為巴西音樂史上的標志性作品,并在1940年繼續流行,成為拉丁音樂與巴西文化的代表之一。
這首歌由Dorival Caymmi創作,靈感來源于他在巴伊亞州薩爾瓦多街頭遇到的一位賣阿卡拉杰(acaraje)的巴伊亞女性。她的服飾和氣質激發了Caymmi的創作靈感,歌詞中詳細描述了巴伊亞女性的傳統服飾和優雅氣質。
曲目41、CAE CAE(Martina)
錄制時間:1941
這是一首由巴西作曲家Roberto artins創作的桑巴歌曲,最初于1941年發布。這首歌由法國歌手Bernard Hilda及其樂隊在廣播中首次演唱,并迅速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之一。歌詞由Henry Lemarchand和Pedro Berrios分別創作了法語和西班牙語版本。
曲目42、WEEKEND IN HAVANA
錄制時間:1943
這是一首由Harry Warren作曲、Mack Gordon作詞的歌曲,最初為1941年的同名電影《Week-End in Havana》創作。這首歌由巴西著名歌手Carmen Miranda在電影中演唱,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并進一步推動了拉丁音樂在美國的流行。
曲目43、WEDDING SAMBA,avec The Andrews Sisters
錄制時間:1950
這是由Abraham Ellstein、Allan Small和Joseph Liebowitz創作的桑巴歌曲,最初于1949年12月12日由Carmen Miranda與The Andrews Sisters合作錄制,并于1950年1月正式發行。這首歌迅速成為當年的熱門歌曲,并在Billboard音樂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首歌最初是為1948年的電影《On an Island with You》創作的,原名為《The Wedding Rhumba》。
Don Azpiazu和他的Havana Casino Orchestra
這是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古巴音樂的重要代表,尤其在將古巴傳統音樂引入美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Don Azpiazu,全名?Justo Angel Azpiazu,1893年出生于古巴的Cienfuegos。他在美國學習手風琴和鋼琴,并于1924年在哈瓦那的?Club Almendares成立了Havana Casino Orchestra。該樂隊在古巴的Casino Nacional和Jockey Club等高檔場所演出,深受古巴資產階級和游客的喜愛。
曲目44、AQUELLOS OJOSVERDES(GREEN EYES)
錄制時間:1931
這是一首經典的波萊羅(Bolero)歌曲,由古巴作曲家Nilo Menendez作曲,Adolfo Utrera作詞創作于1929年。這首歌最初以西班牙語版本在古巴錄制,并于1931年被翻譯成英文版本《Green Eyes》,成為拉丁音樂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這首歌由Nilo Menendez和Adolfo Utrera創作,靈感來源于Utrera的妹妹Conchita Utrera,她也是Menendez的女友。歌詞描繪了一雙綠色眼睛帶來的深情與遺憾,旋律優美動人。
曲目45、CAMINANDO(Trad)
錄制時間:1932
這是一首由Don Azpiazu和他的Havana Casino Orchestra于1932年錄制的經典拉丁音樂作品。這首歌融合了古巴傳統音樂和爵士樂元素,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拉丁音樂的獨特魅力。
這首歌由Don Azpiazu和他的Havana Casino Orchestra在1932年10月10日于法國巴黎錄制。樂隊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獨特的拉丁風格聞名,是當時古巴音樂的重要代表。歌曲以倫巴(Rumba)為主要風格,融合了古巴傳統音樂和爵士樂元素。歌詞以西班牙語為主,展現了拉丁音樂的浪漫與熱情。
曲目46、TU OJOS NEGROS
錄制時間:1933
該曲由Don Azpiazu和Maria Teresa Le Pera在1933年創作。Don Azpiazu是古巴裔樂隊指揮家,以融合拉丁音樂元素聞名。這首歌可能借“黑色的眼睛”描繪愛情或傾慕,以濃郁拉丁風格旋律、節奏吸引聽眾。自誕生后,被眾多歌手翻唱,成為拉丁音樂經典。
曲目47、ME ODIAS(Lecuona)
錄制時間:1933
《Me Odias》是一首由古巴著名作曲家Ernesto Lecuona創作的歌曲,最初于1933年錄制。Lecuona是20世紀拉丁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巴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元素,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這首歌由Ernesto Lecuona創作,歌詞由Gustavo Sanchez Galarraga完成。Lecuona以其對古巴音樂的深刻理解和創新而聞名,他的作品常常描繪愛情、失落和古巴的自然風光。歌曲以波萊羅(Bolero)為主要風格,旋律舒緩而深情,歌詞表達了對愛情的痛苦與無奈。
The Andrews Sisters
The Andrews Sisters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子三重唱組合之一,由三姐妹LaVerne Sophia Andrews?(1911-1967)、Maxene Angelyn Andrews(1916-1995)和Patricia Marie“Patty”Andrews(1918-2013)組成。她們以獨特的和聲風格和充滿活力的表演聞名,是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最受歡迎的音樂組合之一。三姐妹在明尼蘇達州長大,從小受到音樂熏陶。她們在1930年代初期開始表演,并于1937年與Decca Records簽約,正式開啟職業音樂生涯。
曲目48、RUM AND COCA COLA
錄制時間:1945
這是一首由Lionel Belasco作曲、Morey Amsterdam作詞的歌曲,最初于1943年創作,并于1945年由The Andrews Sisters錄制并發行。這首歌迅速成為當年的熱門歌曲,并在Billboard排行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首歌的旋律基于特立尼達作曲家Lionel Belasco?的《L’Annee Passee》,歌詞由Morey Amsterdam創作,靈感來源于他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旅行經歷。歌詞描述了特立尼達當地女性與美國士兵之間的互動,以及她們對“Rum and Coca-Cola”的喜愛。
曲目49、BEGIN THE BEGUINE
錄制時間:1939
這是一首由美國著名作曲家Cole Porter創作的經典歌曲,最初為1935年的音樂劇《Jubilee》而寫。這首歌于1938年由Artie Shaw和他的樂隊錄制,并在1939年成為全球熱門歌曲,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流行音樂作品之一。靈感來源于他在加勒比海旅行時聽到的貝圭因舞曲(Beguine)。
曲目50、SAY SI SI
錄制時間:1940
西班牙語原名《Para Vigo Me Voy》)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Ernesto Lecuona作曲、Al Stillman?和Ernesto Lecuona共同填詞的經典拉丁歌曲。這首歌最初于1930年代創作,但最著名的英文版本由Al Stillman重新填詞,并于1940年由The Andrews Sisters錄制并發行,成為當年的熱門歌曲之一。
The post 視野丨拉丁爵士樂(二)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視野丨拉丁爵士樂(一)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曲目1、BABALU(Lecuona)
錄制時間:1949
The post 視野丨拉丁爵士樂(一)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歷代中國音樂——明代(公元1368-1644年)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彌足珍貴的傳世音樂珍品 出土曾侯乙編鐘原音重現 敦煌古譜奏響國樂精華 教科書式的中國音樂寶典
【曲目】
1、洞庭秋思(古琴、篇、二胡合奏)孫貴生、朱潤福、孫奉中演奏 Autumn Meditation at Dongting Lake ( Qin , Xiao and Erhu ) ?Performers : Guisheng Sun , Runfu Zhu and Fengzhong Sun
2、陽春(古琴獨奏)吳景略演奏 Suny Spring ( Qin Solo ) ?Performer : Jinglue Wu
3、漁歌調(琴歌)姜嘉鏘演唱 Fishing Tune ( Qin Song ) Singer : Jiaqiang Jiang ‘
4、湘妃怨(古琴獨奏)吳文光演奏 ?Concubines Xiang ‘ s Sorrow ( Qin Solo ) Performer : Wenguang Wu
5、傍妝臺(蕭與樂隊)張維良蕭獨奏 ?Dressing Table ( Xiao and Orchestra ) Performer : Weiliang Zhang 6、佩蘭(古琴獨奏)喻昭澤演奏 ?Wearing Orchid ( Qin Solo ) Performer : Shaoze Yu
7、朝元歌(古琴·簫·琵琶)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演奏 Chao Yuan Song ( Qin Xiao and Pipa ) ?Performer : Orchestra of the Chinese Instrumental Music
8、烏夜啼(古琴獨奏)吳文光演奏 Crow Croaking at Night ( Qin solo ) Performer : Wengang Wu
9、良宵引(古琴獨奏)傅雪齋演奏 Tune of Happy Evening ( Qin Solo ) Performer : Xuezhai Fu
10、琵琶記·吃糠(南戲唱段)李倩影演唱 Story of Pipa – Eating Chaff ( Aris of Southern Dram ) Singer : Qianying Li
11、浣紗記·打圍(昆曲唱段)中國京劇院演唱 ?Tale of Washing Dress ( Aria of Kunqu Opera ) ?Singer : China Peking Opera Troupe
12、玉簪記·琴挑(昆曲唱段)俞振飛演唱 Tale of Emerald Hairpin Overtones ( Aria of Kunqu Opera )
Singer : Zhenfei Yu
13、烏夏克木卡姆第一達斯坦間奏曲(歌舞樂)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歌舞樂隊演奏 ?Wuxiake Muqam The First Dastan Interlude from the Eighth Muqam? Suite ( Song and Dance Music ) ?Performer : Orchestra with the Song and Dance Ensemble of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木卡姆
木卡姆作為一種大型歌舞套曲,其產生要早于15世紀。明朝的地方政權喀什噶爾汗宮廷樂師克迪爾汗葉爾羌(-1561)在《戴瓦尼克迪爾》一書中曾記述了當時木卡姆的演唱情況和各種樂器的演奏。1893年新疆和闐學者毛拉依斯木吐拉寫有《藝人簡史》一書,記載15至16世紀17位藝人創作木卡姆的史實。書中提到的木卡姆曲名,大多與今流傳的曲名相同,使用的樂器也一樣。在亞洲木卡姆分布廣泛,但以我國維吾爾族保存的種類最多也最完整。
1、洞庭秋思(古琴、蕭、二胡合奏)4’08
古琴、蕭、二胡合奏,孫貴生編曲,孫貴生、朱潤福、孫奉中演奏
原譜見明蔣克謙編撰的類書《琴書大全》(1590)。除琴學文獻,該書末2卷收有琴62首。此器樂譜據該譜所收琴曲《洞庭思秋》曲調編配而成。
2、 陽春(古琴獨奏)6’58
古琴獨奏, 吳景略演奏
曲譜依《霧弦館琴譜》, 《大還閣琴譜》合參而成。
樂曲表現大地回春,萬物欣欣向榮景象。
3 漁歌調(琴歌)1’55
姜嘉鏘演唱
原譜見琴譜《太古遺音》。據唐柳宗元詞譜。其詞曰: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緑。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4、湘妃怨(古琴獨奏)2’23
吳景略打譜,天文光演奏
這首古琴曲表現的是對親人思念。歷史上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舜死后,兩位女子悲痛異常。后人便以此題寫歌、曲詠之。
5、傍妝臺(蕭與樂隊)4’26
蕭與樂隊 楊青、張維良改編 張維良蕭獨奏 中央樂團弦樂團伴奏
此曲根據明代用工尺譜字記寫的蕭改編而成。樂曲由《傍妝臺》、《耍孩兒》、《蘇州歌》與《清江引》4個曲牌聯成。
6、佩蘭(古琴獨奏)8’04
據《春草堂琴譜》喻紹澤演奏,中央樂團弦樂隊伴奏
宋末毛敏仲作,取詩人屈原《離騷》中”紐秋蘭以為佩”詩意而作,曲調清淡質樸,表現了作者借蘭花比喻愛國的高尚情操。
7、朝元歌(古琴.蕭.琵琶)4’08
朱潤福編曲 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演奏
這是明代昆曲名作《玉簪記》中所用的曲牌。用以表現道姑陳妙常和書生潘必正兩人深情委婉的愛情傾訴。
8、烏夜啼(古琴獨奏)2’08
吳文光演奏
白譜初見于明朱權編《神奇秘譜》,此曲亦據該譜。原為南北朝時期的西曲民歌。宋、元曲牌中均有此目。描寫慈鳥與雛鳥的活動情景
9、良宵引(古琴獨奏) 2’08
傅雪齋演奏
樂譜初見于《霧弦管琴譜》。此曲依《五知齋琴譜》 《琴學初津》中稱”此貢雖小,而義有余” 樂曲的發展”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
10、琵琶記·吃糠「孝順兒」3’38
(南戲唱段)李倩影演唱
《琵琶記》為元末高則誠作。此劇明清用昆腔演唱。此劇敘述陳留部蔡邕上京應試得中狀元,皇帝強逼入贅牛相府,其妻在家鄉受災以飯奉養父母,自己則吞吃糖團充饑之事。
唱詞:嘔得我肝腸痛,珠淚垂,喉噬尚兀自牢嘎住,哎呀糠嘎!你遭襲被杵,篩你,簸揚你吃盡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狠,千辛萬苦皆經歷。苦人吃著苦味,兩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11、 浣紗記·打圍[醉太平]3’38
(昆曲唱段)中國京劇院演唱
此為明魏良輔改革昆山腔后上演第一部昆劇,劇本為梁辰魚作。此劇寫吳越兩國起落與西施事。
唱詞:長刀大弓,坐擁江東,車如流水馬如龍;看江上在望中,一團蕭管看香風送,千群旌旗祥
云捧,蘇臺高處錦重重,管今宵縮上宮。
12、玉簪記·琴挑6’50
(昆曲唱段)俞振飛演唱
此劇是明戲曲作家高濂代表作,寫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沖衡破封建禮教和道教清規約束而結合的故事。劇中《琴挑》一出寫潘必正寄居女貞觀,聽陳妙常彈琴遁聲前訪。唱詞:月明淡露華濃,欹枕愁聽四壁蛋,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
(白)小生到此溶溶月夜,悄悄閑庭,背井離鄉,孤衾獨枕好生煩悶!哦,不免到白云樓下,閑步一回,多少是好!(唱)閑步芳塵數落紅。<前腔>步虛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別院風,妙!(唱)聽凄凄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白)原來陳姑在此操琴,門兒半掩,不免挨身而進。
13、烏夏克木卡姆第一達斯坦間奏曲(歌舞樂)5’13
器樂合奏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歌舞區樂隊演奏
木卡姆是新疆維吾爾族由器樂、歌舞、說唱綜合一體組成的傳統歌舞音樂。作為一種大型套曲,據推測約產生15世紀。流傳的木卡姆多篇十二套,結構復雜龐大。南疆木卡姆每一套一般包括三個大部分:穹拉克曼、達斯坦、麥西熱普。其中”達斯坦”是種敘事歌曲。這里選録的是其中的器樂間奏曲。這是維吾爾族青年喜愛的木卡姆樂曲之一。由6段構成。
The post 歷代中國音樂——明代(公元1368-1644年)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歷代中國音樂——宋(公元960-1279年)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歷代中國音樂——宋(公元960-1279年)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The post 歷代中國音樂——秦.漢(公元前770-580年)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左:1978年在我國湖北省隨州曾侯乙墓被發掘出的曾侯乙編鐘,右:本人收藏的由曾侯乙編鐘演繹的金唱片(直徑78mm約合3.46英寸轉速45轉)可以直接放唱曲目
The post 歷代中國音樂——秦.漢(公元前770-580年) first appeared on FIPLAY.
]]>